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文明城市譜新篇丨深圳:紅色初心賦能量 文明發展譜新篇

2021-06-07 13:1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深圳6月6日電 題:深圳:紅色初心賦能量 文明發展譜新篇

  新華社記者王豐

  中英街、深圳革命烈士紀念碑、蓮花山廣場鄧小平雕像、省港大罷工委員會接待站舊址……透過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人們不僅能看到中國現代化文明城市的發展成果,也能回望紅色的歷史軌跡。

  從改革開放前的邊陲小鎮,到如今人口過千萬的大都市,深圳不忘紅色初心,汲取紅色力量,將紅色精神貫穿城市發展建設中,連續6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傳承紅色精神 不忘初心使命

  走進大鵬新區葵涌街道土洋社區,一座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築映入眼簾。1943年,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在這裡正式宣佈成立。在整個抗戰期間,東江縱隊經歷大小戰鬥1400余次,殲滅日偽軍9000余人。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土洋有9名年輕的同志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最小的犧牲時年僅17歲。”92歲的老戰士李強説。

  2019年以來,大鵬新區全力打造“一線七點”紅色教育路線,成功開通紅色巴士公交專線,將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玫瑰海岸黨群服務站、沙魚涌紅色記憶展館、東江縱隊北撤紀念公園、東江縱隊紅軍小學等串聯成紅色教育路線,累計超過15萬人次來這裡體驗初心之旅,接受教育洗禮。

  大鵬新區只是縮影。據統計,目前深圳共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個,黨史教育基地33個,紅色革命遺址78處。

  “鐺、鐺、鐺……”今年3月18日,雄渾有力的警世鐘在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中英街上空第20次響起,這是一年一度的“中英街318警示日”,它警示後人銘記歷史、共創未來,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中英街不僅見證了英國殖民主義瓜分和侵略中國的屈辱,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和香港回歸祖國的繁榮發展。鳴鐘儀式上,中英街“一街四史”愛國主義線路發佈,包括“國情黨史教育”和“實踐體驗活動”兩部分。

  “中英街是一部生動立體、耐人尋味的‘歷史書’,這條路線發佈後,將啟迪每位來到中英街的市民遊客,不忘民族屈辱,滋養家國情懷,弘揚民族氣節,凝聚奮鬥偉力。”中英街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汲取紅色力量 奮力改革發展

  1979年7月盛夏,深圳蛇口微波山下,蛇口工業區基礎工程破土動工。炸山填海的開山炮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炮”。

  炸山過後的土石搬運,最開始仍實行“大鍋飯”式的平均工分,工人們積極性不高,工程進度緩慢;當年10月,工地推出定額超産獎勵制度,超過既定額度,多拉一車土,獎勵四分錢。

  “四分錢獎金”打破了平均主義觀念,大大激發了工人的勞動熱情,提高了工作效率。“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始發于深圳的這句口號點燃了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火苗”。

  敲響土地使用權拍賣“第一槌”,發行新中國第一張股票,率先按市場原則形成資本、土地、勞動力、技術等生産要素市場……數據顯示,40年來,深圳創出約1000個“國內第一”。

  改革創新是對紅色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如今,深圳一路闖關,經濟結構也由勞動密集型的“三來一補”低端製造向技術密集型的高端創新邁進。華為、騰訊、大疆、比亞迪等眾多科技創新企業在這裡誕生、發展,深圳已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

  堅持紅色引領 塑造文明典範

  深圳北站是深圳的重要交通樞紐,人員往來頻密,對社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破題?由北站社區黨委牽頭,一個特別的聯席會成立,25家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在聯席會高效協商下,交通、衛生等“交叉性”難題迎刃而解。

  這是深圳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一個典型案例。

  2019年,中央賦予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新角色,戰略定位為:高品質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

  專家表示,這意味著深圳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造一個面向未來的城市典範,而堅持紅色引領、黨建引領是關鍵。

  如今,深圳正著力建設一支熟悉黨建、熱愛黨建、會抓黨建的基層黨務工作者隊伍。在社區,配備超過2萬名社區專職工作者;在“兩新”領域,從職能部門選派局處級黨員幹部,擔任先進製造、金融服務等行業協會聯合黨委第一書記。以服務促治理,以黨建引領營造社會文明風氣。

  “我們要切實擔好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品牌化’,注重發揮紅色文化、紅色精神在文明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中不斷汲取前進的智慧營養。”深圳市委宣傳部部長王強説。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