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紫金e評:端午安康,以傳統習俗涵養健康風尚

2021-06-12 15:40: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字號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又是一年端午到。

  濃情端午、千載鄉愁,傳統佳節裏的儀式感,永遠是華夏兒女的念茲在茲。千百年來,龍舟競技一直是端午佳節標配“名場面”:划槳壯漢氣勢如虹的面貌,岸上觀眾加油鼓勁的叫好,江面龍舟你追我趕的競速——喊聲與鼓聲入耳,汗水和浪花交融,好一派熱火朝天的場景。勇爭第一、乘風破浪、一往無前的拼搏精神,是我們對端午龍舟賽“心存嚮往”的原因所在。今年,基於疫情防控形勢,很多地方對龍舟競技按下“暫停鍵”。一些還能看到“飛舸破潮急”的地方,也都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要求所有參賽隊員、志願者、工作人員提交核酸檢測陰性報告,並在比賽現場落實防疫細節。諸多舉措,皆是為了保障人民群眾在節日期間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讓“端午安康”有了最現實的注腳。

  對於一個民族來説,千百年承續下來的傳統佳節,總有個價值共識的大致模樣。“花鼓龍舟翻浪涌,藿溪河岸賽聲揚”的龍舟競技,“茭粽葉包蒸米飯,野山茶點石菖蒲”的香糯粽子,“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的緬懷英雄,構成了端午節在國人心中最真切的感知。事實上,端午節不僅是“粽子節”“詩歌節”,還是“健康節”“衛生節”。像劃龍舟,更成為風靡于大江南北的全民健身運動,並“走出國門”,劃進了亞運會的國際賽場上。此外,給小孩佩香囊,在院落裏灑雄黃酒,在門窗懸挂艾葉菖蒲,都是延續了千百年而不絕的端午健康民俗。這樣的傳統習俗,放在當下,依然具有非常現實的啟示意義。

  “康”于文明,“疫”于陋習。隨著端午小長假的到來,一方面是大規模人員流動又要開啟,另一方面,國內部分省份出現的本土確診病例也引人關注。文旅部已經發出提醒——遊客要做好個人防護。自覺遵守疫情防控規定,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勤通風,養成“一米線”好習慣。衛生要在細微之處抓起,這一點,古人早有示範。蘇軾描寫的“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正是千百年來端午防疫驅毒的民俗細緻寫照。我們共度端午佳節,不僅是過假期、吃粽子,更要注重發掘節日中的健康文化內涵,注重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弘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妨借鑒古人的傳統風俗,積極地弘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讓這個傳統節日不止有粽子,更有防疫保健的智慧。

  端午安康,以傳統習俗涵養健康風尚。仲夏時節,悶溫濕熱,疫情未絕,此時加強衛生預防具有重要意義。古人以懸插菖蒲、佩戴香囊來“殺蠱毒、避不祥”,現代人則是通過出門佩戴口罩、垃圾分類投放、推廣分餐公筷等做法來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個節日的風俗形成是歲月和人們長期打磨的結果,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是立足客觀的環境條件所做出的應對,兩者在端午佳節裏有了最好的辯證統一。國家的繁榮昌盛,需要無數個身體強健的奮鬥者來完成。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對衛生環境的整治,對疫情防控的重視,都將使我們在價值觀念的鏈條之上,輸出著從個體到國家的情懷昇華。

  文化傳統與文化傳承,是民族之魂、是國家之魄。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語境之下,端午佳節裏的關於健康衛生的文化內涵,更值得我們去奉行如一、去發揚光大。(韋豐)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