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大灣區|家國情懷寄尺素:江門五邑銀信見證僑民報國志強國夢
銀信紙短,家國情長。
△丈夫寫給妻子的銀信(移風易俗)
在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陳列著一封封紙張泛黃、墨跡斑駁的銀信,字裏行間訴説著華僑華人的遊子心桑梓情。
銀信是海外華僑華人寄給國內書信和匯款憑證的合稱。在通信不發達的年代,華僑遠赴海外,無時無刻不牽掛著祖國,眷戀著家鄉,他們將辛苦積累的銀錢、物品,不斷地寄給親人,並附上一封書信,“銀”“信”合一由此誕生。
△張子璇寫給張炳聯的信
可以説,銀信記錄了海外華僑華人移民創業的歷史,也見證著他們為強國復興所作的貢獻。
先輩華僑華人在外闖蕩謀生,將錢與信寄回家鄉贍養家人、扶濟親友,寄託思鄉思親之情。
△袁葉麗寫給兒子的信(信中提到在外被人侮辱)
△雷氏兄弟銀信(手足情深)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江門的海外華僑又紛紛支援捐資抗戰。
“目下海外華僑努力捐款充當軍需為政府後援,以盡國民份子之天責也。”江門市博物館宣教文創部主任張一知指著一份銀信念著上面的一段話,國家危亡,他們在海外也要守護國家,字裏行間滿懷赤誠愛國心。
△1952年伍時洽收的信(愛黨愛國)
張一知説,2013年6月,銀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其中的5萬件銀信出自江門,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銀信也來自江門。
“銀信是海外華僑家國情懷的歷史見證,是海外華僑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重要體現,它教育引導人們不忘近代我國經歷的屈辱史和老一輩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張一知對現代快報記者表示,每年來自大灣區港澳地區的孩子看了這些銀信真跡,也是對先輩家國精神的一種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