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丨加快建設體育強國

2021-05-08 21:40:00
來源:《瞭望》
字號

  ◇體育已被賦予全新的內涵和外延,建設“體育強國”目標已標注出體育在新時代的全新定位,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是綜合國力和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從全民健身到健康中國,把體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結合起來,兩大國家戰略疊加夯實體育強國之基

  加快建設體育強國

  建設體育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個重要目標。

  從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到2019年9月《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出臺,對體育強國的戰略任務進行了安排,再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體育已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誌性事業。

  2021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河北考察,並主持召開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彙報會時指出,建設體育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個重要目標。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可以清晰發現,體育已被賦予全新的內涵和外延。本刊記者深入採訪調研,全面剖析在新時代建設體育強國的必然邏輯和深遠意義。

  體育強則中國強

  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是我國“十四五”初期舉辦的重大標誌性活動。今年1月18至19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先後來到海淀、延慶、張家口等地,深入體育場館、訓練基地、交通樞紐等,實地了解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情況。

  1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並主持召開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彙報會。這是18日下午,習近平在位於北京市延慶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同賽場保障工作人員、運動員、教練員等親切交流。 岳月偉攝 / 本刊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首次國內考察活動,也是他第四次實地考察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自2013年底北京提出申辦2022年冬奧會開始,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冬奧會、冬殘奧會申辦和籌辦工作。2014年2月應邀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訪俄期間43個小時,12場雙、多邊活動,習近平主席始終不忘推介北京。他對國際奧會主席巴赫説:“在中國,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如果冰雪項目能在關內推廣,預計可以帶動兩三億人參與,由此點燃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會投票表決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歸屬前,習近平主席又通過視頻向世界作出承諾:“中國人民期盼和等待著這次機會。我相信,如果各位選擇北京,中國人民一定能在北京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

  言必信,行必果。5年多時光流轉,中國始終在堅實履行申奧承諾。如今,中國冰雪運動和冰雪文化正在迅速“南展西擴東進”,群眾性冬季運動廣泛開展,浙江、貴州、湖北等地冰雪旅遊人數實現年均10%左右的平穩增長。教育和體育系統共同推進的“冰雪進校園”將在2022年前把冰雪運動普及推進到百座城市、千所學校、百萬青少年人群。

  為什麼説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高度契合?那是因為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體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早已有了全新的定位和獨特作用。

  北京冬奧會不僅帶動中國冰雪運動發展,還是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京張高鐵、京禮高速等相繼建成,激活了冬奧會配套建設中的一條“中樞動脈”,將張家口、崇禮、延慶和北京城區串成一線,這意味著延慶、張家口正式步入首都“一小時交通圈”。今年,習近平總書記更是進一步提出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注入新的內涵。

  新時代要遵循新發展理念。綠色、共用、開放、廉潔——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北京冬奧會辦奧理念,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高度契合,也切中了國際奧會“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續”的辦奧新模式。正因為此,巴赫成了北京冬奧會的頭號粉絲。他説:“北京冬奧會的舉辦,不僅將為中國留下巨大遺産,對全球冬季運動的發展也將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過去5年多,作為冬奧會雪上項目主要舉辦地,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崇禮抓住了歷史機遇,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崇禮每4人中就有1人從事冰雪相關工作,很多外出打工多年的崇禮人回到了家鄉,當地人捧起了“雪飯碗”,徹底甩掉了貧困縣的帽子。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在新時代提出建設體育強國,是中國國家整體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強盛應有之義,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源於此,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站在戰略高度重視體育事業發展,多次對推進體育強國建設作出部署。在2020年9月召開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四個重要”概括了新時代體育的新內涵: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準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是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臺。

  從全民健身到健康中國

  健康是1,有了這個1,事業、家庭、名譽、財富等後面的0才會有意義,人生圓滿全繫於1的穩固。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維護人民健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2016年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要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從全民健身到健康中國,兩大國家戰略疊加夯實了體育強國之基。從2014年《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到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全面提升中華民族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準確勾畫出兩大國家戰略之間的清晰邏輯和實現路徑。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我國體育工作的根本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充分認識體育對提高人民健康水準的積極意義,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普及全民健身運動,促進健康中國建設。

  現階段,人民群眾的需求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河北咏懷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王兵認為,未來30年,人們對健康快樂的追求將成為第一需求。具體到全民健身事業,如何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是擺在當前的一張考卷。

  答卷好不好,百姓感受最直觀。我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日新月異:身邊的體育設施多了,截至2020年末,全國共有體育場地371.3萬個,體育場地面積31.0億平方米,體育場地設施數量和面積大大增加;身邊的體育指導更科學了,30個國家級、204個一級、474個二級和1609個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共培養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約65萬人;身邊的賽事活動多了,各級協會成為組織群眾體育賽事活動的主力軍……

  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意味著要推動健康關口前移,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

  “上醫治未病”,如何從治病到防病,體育有能力也有責任成為其中關鍵一環。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謝敏豪表示,體育運動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也提出,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促進重點人群體育活動。還要建立完善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環境、不同身體狀況的運動處方庫,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加強全民健身科技創新平臺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站點建設。少年強則中國強。

  少年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學習成績、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也包括身體健康、體魄強壯、健全人格。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鍊意志。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就是這一理念的堅定實踐者。錫山高中除開設籃球、排球、足球等傳統運動課程外,還依據學生需求,增設了游泳、擊劍、跆拳道、自由搏擊、瑜伽、太極等16個運動項目,孩子們通過每週2節國家必修體育課、2節必選類校本課程和1節班級團隊拓展課,以年級為單位,按選項走班教學。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育強國的基礎在群眾體育。過去一年多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國人開始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全民健身、打通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邏輯關係的良苦用心。

  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有助於進一步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逐步解決競技體育強、群眾體育弱的問題。這將有助於進一步推動新時代體育事業高品質發展,堅實體育強國的基礎,進而不斷夯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基礎。

  大連龍捲風俱樂部U8年齡組的小球員在進行訓練(2020年5月19日攝) 潘昱龍攝/本刊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104年前,毛澤東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中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茍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在他看來,“體育之效,至於強筋骨,因而增知識,因而調感情,因而強意志。”

  “中國體育事業不斷發展,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體育事業,我們的目標是建設體育強國。”2014年2月,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習近平主席這樣指出。

  從“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到“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再到建設體育強國,其本質內涵一脈相承。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為發展體育事業的主體,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3月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建設體育強國被列在“提升國民素質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章節之下,這深度契合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體育強國思路。體育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弘揚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能贏在當下,更要贏在未來。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認為,現在重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育為先,而體育要處在C位,體育工作做好了,德智體美勞才能有根本保證。

  在唐江澎看來,教育是為了人的發展,今天孩子的全面素質,就是國家未來的整體實力,也就是社會的幸福程度,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身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止于身心健康,還在於精神激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體育事業不僅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還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

  運動健兒在國際賽場上奮勇拼搏、中國女排再奪奧運冠軍……競技體育有著凝心聚力的強大感召力。新時代建設體育強國,競技場上為國爭光的愛國主義、敢於爭先的拼搏精神、揚我國威的民族自信,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新一代體育健兒“圈粉”無數,中國榜樣在賽場內外都激勵著更多人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

  不僅如此,賽場之外同樣可以得“金牌”。冬奧會籌備工作樹立奧運標桿、高水準國際賽事承辦獲得高度好評……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體育事務,在國際體育“朋友圈”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多。創建於江蘇無錫的跆拳道大滿貫賽事,如今不僅是奧運會直通賽,還帶動了世界跆拳道運動的競賽規則改革,中國“IP”講述出全新的中國故事。過去幾年裏,男籃世界盃、羽毛球世錦賽、擊劍世錦賽、乒乓球世界盃、蘇迪曼盃、湯尤杯……眾多國際高水準賽事在中國舉辦,一次又一次讓世界看到中國高品質的賽事組織和服務能力。國際籃聯主席哈馬內尼昂就説:“中國為籃球世界盃樹立了一個全新標桿。”這也是中國為國際體育事業送出的“中國答卷”。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坐標上,體育強國夢和中國夢息息相關。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是綜合國力提升和社會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是綜合國力和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從這一定位著眼,體育要成為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臺,其競爭是全方位的,難度甚于單純的競技體育,國家軟實力需要體育強國的全面硬實力作為支撐。無論是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還是體育産業,都需要在目前的基礎上大踏步前進,在打牢基礎的同時涌現更多明星人物、領軍企業,真正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光彩。

  使命在肩,奮鬥有我。站在新時代的歷史坐標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在各方面都強起來,體育定要強起來,讓中國體育在“最好的時代”裏步入佳境。(記者 王恒志)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