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又開放——疫後重振看湖北】湖北潛江: 舌尖上“吃”出了百億大産業
央視網消息(記者 羅川 王小英 唐詩穎):你知道嗎?人們吃的小龍蝦,每10隻中有5隻産自湖北,而其中3隻便産自潛江。
但在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潛江小龍蝦交易一度受損,交易量大幅下降,偌大的市場,復工復産第一天交易量僅為950斤,僅用一個月日交易量恢復至400噸,潛江到底做了什麼?
近日,“疫後重振看湖北”全國網路媒體採訪團走進潛江小龍蝦交易市場和農戶,了解潛江這百億産業如何“復蘇”並如何及時調整補救。
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內正在分揀小龍蝦的工作人員
拓寬銷售渠道:線上線下銷售同步進行
每年三四月份,是潛江小龍蝦上市的季節,但在2020年,疫情爆發,使得潛江小龍蝦交易量和交易額均大幅下降。
復工復産第一産,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的交易量僅為950斤。
中國蝦谷360執行總經理李紅衛分析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受疫情影響,蝦農前期無法及時出售蝦苗和喂飼等,導致小龍蝦規格偏小,交易價格偏低,線下銷售受阻。
另一方面,全國各地餐飲店沒有完全開放,消費需求以上一年庫存熟食蝦為主,生鮮龍蝦需求量減少,也是交易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面對上述情況,復工復産後,一方面快運陸續開通全國運輸線路,調動外地貨運車輛;另一方面,蝦谷360平臺通過線上交易平臺訂單銷售和運用各大直播平臺進行直播帶貨,幫助蝦農蝦商打通流通環節,拓寬銷售渠道。
僅用一個月時間,潛江小龍蝦就實現了從復産第一天交易量950斤,迅速攀升到日均交易量400噸。2020年,潛江小龍蝦産業實現交易總額70億元。
即將裝車發出的小龍蝦
據了解,小龍蝦交易平臺“蝦谷360”,是湖北潛網生態小龍蝦産業園集團以小龍蝦交易大數據資訊為基礎開發的,採用“網際網路+小龍蝦+流通+終端+服務”的運營模式,構建了線上、線下立體佈局,形成了人流、物流、商流的閉環,使蝦農足不出戶便可了解當日小龍蝦産銷資訊,進行“一鍵式”小龍蝦線上線下雙渠道銷售。
改變養殖方式:養大蝦 精品蝦
疫情對蝦農的衝擊也不小。
潛江小龍蝦産業發展迅速,得益於當地的“蝦稻共生”。
長江中下游一帶的低産湖田通常只能種一季水稻,潛江因地制宜,探索出蝦稻共作模式,將傳統生産模式轉變為“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種養模式。
打撈小龍蝦
潛江市熊口鎮作為潛江“蝦稻共作”的核心區,全鎮有近萬人從事蝦稻特色産品的種養、冷鏈物流、加工、餐飲等創業、就業,擁有趙腦村、瞄場村2萬餘畝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基地。
“受疫情影響,蝦苗沒能及時賣出去,導致蝦苗密度大,龍蝦個頭長不大,銷售也受影響”,潛江市熊口鎮趙腦村村支書、“綠途蝦稻共作”合作社理事長趙常洪説,2020年收入少了很多,今年進行了改進,一方面通過蝦苗分養,降低蝦苗密度、養殖“精品蝦”,逐步實現從“大養蝦”到“養大蝦”的轉變,另一方面建立起水溫、PH值實時監測系統,用高科技手段武裝傳統産業,大大提高了單畝龍蝦養殖的産值。
聚焦千億龍蝦産業 升級小龍蝦産業鏈
在潛江市的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LED顯示屏上,你能看到,從這裡發往全國幾十個城市的小龍蝦運輸費用。
2020年受疫情影響,上游、下游共同努力降低損失,但潛江佈局銷售網路的腳步並未停下。
李紅衛表示,他們還面向全國招募城市合夥人,通過對各地消費市場的供給資訊收集,形成産業大數據整合。蝦谷360平臺將數據進行分析、測算,智慧連結産地服務商,實現小龍蝦生態産業鏈閉環發展。
中國蝦谷航拍圖
目前,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入駐大小商戶600家,聚集了2萬餘蝦商、蝦農、分揀工、打包工在此就業,日均交易量最高峰達1500噸。該交易中心已發展成為全國交易量最大、輻射力最廣、影響力最強的小龍蝦交易中心,實現了潛江龍蝦走出去,全國蝦農走進來的戰略目標。與之相配套的是,“蝦谷快運”在全國已經開通了 450 個冷鏈物流直達專線,日承運量達到 7000 多件,8 到 16 個小時,就可以送達全國各大城市。
據了解,潛江小龍蝦已是湖北農産品中最有價值的區域公共品牌,2020年蝦稻産業綜合産值達到520億元,潛江市也聚焦龍蝦千億元産業,正在從養殖、物流、加工等領域對小龍蝦進行全産業鏈升級,將小龍蝦品牌建設作為推動農業産業疫後重振和潛江龍蝦高品質發展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