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高速看中國丨“孤島”不孤!西藏這朵高原之“花”再綻放
沿著高速看中國,沿著川藏線我們來到了西藏。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週年,我們沿著高速看看西藏自治區的發展變化。
西藏墨脫,是一個令許多人無比嚮往的地方,它坐落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部。墨脫一詞在藏語中是花的意思。但過去,因為雪山圍困、沒有公路,曾被稱為“高原孤島”。
如今的墨脫早已不是“孤島”,2013年第一條墨脫公路——扎墨公路——通車。今年5月16日,通往墨脫的第二條公路——派墨公路——也具備了通車條件。加上如今通了網路,當地也正在大力發展茶業旅遊融合産業,實現鄉村振興。
交通的改善,墨脫更多的特産得以走出大山,曾經的“高原孤島”成為當地群眾的“聚寶盆”,這朵盛開在高原上的“花”,當地的百姓生活怎麼樣,我們跟隨總臺記者孟湛東去看看當地百姓因路而富的生活。
總臺記者 孟湛東:在我身旁就是墨脫公路通車紀念碑。在2013年的10月份,墨脫公路終於通車了,而墨脫縣也成為了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説到墨脫公路的通車,有這樣一個工程不得不提,就是在我遠端的嘎隆拉隧道,嘎隆拉隧道翻越的是嘎隆拉雪山。雪山的海拔有4100米,在遠端有一條黑白相間的橫著的一條線,這條線就是最早的翻越雪山的公路。現在這條隧道的打通,也是讓更多的人可以通過隧道安全地抵達墨脫。
總臺記者 孟湛東:我現在是在扎墨公路沿線的一片香蕉林,墨脫地區的氣候條件跟西藏其他地方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公路沿線,經常可以看到像甘蔗、檸檬、香蕉等等這樣的熱帶經濟作物。近幾年,扎墨公路貫通了之後,很多遊客會駕車,通過公路進入到墨脫旅遊,所以在沿線就會有很多的蕉農砍下自己的香蕉,拿到路邊進行銷售。
總臺記者 孟湛東:我現在所在這個村子是走派墨公路進入墨脫第一個村,叫作巴登村,這也是一座具有兩三百年曆史的門巴族村落,村民們主要是靠編織墨脫竹編來獲取收益。2014年,村裏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即使在去年受到疫情影響下,他們也是獲得了50萬元左右收益。在我身後這樣一座房屋是村民辛向東的家。
總臺記者 孟湛東:您一個人一般一天的話,像這樣一套大概能編幾個?
林芝市墨脫縣巴登村村民 辛向東:能編三套。
記者:三套,像以往,辛師傅跟村民一起編好竹編,運到林芝市區去賣,走老路的話需要近10個小時,未來等到派墨公路通車之後,只要兩個小時就可以運到了。一個月之後,辛師傅就跟村民一起要搬到距離這裡大概7公里左右的新村去了。
總臺記者 孟湛東:在公路沿線還可以看到這樣大片的茶園,這一片茶場叫作果果塘茶場。下車之後發現身邊有很多的這樣的採茶師傅已經開始聚在一起採摘今年的新茶了,墨脫縣的茶葉種植總面積是超過了25000畝,每人平均達到2.5畝。2016年,全縣農牧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是近8000元,而到了去年這樣一個數字是提升到了12000多元。
總臺記者 孟湛東:現在我們是走在派墨公路的白馬西路河大橋上,這座橋是派墨公路第四段的一個重要節點性工程。在我左手邊大概落差100米的地方,這樣一座只能過人的橋就是白馬西路河大橋的前身。現在新橋建成之後,它已經具備了30噸的汽車通行能力。派墨公路的建設難度很高,是因為它經過高山寒帶到熱帶雨林不同的氣候條件,同時沿線可以看到像雪山、草甸、雨林等等不同的地勢地貌。待到派墨公路通車之後,它將和現有的扎墨公路形成墨脫地區的交通環線,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的生活物資保障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