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見證並創造歷史
中國鐵路,見證並創造歷史
上海背靠長江水,面向太平洋,是紅色革命的策源地。1876年7月3日,中國第一條通車運營鐵路——吳淞鐵路(淞滬鐵路前身)在上海誕生。汽笛鳴響在這個古老的國度,打開中國近代工業化的大門。此後的風雨百年,淞滬鐵路見證了上海城市變遷的榮辱興衰,也經受了淞滬抗戰炮火的洗禮。
上海鐵路博物館,前身是當年上海老北站的原址。作為上海“陸到府戶”的鐵路老北站,這裡是上海近現代百年發展歷史的重要縮影,諸多重大歷史事件曾在這裡上演。1921年8月1日清晨,胸懷韆鞦偉業的革命先驅,參加中共一大的毛澤東等代表,從這裡登上上海至嘉興的104次列車。蒸汽機車拉響嘹亮的汽笛,沿著滬杭鐵路,把一大代表們順利轉移至浙江嘉興。
有了鐵路,便有了鐵路工人;有了中國共産黨,便有了前仆後繼的工人運動。中國共産黨自誕生起,就把鐵路作為重要的陣地,把鐵路工人階級作為最可依靠的力量之一。追尋鐵路紅色印記,歷史忘記不了那最初的星星之火:上海老北站、徐州銅山站、上海閘口機廠、蚌埠淮河鐵橋、南京下關輪渡,訴説著過去的崢嶸歲月;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隴海鐵路工人罷工、長辛店鐵路工人罷工……在黨的領導下,鐵路工人奮起抗爭,投身參與革命運動,一處處光芒四射的站點,一段段血與火的歷史,為後人豎起了一座座奮勇前進的精神豐碑。
——————————
提速,中國鐵路追趕世界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僅有2.2萬公里鐵路,每人平均只有“半支香煙”的長度。中國鐵路不僅里程少,標準低,且近一半處於癱瘓狀態,全年旅客發送量只有1.02億人次。在修復舊中國鐵路的基礎上,20世紀中葉以後,以溝通西南、西北為重點,相繼修建了成渝鐵路、寶成鐵路、蘭新鐵路等大量線路和鐵路樞紐,但設備和線路與世界先進水準都有差距。
1978年秋天,鄧小平在日本考察新幹線時感慨地説:“像風一樣快,我們現在很需要跑!”當時,國外高速列車時速已達300公里,而中國旅客列車的旅行時速僅為43公里。
速度是交通之“魂”。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國鐵路改造提速拉開帷幕。鐵路部門“中取華東”“強攻京九”“再取華東”等鐵路建設大會戰,加快推進“短平快”擴能改造工程。此後,鐵路部門從“南攻衡廣、北戰大秦、中取華東”三個鐵路建設重點戰役,到20世紀90年代組織“強攻京九、蘭新,速戰寶中、候月,再取華東、西南”鐵路建設大會戰,再到世紀之交鐵路建設高潮,我國先後建成了大秦、京九等一大批鐵路幹線,建成了衡廣、蘭新等一大批鐵路復線以及幹線電氣化改造項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在1996年4月1日,中國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車“先行號”從上海站首發,時速140公里,上海至南京全程2小時48分,開創了中國鐵路既有線提速先河。
1997年至2004年,我國對主要幹線鐵路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先後進行5次大面積提速,列車最高時速提至160公里。
即使這樣,中國鐵路仍無法滿足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飛機太貴、汽車太慢,性價比上的優勢,讓鐵路成為大多數中國人出行的首選。一年年的春運中,一張小小的火車票如同一個最忠實的見證者,見證著國人的匆匆背影,見證著社會的日新月異。
那個時候,旅客對鐵路最大的意見就是買票難、出行難,春運中購票排隊的“長龍”擠得旅客喘不過氣來,票販子屢打不絕。“一票難求”,曾是億萬中國人一提起鐵路就能想到的4個字。“在春運售票高峰期,為化解買票難問題,上海站連續多年租借上海普陀、虹口區體育館開設春運售票‘大賣場’,鐵路職工與旅客同樣疲憊不堪。”回想那時的情景,時任上海火車站售票部副主任黃建琴有道不完的辛酸。
“20世紀70年代末,阜陽站不過是皖北青阜線上一個盡頭小站, 2條股道,2個售票窗口,每天開行客車2對,貨車4對。改革開放後,阜陽形成聞名全國的民工潮,站外露天廣場人滿為患,民工不顧天寒地凍,徹夜排隊買票,列車上擠滿了旅客。當時車輛和運力有限,無奈採用貨運棚車載客,車廂漆黑、無窗口、無衛生間、無取暖設備。”阜陽北站黨委書記張希望回憶説。
在進入“十一五”時,中國的“鋼鐵巨龍”終於看到了趕超世界的希望。2007年4月18日,全國實施第六次大提速,開行時速200公里以上的“和諧號”動車組列車,滬寧段部分區段最高時速達到250公里,超越了12級颱風風速。
中國高鐵,引領世界的新坐標
以第六次大面積提速為標誌,中國鐵路跨入高鐵時代。但那個時候,中國鐵路時速250公里線路的營業里程僅有472公里。建成發達完善的鐵路網,是實現鐵路現代化的重要標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國鐵路在行動。
2005年6月11日,石太高鐵全線開工建設,中國鐵路由此拉開了高鐵新線建設的序幕。到2008年,中國高鐵進入收穫期,之後每年都有一批新建高鐵投入運營。
2008年8月1日,中國第一條也是世界第一條運營時速350公里的高鐵——京津城際高鐵開通運營,標誌著中國高速鐵路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同年,時速250公里的合寧、合武、膠濟、石太高鐵相繼建成通車。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運營里程最長的時速350公里高鐵——武廣高鐵開通運營,標誌著中國率先在1000公里以上長大高鐵建設上取得重大突破;此前,時速250公里的甬臺溫、溫福高鐵建成通車。
2010年,時速350公里的鄭西、滬寧、滬杭高鐵和時速250公里的福廈、昌九、長吉、廣珠、海南東環線高鐵陸續建成通車,京滬高鐵全線鋪通,並在先導段創造了時速486.1公里的世界運營鐵路試驗最高速。
……
2017年9月,“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實現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突破世界高鐵運營最高速度。
2018年12月,京哈高鐵承(德)沈(陽)段等新線開通。
2019年12月,京張高鐵智慧動車組投入運營,中國高鐵正式邁入智慧化時代。
……
通過風馳電掣的動車組,世界看到了一個在現代化道路上快速奔跑的中國。正如時任國際鐵路聯盟總幹事長盧比努所説:“中國高鐵用最短的時間掌握了最高端的技術,同時也保證了高速鐵路的運作安全,這是極其不容易的事情。”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鐵路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鐵路建設的決策部署,科學有序、安全優質推進鐵路建設,建成了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最發達的高鐵網。數據顯示,我國鐵路網對20萬以上人口城市的覆蓋率由2012年的94%擴大到2019年的98%,高鐵網對50萬人口以上城市的覆蓋率由2012年的28%擴大到2019年的86%。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14.63萬公里,其中高鐵3.79萬公里,全國鐵路每日開行旅客列車將近1萬列。在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地區,現代化的高鐵站運營密集時段,2分鐘左右就有一趟高鐵列車到發。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鐵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高速列車運作數量最多、商業運營速度最高、高鐵技術體系最全、運營場景和管理經驗最豐富的國家,成為名副其實的鐵路大國。”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規劃所副所長梁棟説。
更智慧、更環保、更高速,中國鐵路的新目標
作為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中國鐵路開始全面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智慧化、資訊化水準不斷提升,科技點亮旅途的“智慧”隨處可見,網上購票、電子客票、刷身份證乘車、人臉識別、網路訂餐等先進智慧服務遍及車站,讓中國人的出行日益從容、溫馨、便捷。
十八大以來,我國鐵路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創新人才培養力度,加快關鍵技術産品研發和創新成果推廣應用。“目前,我國已成功研製具備工作狀態自感知、運作故障自診斷、導向安全自決策功能的智慧型復興號動車組,並成功應用於京張高鐵,實現了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功能,而其他國家在智慧客車方面仍處在試驗階段。”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資訊所副所長賈光智説。
“到2035年,全國鐵路網達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7萬公里左右,20萬人口以上城市實現鐵路覆蓋,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到2050年,將建成更加發達完善的現代化鐵路網。更高運作速度、更加節能環保、更舒適的乘坐體驗、更智慧的設備設施、更低的全壽命週期成本,是中國鐵路追求的目標。”國鐵集團發展和改革部副主任丁亮説。
100年昂首奮進,100年革故鼎新。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鐵路正努力開創高品質發展新局面,繼續書寫中國發展“新速度”。
陸應果 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周偉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