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省:更大的特區 更大的“試驗田”
光明日報記者 王曉櫻 陳怡
“我們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島經濟特區。” “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1987年6月,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首次向世人宣佈了這一重大決策。
10個月後,1988年4月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正式批准設立海南省,劃定海南島為經濟特區。由此,海南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省份和最大的經濟特區,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30多年來,幾代中央領導人心繫海南,給海南帶來殷殷囑託,指明前進的方向。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指出,海南具有成為全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獨特優勢,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如果海南島更好發展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更有説服力,更能夠增強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鄭重宣佈,黨中央決定支援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援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嶄新的國家使命擔當,讓海南這塊面積最大的“試驗田”,再次站在了新時期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列。
1988年4月,海南省人民政府掛牌成立。黃一鳴攝/光明圖片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歷史上,曾被歷代封建王朝作為貶謫的流放地。海南島解放後,海南人民和全國人民一起進入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作為重要的國防前線和熱帶作物生産基地,海南經濟文化發展與全國許多地區相比存在差距。據統計,至1987年底,海南每人平均分配水準只有全國分配水準的83%,85%的商品靠內地調進,17%左右的人口尚未溫飽。
如何改變海南島的落後狀況,把祖國的第二大寶島開發建設好,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中央關注的一個具有政治意義的重要問題。1988年,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海南被推上了最前沿。彼時,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已于1980年正式設立,大連、天津、廣州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也在1984年對外開放。但是,海南建省辦特區的消息仍然震動了世界。
創辦海南經濟特區的一個重要戰略意圖,是根據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客觀要求,利用海南特有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地理特徵,開闢一個能進行更高層次改革開放的大試驗場。因為相比其他4個經濟特區,海南有著獨特優勢:四面環海,便於封閉,能夠實行更加特殊的開放政策;既有相對發展的城市,又有貧困的農村;既有一定規模的工業,又有在海南經濟中佔優勢的農業;既有相對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又有經濟落後的中西部地區;既有漢族地區,又有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地區。從某種意義上説,海南島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質,在這裡進行試驗,將對全國改革開放産生更強的輻射力和更普遍的指導意義。
海南建省之初,全省沒有一個紅綠燈,用電奇缺。如今,這裡欣欣向榮,基礎設施完善,擁有了博鰲亞洲論壇永久舉辦地、全球唯一的環島高鐵、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等一張張享譽世界的“海南名片”。.
2020年12月,人們在海南文昌觀看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發射。盧俊銘攝/光明圖片
走在全國前列的“試驗田”
創辦中國最大經濟特區,如何闖出一條新路?如何發揮好“試驗田”的作用?海南建省以來一直瞄準全面深化改革的難點和重點,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為國家全面深化改革闖關探路,留下了一連串輝煌足跡:
率先進行“小政府、大社會”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成為第一個開放三、四、五航權的試點省份;率先推行燃油附加費改革,取消公路收費關卡;率先實行“先上車後買票”的企業註冊登記制度;率先實施醫療保險制度綜合改革;率先實行糧食購銷同價改革;率先取消農業稅和農業特産稅……
近年來,海南持續發揚特區精神,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
完成了省和市縣總體規劃、自由貿易港重點産業園區詳細規劃等專項規劃編制,形成了全省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藍圖”。海南省域“多規合一”改革為全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帶動作用;
全面完成中央“兩個3年”和12項改革專項試點任務,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等關鍵領域的改革成效突出。海南農墾體制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通過“規劃代立項”、區域評估評審代替單個項目評估評審、“準入清單”和“項目技術評估”制度、“聯合驗收”機制等實現極簡審批,並在全國推廣;
圍繞制度創新,海南堅持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原則,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改革舉措壓茬推進,營商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海南社會管理資訊化平臺整合全島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管理、社會管理監管、口岸監管等多個系統,綜合應用多種前端感知手段,匯聚融合各類數據資源,構建從態勢感知到大數據研判,再到聯勤聯動高效應急處置的全鏈條綜合防控體系。
據不完全統計,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海南先後有近百項改革舉措走在全國前列。
在對外開放中發揮重要“窗口”作用
海南建省初期,基礎十分薄弱,資金的自我積累能力十分有限,而海南要開發,經濟要啟動、要發展、要騰飛,需要鉅額資金。當時專家測算,海南建省頭十年的開發需2000億元人民幣。而當時海南省自己可用的錢一年僅20多億元,可以説缺口甚大。
要想在“低起點”上實現“高目標”,唯有擴大開放,大舉吸引國內外資金。為此,海南省政府及各市縣利用優惠政策和資源優勢,引來一批批“金鳳凰”,充分利用島外及國外資金開發建設海南。“八五”期間,外商在海南的投資由房地産、旅遊業、服務業,擴大到基礎設施、基礎産業、金融、商業等領域。24個國家和地區的廠商在海南設立企業,外資企業工業産值也有較大幅度增長。
如今,海南已成為我國最開放的地區之一,正在對標世界最高水準開放形態,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這是黨中央著眼于國際國內發展大局,深入研究、統籌考慮、科學謀劃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彰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決心的重大舉措。目前,一批關鍵政策落地實施,各類要素加快集聚,産業結構持續優化,海南自貿港建設順利開局、蓬勃展開,成為改革開放的新標誌。
這也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目光。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大幅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海南利用外資規模創歷史新高,使用外資實現連續三年翻番目標,外資加速流入海南,在海南設立外資企業的國家和地區比前年增加40多個,外商投資領域基本覆蓋了18個行業。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了盛情邀約:歡迎全世界投資者到海南投資興業,積極參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共用中國發展機遇、共用中國改革成果。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30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