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這個展,聽海歸科學家的故事
打卡這個展,聽海歸科學家的故事——
科學無國界 科學家有祖國
本報記者 孫亞慧
“我們已經站起來了,回去吧,趕快回去吧!祖國在迫切地等待我們!”
1949年底,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朱光亞牽頭起草發表的這篇《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至今讀起來仍令人慷慨激昂、熱血沸騰。
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眾心向黨 自立自強——黨領導下的科學家”主題展上,260余張圖片、190件套實物,生動講述了180余位科學家的故事,定格了一個個珍貴的歷史瞬間。這其中,就有不少回國參與新中國建設的海歸科學家。一件件展品,向人們訴説著老一輩海歸的愛國情、報國志。
“祖國需要你們”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的情況下,為快速開展國家建設,中共中央向海外留學生發出了回國參加建設的號召。在國家政策的感召、進步團體的推動和愛國情懷的驅使下,海外學子紛紛回國,掀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規模盛大的歸國潮,這批海歸為中國教育、國防、科技及外交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中國著名火箭與導彈學家錢學森的這番話,讓許多來觀展的觀眾動容。
“祖國需要你們!”面對國家的呼喚,“兩彈元勳”鄧稼先、錢學森、郭永懷、程開甲,氣象學家葉篤正,“地學大師”涂光熾,微生物生化學家沈善炯,空氣動力學家羅時鈞,“中國核物理研究開拓者”趙忠堯……一批傑出科學家毅然回國,投身新中國各領域的開創和建設中。主題展上,首次展出的一張20世紀50年代歸國留學生簽字明信片,見證了這段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
記者在主題展上見到了一件鄧稼先在青海221基地所穿的棉大衣,衣服上露出不少線頭和棉絮。這件深藍色的棉衣,仿佛將觀眾帶回當年的茫茫戈壁,想像著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時的情景。
“我有一顆永遠跟著黨走的紅心”
在展區盡頭,一面懸挂著100位科學家入黨申請書的紅墻吸引了許多觀眾駐足。細細閱讀這一篇篇入黨申請書,有的紙張顏色泛黃,有的還能看到字句間的修改痕跡。見字如面,每一篇都真摯懇切。
“我回國近3年來受到黨的教育,使我體會到黨的偉大,黨為實現共産主義社會這一目標的偉大,我願為這一目標奮鬥並忠誠于黨的事業。”錢學森這樣寫道。
“作為一個黨培養了二十多年的知識分子,我有一顆永遠跟著黨走的紅心,要為共産主義事業奮鬥終生。”中國材料科學的開拓者師昌緒這樣寫道。
“只有堅決地、有效地進行改革,才能推動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們科研機構也是一樣,只有奮勇直前、不怕艱難險阻、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斷出好成果、出好人才,不斷創造新的生産力,不斷興起技術革新,促使我國科學技術進入世界的前列。”中國生物物理學奠基人貝時璋這樣寫道。
“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清除了舊中國的污泥濁水,工農業發展了,許多過去靠進口的東西,現在自己能夠生産了,這一切使共産黨在自己的心目中威信大增,並深深感到黨説話是算數的,是真心為人民的利益奮鬥的。”中國爆炸力學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的鄭哲敏這樣寫道。
……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紅墻上的一字字、一句句背後,是科學家精神共同的思想內核,是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
展覽中,從科技救國、科教興國到科技強國,時代在變,不變的是一代又一代海歸科學家以國家需要為己任,矢志不渝,接續奮鬥。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表示,在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進程中,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為目標,憑藉自立自強的精神,肩負起新時代的歷史重任,迎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潮頭創新前行。他們用科學家精神鑄就新時代國家脊梁,把論文寫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把汗水灑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
展覽現場,記者遇到了兩位專門來看這場主題展的“準留學生”。已收到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錄取通知、將在今秋赴英留學的李艾華告訴記者,她和同學聽説國博有這場主題展後,就決定一起來看展。
“小時候就聽過很多海歸科學家克服重重阻力、回國參與祖國建設的故事,今天在現場感觸更深。我們出國讀書,不能忘記自己從哪出發,要傳承好海歸前輩的這種報國精神。”李艾華説。
據了解,本次展覽由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展覽展出1個月後將在全國巡展。同時,公眾還可以通過“雲上展”網路線上觀展,了解更多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