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山河歲月 青春綻放

2021-05-05 16:00: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國家不可一日無青年,

  青年不可一日無覺醒。

  ——李大釗《晨鐘》

  5月4日,這是一個屬於所有中國年輕人的節日。回首山河歲月,青年總是與時代昂揚同行。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38歲的陳獨秀、28歲的李大釗成為了最早的播火者。

  1919年,“五四運動”讓一代青年覺醒,他們為中國向何處去艱難求索,讓當時羸弱的中國見證了什麼是青年的磅薄力量。就是在這一年,26歲的毛澤東在其主編的《湘江評論》上,熱情歌頌十月革命的勝利。第二年,29歲的陳望道在江南的春寒中開始聚精會神地翻譯《共産黨宣言》。

  1921年歲末,在近代中國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申報》上,有青年在副刊“自由談”中寫道,“你今年借了多少外債?喪失多少權利?替百姓增多少負擔?……更有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太平洋會議……難道我堂堂華夏在這大會席上就做一塊俎上之肉嗎?”文章對當時中國現狀流露出深深的失望,作者並不知道,漫漫長夜裏,此時已有一批年輕的覺醒者正在播撒革命的火種,腐朽的舊中國將很快燃起開天闢地的熊熊烈焰。

  這一年的7月,參加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來到上海。這些代表中最為年長的何叔衡45歲,最為年輕的劉仁靜19歲,30歲以下的9位,佔3/5,包括共産國際兩位代表在內的15位出席者平均年齡是28歲,恰好是毛澤東當時的年齡。100年前,就是以他們為首的這批“90後”“00後”懷著滿腔熱血,或以筆鑄劍,或投筆從戎,走上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求解放的偉大征途。

  而此前,已經先後有20批、1800多名先進青年漂洋過海,遠赴法國和蘇俄尋求真理。他們當中有22歲的周恩來、16歲的鄧小平、20歲的聶榮臻,還有19歲的瞿秋白、22歲的俞秀松、17歲的任弼時、18歲的肖勁光、23歲的劉少奇。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成千成萬的先烈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林祥謙、施洋、趙世炎、張太雷、陳延年、陳喬年、向警予、蔡和森……長長的烈士名單後面是一張張年輕的面容,他們中的許多人將生命永遠定格在青春的年華。

  1929年5月4日,“五四運動”十週年之際,上海《生活週刊》編輯部,編輯們正在緊張地整理著4000多封讀者來信,這些信都是為一篇文章而來的。作者“醉夢人”在這篇《十問未來之中國》的文中悲痛地寫道,“如今的中國,軍閥遍地、餓殍遍野,什麼時候中國才能夠國家統一、主權完整?什麼時候中國才能夠國家獨立、擺脫列強控制?什麼時候中國人民才可以當家做主?什麼時候中國才能夠糧食自給自足、再也沒有了饑荒?什麼時候中國才能夠生産國人的生活用品、生産國防所用的鋼鐵艦船?什麼時候中國才能變成一個真正的強國?”

  這封信引發的大討論展現出當時青年對未來的思考與求索。而為了回答信中的這些提問,實現信中的這些目標,很多年輕的共産黨員已經捨生忘死、前仆後繼地奮鬥。這一年的8月,中央政治局委員彭湃在召開秘密會議時被破門而入的武裝巡捕抓獲。他在獄中慷慨陳詞,“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為共産主義事業奮鬥到底”。同時被抓的楊殷則笑對獄友説,“朝聞道,夕死可矣!”6天后,33歲的彭湃與37歲的楊殷在上海龍華被殺害。無數像他們這樣的革命志士,把為共産主義事業奮鬥當做自己的青春本色,用鮮血在神州大地上寫下了不朽的紅色篇章。

  山河歲月譜新篇,人間正道是滄桑。在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百年風雨、百折不撓、百煉成鋼的偉大征程中,每一代青年都曾經唱響屬於自己的青春之歌。他們用自己的赤誠和勇敢擔當起時代賦予的責任與使命,書寫了中國共産黨百年創業、百年築夢、百年輝煌、百年奮鬥的壯麗史詩。

  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即將推出的百集文獻紀錄片《山河歲月》為您講述一個又一個中國共産黨人的奮鬥故事,向您展示一幅又一幅中國人民的史詩畫卷。

  韶光不負, 青春無悔。

  未來中國,且看青年!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