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播撒革命種子 譜寫壯麗篇章(紅色之旅百年記憶)

2021-04-03 10:25: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圖①:河北樂亭李大釗故居正門。資料圖片圖②:河北樂亭李大釗故居展品——樟木箱。資料圖片圖③:河北樂亭李大釗紀念館俯瞰圖。資料圖片

  湖南衡陽夏明翰故居一角。本報記者 申智林攝

  李大釗、瞿秋白、林祥謙、趙世炎、張太雷、夏明翰……一個個閃著光輝的名字,鐫刻在中國革命的歷史豐碑上。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踐行著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矢志努力於民族解放事業

  ——瞻仰李大釗故居、紀念館、烈士陵園

  本報記者施芳邵玉姿

  河北樂亭李大釗故居、紀念館

  一把藤椅,百年歲月。

  在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大黑坨村的李大釗故居中,有一件文物尤其珍貴:那是一把歷經百年滄桑的藤椅,藤椅表面已呈黃褐色,扶手、椅座處有些許藤條已經斷裂。這是1918年1月,李大釗出任北大圖書館主任時親自買來的。就是在這把藤椅上,李大釗潛心研讀馬克思主義,揮筆疾書寫出了《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重要文章,用敏銳的目光、深邃的思想、無畏的精神,向人類高喊出:“試看將來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也是這把藤椅,伴隨著李大釗走過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鬥爭歷程:無數青年圍坐在這把藤椅旁聆聽他講述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接受民主與科學思想的洗禮……

  李大釗,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出生於大黑坨村。李大釗自幼父母早逝,主要靠祖父李如珍教養長大。幼年時期,祖父李如珍總愛利用茶余飯後的時間為他講述當時國家、社會之大事,在他幼小的心靈埋下了救國愛民的火種。正如此後李大釗在《獄中自述》中所寫:“釗自束髮受書,即矢志努力於民族解放事業。”

  1907年,李大釗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學習政治經濟。1913年冬,他東渡日本,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在日本學習期間,有一次李大釗和同學們一起上街,在一所日本王室主辦的“遊就館”裏,看到了許多甲午中日戰爭及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日本帝國主義從中國掠奪去的物品。“睹物傷懷,徘徊不忍離去”,回學校的路上,李大釗默默買下了其中一對紫紅色的木質茶盤和茶葉筒,以“飲異鄉茶,思故鄉源”。漫漫異國求學路,這對茶盤、茶葉筒一直陪伴左右,成為他為國分憂、立志報國的最好見證。如今這對茶盤、茶葉筒被收藏在距離故居約15公里的李大釗紀念館第一展廳中。

  1916年,李大釗回國後,積極參與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李大釗備受鼓舞,連續發表了多篇重要文章和演講,成為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從1920年初開始,李大釗等革命家就商議在中國建設無産階級政黨的問題。”在李大釗紀念館第二展廳的一組鍛銅雕像前,講解員吳溪正在為前來參觀的遊客介紹。雕像名為“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雕像二人,一人穿西裝,一人著長衫,他們目光堅定,凝望著遠方。雕塑旁,一塊青銅色展牌上的字熠熠發光:“我們現在還要急急組織一個團體。這個團體不是政客組織的政黨,也不是中産階級的民主黨,乃是平民的勞動家的政黨,即是社會主義團體。”

  這是李大釗于1921年3月發表的《團體訓練和革新的事業》一文的經典段落,以此號召全國的共産主義者要擔負起“中國徹底的大改革”的責任。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宣告成立,李大釗是主要創始人之一。

  中國共産黨成立後,李大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地區黨的工作。1922年至1924年,他受黨的委託,奔走于北京、上海、廣州之間,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為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作出重大貢獻。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孫中山對李大釗極為看重,邀請他出席。為了保存會議的重要文件,李大釗在開會期間購買了一對邊角有鑄銅、兩側有拉手的樟木書箱。李大釗非常珍愛這對樟木書箱,加之樟木能夠防蛀蟲,他經常把自己收藏的重要書籍文獻放在裏面。

  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被反動軍閥絞殺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樟木箱中的所有書籍也都付之一炬,只留下了這對空箱子如今展陳在紀念館內。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紀念館內,李大釗的雕像威嚴肅穆,不時有遊人獻花瞻仰。據介紹,自2008年免費開放以來,李大釗紀念館和故居年均接待全國各地觀眾及海外遊客130余萬人次。

  “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在李大釗故居前院的百年丁香樹下,13歲的小講解員李梓珺正在為前來參觀的遊人背誦這段自己最熟悉的篇章,聲音稚嫩卻鏗鏘有力……

  北京西城李大釗故居

  在李大釗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中,有10年是在北京度過的。其中,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釗一家在石駙馬大街後宅35號(今西城區文華衚同24號)北院居住近4年,這是他在故鄉之外與家人生活時間最長的一處居所。

  故居為一小三合院,有北房3間,東、西耳房各2間,東、西廂房各3間。西廂房三間打通,作為李大釗的書房及會議室使用,在陶然亭慈悲庵作為黨組織的固定活動場所前,中共北方黨組織的大部分重要會議都在這裡召開。北房的堂屋是李大釗一家的餐廳和接待室,在這間屋子裏,李大釗曾手書一副對聯挂于北墻。他十分敬仰明代忠臣楊繼盛的氣節,也很欣賞楊繼盛的“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這一詩句,便在此句基礎上,取陸游《文章》一詩中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妙”字,改寫成“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是李大釗一生的追求,也是他精神風範的真實寫照。

  據統計,在文華衚同居住期間,李大釗發表文章140余篇,文字總量超過33萬餘字,平均每9天一篇;參加各種會議120次,陪同會見、拜訪各界人士30次,講演30次。

  在這個小院裏,李大釗與鄧中夏、高君宇等秘密成立“北京大學馬克斯(馬克思)學説研究會”,為建立共産黨組織做了思想和幹部上的準備。他領導建立北京共産黨早期組織,積極發動工人運動,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創辦通俗革命刊物《勞動音》,開辦勞動補習班,成立長辛店工會。他與共産國際代表商討建立中國共産黨的問題,並積極進行籌備……可以説,李大釗故居是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創辦中國共産黨、領導北方工人運動、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實踐活動最具代表性的歷史見證。

  2007年5月8日,在李大釗英勇就義80週年之際,李大釗故居正式對社會開放。2009年,故居被公佈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目前故居正在進行展陳改造,將以全新的面貌、創新的方式講好李大釗的故事,迎接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

  北京香山李大釗烈士陵園

  北京香山腳下,萬安公墓中部,一處傳統庭院式建築坐西朝東,李大釗烈士陵園就坐落於此。

  走進陵園,迎面是兩米高的李大釗漢白玉石雕立像。蒼松翠柏間,只見先生身著長衫,雙手背後,深邃的目光凝視遠方。其後靜臥著李大釗夫婦墓,墓後是一座寬4米、高2米的青花崗石紀念碑,碑的正面鑲刻著鄧小平同志書寫的題詞:“共産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烈士永垂不朽”,背面是中共中央為李大釗烈士撰寫的碑文。

  清晨的陵園肅穆寧靜,一束束鮮花寄託著人們的崇敬之情。

  1927年4月6日,張作霖派出軍警、便衣偵探200多人,襲擊了蘇聯大使館西院及附近的庚子賠款委員會等處,逮捕了李大釗等國共兩黨和進步人士80余人。

  此時,大革命從高潮走向失敗的血雨腥風已然來臨。在李大釗入獄後的第六天,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産黨人和進步人士。其後,蔣介石密電張作霖,“將所捕黨人速行處決,以免後患”。

  4月28日,張作霖控制的特別軍事法庭,判處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刑,當日執行。刑場上,李大釗第一個登上絞刑臺,毫無懼色,從容就義,時年尚不足38周歲。6年之後,即1933年4月,中共地下黨組織通過北京大學師生和李大釗生前好友,為李大釗發起公葬,將靈柩安葬于萬安公墓。

  為紀念李大釗同志,中共中央于1982年決定在萬安公墓內修建李大釗烈士陵園。1983年10月29日,即李大釗烈士誕辰94週年紀念日,中共中央隆重舉行李大釗烈士陵園落成典禮。

  1984年5月24日,李大釗烈士陵園被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0月28日,被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為銜春色上雲梢

  ——探訪瞿秋白故居、紀念館、烈士紀念碑

  姚雪青顏珂吳啟蒸

  江蘇常州瞿秋白故居、紀念館

  江蘇常州瞿秋白故居有多處,如出生地青果巷八桂堂、祖母娘家莊氏星聚堂、家道中落後居住的瞿氏宗祠。位於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延陵西路188號的瞿秋白紀念館,由故居和紀念館兩部分組成。

  瞿秋白紀念館副館長唐茹玉介紹,故居原為瞿氏宗祠,1912年到1916年間,瞿秋白一家迫於窮困,寄居於此。其中安放的數十件傢具和用品,都是依照當時的形制進行徵購或仿製,並照瞿秋白一家生活原貌陳列的。瞿秋白故居1985年正式對外開放,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進故居祠堂,最前方屹立著瞿秋白石膏像,展現著身姿矯健、神采奕奕的革命家風采。身後壁板有詩云:“我是江南第一燕,為銜春色上雲梢。”這是他的代表詩作之一,也是他短暫一生的追求與寫照。100年前,他懷著“總想為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的初心,奔走東西、上下求索,作出了許多開創性貢獻。

  瞿氏祠堂曾留下少年秋白的身影。如何讓這些歷史可聽、可看、可觸摸,使感人故事深入人心?2020年6月13日,瞿秋白故居《又見少年阿霜》沉浸式演出首次亮相,以實景演出方式還原百年前瞿秋白一家的生活情景,講述他在不同人生階段經歷的故事,展現其生活的物理空間和精神世界。

  “曾經不止一次來過這裡,今天第一次看到沉浸式演出,很新鮮也很感動,這座靜穆的故居也更親近了。”觀看完演出的遊客在留言簿上寫道。

  在故居東側,是1999年新建的瞿秋白紀念館,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年參觀人數30余萬人次。這是一座兩層樓四合院式的倣古建築。常設陳列《為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瞿秋白生平事跡展》,以瞿秋白革命功績為主線,以其卓越才華、坦蕩品格、真摯情感為副線,通過豐富的實物、圖片和多媒體,展示他光輝的一生。

  展廳中陳列著一張珍貴的照片——《共産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部分代表合影》,這是“常州三傑”中的瞿秋白和張太雷唯一的合影。1921年5月,瞿秋白和張太雷在莫斯科重逢,張太雷介紹他加入共産黨。同鄉、同學,又成為革命同志,兩人留下了珍貴一刻的合影。瞿秋白曾説:“我的思路已經在青年時期走上了馬克思主義的初步,無從改變。”一百年前,無數如他這般風華正茂、心懷天下的年輕人,義無反顧地投入中國革命的洪流。

  “從1959年籌建瞿秋白故居到1985年正式對外開放,從1999年新建紀念館再到2020年紀念館周邊環境整體提升,瞿秋白紀念館數十年如一日堅持著建館目標:努力把瞿秋白紀念館建成瞿秋白的展覽中心、資料中心、研究中心。”唐茹玉説。

  福建長汀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省長汀縣的中山公園涼亭飲罷酒,從容走向刑場,沿途高唱著《國際歌》和《紅軍歌》,高呼“中國共産黨萬歲!”“中國革命勝利萬歲!”“共産主義萬歲!”等口號。到達刑場後,他盤膝坐在草地上,對劊子手微笑點頭説:“此地甚好!”隨即飲彈灑血,從容就義,時年36歲。

  1934年1月,瞿秋白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抱病離開上海前往中央蘇區瑞金,擔任中央教育委員、《紅色中華》報社社長兼主編。他還創辦了國立蘇維埃大學、蘇區工農劇社與高爾基戲劇學院,並大力開展文化教育普及和掃盲運動。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開始撤離蘇區,瞿秋白由於身患肺病留在蘇區,擔任蘇區中央分局宣傳部長。蘇區在國民黨軍隊的瘋狂進攻下,形勢非常危險,中央分局決定將瞿秋白、何叔衡等轉移。在轉移途中,一行人被國民黨軍隊包圍,瞿秋白在長汀不幸被捕。

  敵人得知他的身份後,採取各種手段利誘勸降,但都被他凜然拒絕。

  為緬懷先烈,激勵後人,1952年10月,長汀人民在瞿秋白烈士就義地,興建了“瞿秋白烈士紀念塔”。1965年修繕後改稱“瞿秋白革命烈士紀念碑”,1983年重修,1985年重建。2006年在瞿秋白烈士紀念碑旁,新建了瞿秋白烈士紀念館。該館與瞿秋白烈士就義地聯成一體,全面翔實地介紹了瞿秋白光輝而偉大的一生。

  “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鬥爭!……”《國際歌》的旋律至今依舊在天地間迴旋。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慷慨浩氣勵後人

  ——走進湖南衡陽夏明翰故居

  本報記者申智林

  湖南省衡陽縣洪市鎮禮梓村,夏明翰成長的祖屋一角,立有一座雕塑,復原了1928年他被關押在武漢獄中的場景。“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在艱難殘酷的境地裏,夏明翰慨然面對酷刑和死亡,臨刑前寫下這首正氣凜然的就義詩。

  英烈無畏,浩氣長存。夏明翰短暫的生命,何以煥發出如此耀眼的光芒?“是信仰的力量!”夏明翰故居講解員劉娜告訴到此參觀的黨員群眾。

  1920年夏天,積極參與學生運動、已是進步青年的夏明翰,逃脫祖父的囚禁,與封建家庭決裂,奔赴長沙。在何叔衡的引薦下,夏明翰結識了毛澤東。在毛澤東、何叔衡等共同發起成立的俄羅斯研究會中,夏明翰認真學習布爾什維主義,于1921年冬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1924年12月,夏明翰任中共湖南省委農民部長。他經常化裝成農民,深入長沙等地做農村調查,了解農民生活,培養農運幹部,領導農民運動,並在瀏陽建立了黨的組織。

  1927年,夏明翰前往武漢出任全國農民協會秘書長不久,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悍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夏明翰悲憤地寫道:“越殺膽越大,殺絕也不怕。不斬蔣賊頭,何以謝天下!”5月,“馬日事變”爆發,湖南境內黨的組織被嚴重破壞。不久,夏明翰臨危受命,出任湖南省委組織部部長,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想方設法聯繫失散的同志,恢復鞏固黨的組織。

  1928年1月,黨組織決定再調夏明翰到湖北省委工作。3月,由於叛徒出賣,夏明翰在武漢東方旅館不幸被捕。在嚴刑審訊下,夏明翰堅貞不屈。行刑前,敵人問夏明翰還有什麼要説的。夏明翰大喝道:“有,拿紙筆來!”接著就寫下了那首傳誦至今的就義詩。

  受其信仰感召,夏明翰兩個弟弟夏明震、夏明霹和妹妹夏明衡,也先後走上革命道路;幾乎就在夏明翰犧牲的同期,三兄妹也為共産主義信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如今,夏家在衡陽縣洪市鎮禮梓村的舊宅,作為夏明翰故居,被修葺保護下來,建有紀念館。近年來,到故居參觀的黨員群眾越來越多,2019年登記人數超過30萬人次。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