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福建林改:促進生態美百姓富

2021-04-19 09:19:00
來源:福建省林業局
字號

  福建林改:促進生態美百姓富

  福建省位於東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全省林地面積1.39億畝、佔土地總面積76.08%,其中,近90%屬集體所有,是典型的集體林區。

  福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力促進了林業發展、林農增收和林區和諧。

  成就綠水青山,富裕萬千林農,福建將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更好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在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上取得更大成績。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福建探索”

  福建是南方重點林區,山地是農村最重要的生産資料之一,全省2600多萬農業人口,祖祖輩輩“靠山吃山”。對山區林區而言,只有大膽探索、改革創新,把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到農戶,確立農民的經營主體地位,才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産力。

  2001年,武平縣委、縣政府開拓創新,從明晰産權入手,研究出臺林改政策,指導萬安鄉捷文村全力推行林改。同年12月,發放第一本林權證。

  在全面總結武平縣林改經驗的基礎上,2003年4月,福建省制定下發林改文件,並於次月在福州召開全省林改動員部署大會。

  “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福建林改使林業走上釋放農村生産力、激活林農積極性、建設美麗中國的改革發展之路。

  2002年以來,福建省委、省政府持續開展以“明晰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現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福建先後出臺《關於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等8份綜合性林改文件。福建重點林區縣的林改領導小組組長均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林改的工作機制,建立自上而下、堅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體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步步見成效。

  林改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心繫千家萬戶,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2006年以來,福建林改在完成明晰産權主體改革任務後,全面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積極探索林業經營模式,在引資入林、資源保護、産業發展和體制機制等方面,持續創新創造,促進了林業高品質發展。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福建實踐”

  林改對於推進新福建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針對林改分山到戶後出現的林業經營規模偏小、發展林業貸款難等問題,福建省委、省政府大膽實踐、持續用力,補短板、強弱項,闖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2018年以來,福建省林業主管部門堅持問題導向,高位推動,提出主動融入新福建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全方位高品質發展超越,全力推進深化改革、綠化美化、資源保護、産業升級“四項行動”,打造林業生態高顏值、林業産業高素質、林區群眾高收入的新時代“三高”林業,把深化林改作為首要任務,主動擔當、積極作為,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取得豐碩成果。

  福建林改實踐提供了“福建樣本”,全省9項可複製、可借鑒的改革經驗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首批成果向全國推廣。

  以民為本,積極探索林業經營模式。始終把維護和發展林農的根本利益作為林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培育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股份林場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5955家,福建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扶持標準化建設。引導林農因地制宜,採取轉包、出租、入股等方式適度流轉林權,福建建立縣級林權流轉服務平臺66個,有序流轉林權1800多萬畝,促進林業規模化經營。三明市創新推出林票制度,制發可流轉、可質押的林票,目前,在12個縣(市)163個村開展試點,實現林農、村集體、國有林場三方共贏,入選全國首批林業綜合改革典型案例。南平市開展“森林生態銀行”建設試點,建立林業資源管理、開發、運營新模式,入選中國改革2020年度十大案例。推進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試點,福建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近10億元,完成贖買近40萬畝。積極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新途徑,開展林業碳匯交易試點,完成交易256萬噸、成交額3861萬元。

  金融創新,全力推動森林資源變資本。開展林業金融改革,讓青山變金山、綠樹變活錢、資源變資産。持續創新金融産品,推行林權按揭貸款等模式,開發金融産品。2019年,創新推出系列普惠林業金融産品,目前,累計貸款81.9億元,為林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精準防控金融風險,全省成立林權收儲機構50家,進一步完善資産評估、森林保險、林權監管、快速處置、收儲兜底“五位一體”的風險防控機制,讓林農貸款省心,銀行放貸放心,促進林權抵押貸款增量擴面。全面推進林業保險,全省參保面積1.1億畝,參保率超過90%。

  綠色發展,做大做強生態富民産業。在念好“山海經”上做文章,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産業,實現綠色增長、為民造福。福建出臺扶持竹産業、花卉苗木、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産業發展的文件,2020年,福建全省林業總産值達6660億元,成為當地林農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撐。出臺加快竹産業發展七條措施,促進竹産業一二三産融合發展。2020年,福建全省竹産業總産值786億元。連續舉辦花博會,培育形成漳州水仙花等10多個産業集群,2020年,全省花卉苗木種植面積142萬畝,全産業鏈總産值1062.5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花卉出口額1.65億美元,居全國首位。出臺加快推進森林康養産業發展的意見,制定森林康養基地標準和評定辦法。加快國有林場“一場一景”和特色小鎮等建設。2020年,福建全省森林旅遊全産業鏈産值達800多億元,當地林農“美了山水,富了腰包”。制定加快林下經濟發展“八條措施”,各級財政加大投入扶持林藥、林菌、林禽、林蜂等林下種養業。2020年,福建全省林下經濟利用面積達3176萬畝,産值達706億元。

  服務至上,持續深化林業“放管服”改革。清新福建、快捷高效,真抓實幹、馬上就辦。實行行政審批“三集中”,實現全部事項“最多跑一趟”。目前,共辦理各類林業審批件1.65萬件,按期辦結率100%。突出科技服務林改,“十三五”時期,組織1.1萬人次深入基層開展“林農點單,專家送餐”科技服務活動。培育森林資源資産評估等社會化仲介機構167家,發展專業服務隊伍674支,為廣大林農提供方便快捷服務。推廣電子商務,搭建省級電商平臺“閩山碧”,進一步拓展林産品銷售渠道。

  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的“福建成效”

  19年的林改實踐,有效調動了林農積極性,山區林區釋放出強大的生産力,促進鄉村振興,助推脫貧攻堅,實現了荒山育成“綠山”、農民捧上“金山”、發展有了“靠山”的轉變。

  綠色是福建最亮麗的底色,“好山好水好空氣”已成為福建最閃亮的品牌和獨特的區位優勢。

  林改轉了觀念。通過持續深化林改,加強自然文化宣傳教育,組織開展“愛鳥周”“世界濕地日”“世界森林日”以及“春節回家種棵樹”、創建森林城市等活動,進一步強化廣大群眾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新發展理念的認知和理解,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守護青山綠水已成為福建人民的自覺行動,愛綠護綠植綠在八閩大地蔚然成風。

  林改美了生態。2002年以來,福建累計完成植樹造林3758.5萬畝。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的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福建森林覆蓋率為66.80%,已連續40年位列全國第一。森林蓄積量從2002年的3.65億立方米提高到7.29億立方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福建山多林多,生態省份特點十分鮮明。

  林改富了百姓。林改賦予農民更多的生産資料,通過發展竹業、木本油料、花卉苗木、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産業,促進了林農脫貧致富奔小康。三明等主要林區的農戶從林業發展中獲得的收入佔家庭收入的比例超過30%。林改有力促進了山區經濟社會發展,助推了美麗鄉村建設和鄉風文明。

  林改強了産業。福建林業産業總産值從2002年的635.9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6660億元,年均增長近14%。現有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25家、境內外上市林業企業23家。商品材及主要林産品産量均居全國前列。

  林改穩了林區。通過分山到戶、勘界發證、放活經營、創新金融、産業富民等林改綜合配套措施,破解了制約林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森林火災損失明顯下降,盜砍濫伐林木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林區矛盾糾紛得到化解,增加了林農收入,促進了林區社會和諧穩定。

  創新未有窮期,改革沒有終點。面向未來,八閩務林人將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提升林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目標,持續深化林改,創新體制機制,促進森林資源增長、農民增收和林區發展,堅守初心、久久為功,無愧時代、不負青山,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新福建建設再立新功。

  數據來源:福建省林業局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