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玩具世界,詮釋中國人自己的審美

2021-06-01 20:56: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青年聚焦國風系列之潮玩篇】

  在玩具世界,詮釋中國人自己的審美

  ——走近青年潮流玩具設計師

  光明日報記者 方曲韻 光明日報通訊員 吳佳儒

  當玩具不再只是兒童的專屬,走向更廣闊的成年人市場;當玩具的功能不只局限于玩耍和觀賞,而被賦予更多的文化體驗,一場有關文化與市場融合的潮流醞釀開來。

  一群年輕的設計師和策劃人參與了這場潮流。他們有的來自文博機構,從傳統文化中找尋適合做玩具的元素;有的另辟蹊徑,從看起來毫不相關的傳統製造業轉型來做潮玩。努力的方向和重點雖然各不相同,有一條共同的脈絡卻清晰可見——在玩具的世界裏,中國潮流玩具從業者正在創造一門自己的語言,一門根植于傳統文化的獨特語言。

  河南博物館考古盲盒 圖片為受訪者供圖

  劉文輝在製作積木模型。圖片為受訪者供圖

  劉維從館藏文物中尋找設計靈感。圖片為受訪者供圖

  “大唐小街”國風系列潮玩。圖片為受訪者供圖

  1、打開年輕人文化認同的鑰匙

  手握袖珍精巧的洛陽鏟,一點點挖開包裹著未知“文物”的洛陽土,忐忑、期待,誰也不知下一秒會露出什麼樣的“失傳寶物”。

  這並非考古現場,而是一個考古盲盒帶來的新奇體驗。2020年,河南博物院推出“失傳的寶物”系列考古盲盒,設計團隊特意將各類“寶物”藏在土中,讓人們有機會感受親手挖掘歷史“文物”的驚喜與文化體驗。從調兵遣將的虎符到“隱藏款”鎮館之寶婦好鸮尊,曾經只能在書中一睹風采的文物,在逼真的盲盒體驗中揭下神秘面紗。

  將考古過程以盲盒潮流玩具的形式再現,極具創意,但並非易事。“從開始到現在,光是包裝我們就修改了12次。”90後文博工作者、河南博物院品牌運營主管劉維説。

  在鎮院之寶杜嶺方鼎的設計過程中,要將通長87釐米的青銅重器縮小到手掌大小,意味著成品不得不放棄許多原物的細節。但設計團隊在提高設計、翻模難度的前提下仍然堅持保留“饕餮之眼”細節元素,因為它是鼎身饕餮紋的精髓。“作為文博機構,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産品不能有一點文化內容上的錯誤,這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劉維強調。

  精益求精不意味著刻板。工作中,設計團隊經常與顧客互動,從中汲取新潮玩法的靈感,劉維稱之為“動態文創”。“顧客的反饋會給我們很多啟發,有些顧客挖到了半塊虎符,希望有更好的收藏價值,我們就設計了一個玩法:如果挖到兩塊可以拼起來的虎符,他就可以‘調兵遣將’,得到一個大將軍印,體驗‘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的感覺。”劉維説。

  如今,致力於讀懂年輕人的河南博物院儼然成了一個潮流打卡地。“我們現有的100多款寶物大多是館藏,它們有各自獨特的文化背景、研究價值,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資源得到應有的關注,也是考古盲盒的初衷。”作為90後青年的劉維,對國風潮玩的未來同樣抱有一份年輕的期待,“年輕人內心本就有對中華文化的驕傲與認同,我相信,國風潮玩能成為開啟這份驕傲與認同的鑰匙。”

  2、讓古建築的美成為人們可以隨手觸摸的存在

  像牛頓被落下的蘋果擊中,博物館裏對鬥拱模型的驚鴻一瞥成為擊中青年設計師、晚峰文化品牌創始人劉文輝的“蘋果”:“我當時的第一感受是,古建築不應該只是一個靜態的展示品,待在玻璃罩裏,不能碰、不能摸,也不能打開。”

  劉文輝絞盡腦汁思考,如何讓這些寶貝走出展覽館,成為所有人都可以觸摸的存在。“木構建築本身結構性非常強,它或許可以被開發成一個很好的工藝品。”幾番思索,他將目光投向了積木這種玩具。

  劉文輝開始製作鬥拱積木時,國內市場上尚沒有成熟的産品可供借鑒。“有人説,你只是把屋頂還原下來啊!”劉文輝回憶,但是,將鬥拱、榫卯設計成玩具,並非依葫蘆畫瓢就能了事。屋檐之下、看不見的暗處,古建築結構往往暗藏玄機。劉文輝在製作五台山佛光寺積木時,翻閱了大量圖片資料,但二維圖片不可避免地限制著設計者的思路和設計的深入。“鬥拱、榫卯藏在陰影裏,照片沒法捕捉屋檐下的那些細節。”劉文輝説,“我們跑去佛光寺考察了十幾次,做了100多次實驗、100多次試用和修改,才最終實現了幾乎100%接近原物。”

  保證積木外形美觀的同時保留原結構樣式,是設計師必須解決的難題。“很多建築其實是從實用性出發的,對工匠來説,支撐起整個屋頂是第一位的,而美觀是其次。”劉文輝説,然而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美觀則成了首要需求。

  在這對矛盾中,劉文輝漸漸摸索出了平衡點:“我們會放棄一些外形上不夠驚艷的部分,做設計上的優化,但是結構本身的精髓、背後巧妙的力學結構、蘊藏的杠桿原理,一定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劉文輝説,“這些背後的巧思才是我們想要展現的。”

  劉文輝現在的目標依然是做出最好的中國積木。但于他而言,這一切早已不是“做積木”那麼簡單。劉文輝期待鬥拱積木能夠承載起這一代年輕人的文化記憶:“當越來越多人關注傳統文化的時候,傳統文化就可以重新翻開它燦爛的一頁,然後用當代的形式傳播和傳承。我相信這種結合,也會讓未來的中國文創迸發更多靈感。”

  3、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潮玩故事

  一家為知名手機廠商生産金屬配件的廠家,同時是一家在海內外擁有眾多粉絲的潮流玩具生産商,這樣的角色出現在東莞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80後潮流玩具從業者、東莞微石科技總經理熊毛,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潮玩故事。

  “我們是做金屬加工起家的,2004年就在東莞成立。我們很早就意識到,一直給別人代工是走不遠的,我們要創造一款新的産品,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熊毛介紹,從2006年開始研發到2014年成立獨立品牌拼酷,他們用8年時間開啟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金屬拼接玩具。

  傳統玩具主要以紙、木、布、塑為材料,在這些領域,國內的初創玩具企業很難突破和超越國外品牌。“但在金屬拼接玩具領域,我們可以驕傲地説,這是我們中國人創造、並且處於業內領先的一個領域,目前整條生産線設備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熊毛介紹。

  十多年前,用金屬做玩具,拼酷是第一家,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難題擺在了設計團隊面前。什麼樣的金屬適合做玩具?經歷一次次失敗,他們終於在幾百種金屬材料中,發現0.25至0.3毫米的430不銹鋼片或黃銅片具有理想的拼裝效果。

  真正讓更多人知道拼酷的,是一個名為“大唐小街”的國風系列潮玩。在這個系列裏,玩家通過金屬件之間的一擰一扣,就能還原門庭若市的客棧酒樓、煙火氣十足的食肆小攤,一秒穿越回店舖林立、車水馬龍的大唐盛世。

  一個小故事讓熊毛記憶猶新。2019年,拼酷首次將黃鶴樓、美猴王等産品賣到日本,沒想到在日本社交媒體上引發了一場關於文化的討論。“有日本玩家説中國的建築和日本的很像,馬上就有人糾正他説,其實日本的建築風格來自大唐。”熊毛感慨,“當時就很受觸動,我們作為一家民營企業,還能起到文化傳播的作用,很有成就感!”

  這個故事給了熊毛很多信心。現在,每當有人問熊毛“拼酷是不是在對標做中國的樂高”,熊毛都會回答:“我們面前沒有可以對標的公司,我們要走的是一條自己的路。”

  本期選題支援:方曲韻、王勝昔

  采編團隊:彭景暉、龔亮、李丹陽、安勝藍、李睿宸、楊桐彤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01日 09版)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