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解讀|一個“福”字串聯起總書記這些造福故事
熱解讀美景一時看不盡,山水福州畫中游。
“十四五”規劃綱要通過後,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國內考察,回到了他的“第二故鄉”福建,再次踏上山水榕城、有福之州——福州。
3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首先來到郊野福道,了解城市規劃建設情況。在這裡,他同休閒健身的福州市民親切交流。
總書記深情地説:“福州有福之州,七溜八溜不離福州。(當年)我在福州工作了六七年,我到福州當市委書記是從寧德過來的,37歲到這裡,也就是説我這一生最好的年華也是在這裡度過的,有很多體會。我在這裡的時候,就定位要建設(海濱城市)、山水城市,堅持做下去。”
“福州是有福之州,福州人是有福之人。”一個“福”字折射出習近平在這個有福之地留下的諸多造福故事。
1990年至1996年,習近平曾在福州這座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擔任市委書記。
這座伴海而生、因海而興、拓海而榮的港口城市,其境內閩江中下游一帶,曾生活著許多連家船民。“一條破船挂破網,祖宗三代共一船,捕來魚蝦換糠菜,上漏下漏度時光。”一首民謠,道出了連家船民真實的辛酸生活。
1991年3月7日,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登上了閩江邊的一條連家船。他彎腰鑽進破敗不堪的船艙:沒有電,沒有水,低矮、昏暗、潮濕,掀開鍋蓋看一看,裏面只有一點兒蘿蔔幹。習近平看完後良久不語。
此後,習近平多次到連家船民家中走訪,這個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特殊貧困群體一直揪著他的心。1998年年底,習近平在福安主持召開了連家船民上岸定居現場會。他擲地有聲地説,古人尚且講“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于樂民”,我們共産黨人看到群眾生活如此困苦,更應感到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沒有連家船民的小康,就沒有全省的小康。這件事非做好不可,要讓所有的連家船民都能跟上全省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實實在在地過上幸福生活!
連家船民搬進新居。
就在那一天,習近平把連家船民的上岸定居問題,列為全省“造福工程”的重中之重,也是從那一年,連家船民開始了規模空前的上岸搬遷。到2002年習近平調任浙江,福建省連家船民上岸搬遷工程已總體完成,連家船民告別了風雨飄搖的苦日子,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新生活。
“紙褙福州城”是“老福州”熟知的一句俗語,這句話裏飽含著福州老百姓的另一把辛酸淚。
到21世紀初,福州城區還有不少棚屋區。棚屋區居民住的大多是木板房,年久失修,舊板橫斜,夏天熱得像桑拿房,必須不時往墻上潑水來降溫;冬天又四處透風,要層層糊報紙禦寒。紙褙棚屋區,蒼霞木板房,下雨就漏,見風就響,遇火就燃,居民生活條件十分惡劣。
舊時的福州市臺江區蒼霞棚屋區,當地百姓將其形象地稱為“紙褙福州城”。
2018年,福州市臺江區蒼霞新城,高樓拔地而起,舊貌換新顏。
2000年7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在接近40攝氏度高溫的正午,走進擁擠悶熱的福州蒼霞社區棚屋區,與各級幹部一起體驗群眾疾苦。在他的推動下,2001年5月1日,蒼霞社區棚屋區回遷安置的所有樓房全部竣工。
在福州工作期間,習近平全力推動“安居工程”“廣廈工程”“造福工程”,他還主持編制了被稱為“3820”工程的《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科學謀劃了福州3年、8年、20年的發展目標。
今天,習近平再次來到福州,行走在榕城大地,此時的榕城已是舊城換新顏。這裡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福道繞城、花香撲鼻、碧水入廊,昔日的“紙褙福州城”已經成為安居樂業的“有福之州”,群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對老百姓最深沉的情感。
剛剛通過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科學規劃佈局城市綠環綠廊綠楔綠道,推進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工程,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設自行車道、步行道等慢行網路。越來越多的“福祉”,致力於造福人民的美好生活。
“希望有福之州更好地造福於民,對我們的國家也作出更大的貢獻。”與民謀利、為民造福,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初心,也是他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