•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減貧偉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探索與實踐(中)

2021-07-03 10:43: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中國減貧有多難

  大山入雲,層巒疊嶂,一個個小山村在雲霧中時隱時現,這裡是位於雲貴高原深處的雲南省鎮雄縣。

  鎮雄位於烏蒙山腹地,全縣山區佔比高達98.8%,地質災害頻發,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在這樣的深山區,減貧最好的辦法就是易地搬遷。僅在“十三五”期間,鎮雄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就多達14752戶65464人。

  時間向前推幾十年,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甚至改革開放前夕,中國農村貧困程度深得多、貧困面廣得多,減貧難度更是艱巨得多。

  “討飯的比買飯的都多!”上世紀70年代末,時任農林部部長楊立功同志到“三西”考察,在一條街上就見到100多個要飯的,不禁痛心地説。

  定西、河西、西海固,分屬甘肅、寧夏兩省區,地理位置相鄰,統稱“三西”,是中國最窮的地區之一。“三西”貧窮不是因為老百姓懶惰,而是自然條件過於惡劣,靠天吃飯的問題長期未能解決。

  走在“三西”千山萬壑間,滿眼是層層疊疊的黃土坡,不時還能看到坍塌廢棄的窯洞。這裡嚴重缺水。“春天播下玉米,如果能下點雨,保住了苗,秋後就能有收成;如果沒保住苗,下一年就沒飯吃。”寧夏西海固駝巷村村民張彩霞説。

  那時吃不飽飯的人在全國農村有很多。1978年改革開放前夕,按我國當時家庭年每人平均收入低於150元屬於貧困戶的標準,全國農村貧困人口超過2.5億,佔農村總人口的33%。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啟動了農村改革,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對消除農村貧困産生了巨大影響。從1978年到1985年,短短幾年時間,按當時的貧困線標準,農村超過50%的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開始了大規模的專項扶貧,成立了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撥付專項資金,利用扶貧貸款,動員各界力量,先後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兩個10年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取得舉世矚目的扶貧成績。

  然而,雖然經過數十年的扶貧,到“十一五”末期,我國仍有1.5億人沒有脫貧。這些貧困人口主要分佈在中西部石山區、深山區、極端乾旱山區、高寒陰濕地區。這些地區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一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比較差,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即便到了2020年初,脫貧攻堅仍有不少硬仗要打。當時,國務院扶貧辦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未脫貧摘帽的貧困縣還有52個,貧困發生率超過10%的貧困村還有1025個。這些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深度貧困地區,是多年沒有啃下的“硬骨頭”。另據各地初步摸底,已脫貧的9300多萬建檔立卡人口中,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在邊緣人口中,有近300萬人存在致貧風險。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十分繁重。此外,全國已完成易地扶貧搬遷近1000萬貧困人口,還有同步搬遷的農戶,與完成搬遷建設任務相比,做好後續扶持工作任務更加艱巨。

  頂層設計有多重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為減貧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有力的制度支撐。然而,面對貧中之貧、堅中之堅,採用常規思路和辦法、按部就班推進難以完成任務,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打響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在這場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的攻堅戰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挂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四梁八柱的頂層設計逐漸完善。

  2012年年底,黨的十八大召開後不久,黨中央就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在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承諾“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拉開了新時代脫貧攻堅戰的序幕。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進一步就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要求,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2015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的目標。在當年11月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立下愚公移山誌,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吹響了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2017年,黨的十九大把精準脫貧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進行全面部署,錨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聚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惟其艱難,更顯勇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堅持看真貧,堅持了解真扶貧、扶真貧、脫真貧的實際情況,面對面同貧困群眾聊家常、算細賬。

  事實充分證明,精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制勝法寶,開髮式扶貧方針是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的鮮明特徵。在脫貧攻堅的壯闊實踐中,我國逐漸形成了以“七個堅持”為主要內容的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堅持精準扶貧方略,堅持調動廣大貧困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弘揚和衷共濟、團結互助美德,堅持求真務實、較真碰硬。

  2020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在這場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方面最大規模的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發出決戰決勝的總攻號令——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

  一鼓作氣,盡銳出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今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中國減貧有多拼

  雲南省鎮雄縣在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同時,緊抓教育扶貧,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2016年以來,鎮雄縣與雲南師範大學、西南大學、浙江外國語學院合作辦學,3年多的時間裏,鎮雄縣教育水準迅速提升。

  鎮雄的巨變,折射了黨和政府為消除貧困所作的艱苦卓絕的努力。

  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我國仍然面臨嚴峻的貧困形勢,面對的都是貧中之貧、堅中之堅,減貧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匯聚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打響了脫貧攻堅戰,明確提出: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限期脫貧就必須解決精準問題。為摸清情況,2014年,全國組織80多萬人,進村入戶開展貧困識別。

  經過一年的努力,全國共識別貧困村12.8萬個、貧困戶2948萬個、貧困人口8962萬,基本摸清了我國貧困人口分佈、致貧原因、脫貧需求等資訊,建立起了全國統一的扶貧開發資訊系統。之後又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補錄貧困人口,剔除識別不準人口,為中央制定精準扶貧政策措施、實行最嚴格考核制度和保證脫貧品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摸清了情況,下一步就是如何幫扶了。從2013年開始,國家向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到2015年,實現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截至2020年底,全國累計選派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同近200萬名鄉鎮幹部和數百萬村幹部一道奮戰在扶貧一線。

  貧困人群如何脫貧呢?辦法是:發展産業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2020年新春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全面收官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年初疫情暴發後,貧困群眾外出務工受阻。因為疫情,貧困地區農畜牧産品賣不出去,農用物資運不進來,生産和消費下降,影響産業扶貧增收。因為疫情,扶貧項目停工,易地扶貧搬遷配套、飲水安全工程、農村道路等項目開工不足,不能按計劃推進。因為疫情,幫扶工作受到影響,一些疫情嚴重的地區,挂職幹部和駐村工作隊暫時無法到崗。

  脫貧攻堅時間確實很緊迫,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也比較明顯,但是,完成任務的決心和信心不會因為疫情影響而動搖。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下發《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脫貧攻堅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為幫助貧困戶儘快恢復生産,國務院扶貧辦和銀保監會出臺了扶貧小額信貸的優惠政策。對受到疫情影響不能按時還款的貧困戶,允許延長半年,不做不良貸款記錄。國務院扶貧辦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出臺了幫助貧困戶就業增收的措施,要求安全有序組織貧困勞動力返程返崗就業,促進就地就近就業。財政部對當時剩下的52個貧困縣和掛牌督戰的1113個村,在資金分配的時候予以傾斜,同時加快資金到位。經過舉國上下的努力,到2020年8月31日,52個掛牌督戰縣2020年已外出務工287.41萬人,是上年外出務工人數的112.94%;中西部22個省份29632個扶貧龍頭企業,已復工29054個,復工率達98%。

  黨的十八大以來,扶貧戰線廣大幹部職工奮力拼搏、艱辛付出,譜寫了一曲曲生命的壯歌。據統計,脫貧攻堅以來,1800多名黨員、幹部為減貧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為人民犧牲一切的誓言。

  中國減貧有多偉大

  2020年5月,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傳來喜報:該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

  不僅是毛南族,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一些新中國成立後“一步跨千年”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又實現了從貧窮落後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歷史性跨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讓各族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也是我們共同奮鬥的目標”,黨向歷史、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字字鏗鏘;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堅如磐石。不管路途多遠、條件多難,共産黨説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夠做到。

  帶領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戰勝貧困、實現小康,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壯舉。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人民披荊斬棘、櫛風沐雨,發揚釘釘子精神,敢於啃“硬骨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歷史性成就。中國人民從此走上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平均每年1000多萬人脫貧,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脫貧。貧困人口收入水準顯著提高,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群眾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飲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

  ——貧困地區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大電網覆蓋範圍內貧困村通動力電比例達到100%,貧困村通光纖和4G比例均超過98%。累計建成集中安置區3.5萬個、安置住房266萬套,960多萬人“挪窮窩”,搬入了新家園。

  無論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還是懸崖絕壁、大石山區,脫貧攻堅的陽光照耀到了每一個角落,無數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無數人的夢想因此而實現,無數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中國脫貧攻堅的規模之廣、難度之大、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中國脫貧攻堅的決心之堅、力度之大、成果之豐,前所未有!

  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行貧困標準計算,我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準,我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我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縱覽古今、環顧全球,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實現幾億人脫貧,這個成績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力量!

  這個成就,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展史冊,足以向世界證明中國共産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展望未來,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向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奮勇前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黃俊毅 熊 麗)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