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 | 中國空間站迎高密度發射期 如何應對風險挑戰?
央視網消息:目前,我國載人航太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階段。今明兩年將接續實施11次飛行任務,發射頻率和任務複雜性都將大幅提升。如何應對高密度發射可能帶來的風險挑戰,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去年5月,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中國空間站迎來高密度發射期。根據飛行任務規劃,今明兩年,我國空間站將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太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未來的11次任務是高密度的發射任務,充滿了大量的新技術和新挑戰。
面對密集的發射任務,需要不斷創新、變革傳統的生産模式,包括發射任務的組織模式以及飛行器的在軌管理模式等,朝著更加高效、更加可靠、更加安全的目標邁進。同時,運用先進技術,強化品質風險防控體系,不斷提升進出太空的能力。
11次飛行任務的完成,將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完成在軌建造,轉入應用與發展階段。之後的飛行任務將繼續高密度實施,航太員將長期在軌駐留,並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