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産業扶貧一線建功立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時,走進直播平臺,點讚當地特産柞水木耳——“小木耳,大産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産業扶貧是一條科學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産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持續推進貧困地區産業發展,832個貧困縣累計建成各類産業基地超過30萬個,98%的貧困戶享受産業扶貧政策,貧困地區産業發展條件顯著改善,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下了堅實基礎。
搞好産業扶貧,必須腳踩泥土、鞋挂露珠,多到山裏“踏查”,多在田間地頭“摸底”。作為一名與食用菌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科教工作者,多年來我和許多同事迎著清晨第一縷陽光走進山谷。有時遭遇暴雨,就掏出塑膠布擋一擋;有時被突然漲水的溪流攔住去路,就攀樹枝和石頭過去。長年累月、漫山遍野的採樣調查,為的就是更好保護菌類生物種質資源,維護我國菌類作物安全和産業興旺。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我們團隊堅守産業扶貧一線,在柞水縣開展産業扶貧工作,探索出“科技專家 示範基地 農業技術員 科技示範戶 輻射帶動農戶”的食用菌科技扶貧模式,創新“南菇北移”“北耳南擴”的食用菌産業發展戰略,致力於打通科技扶貧“最後一公里”。
成績代表過去,奮鬥仍在繼續。“全國脫貧攻堅楷模”這一榮譽不僅屬於我個人,還屬於科研院所這個大團隊,更屬於産業扶貧事業。
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誌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脫貧地區産業要長期培育和支援,促進內生可持續發展。”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對於廣大科教工作者來説,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後,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需要繼續完成好田間地頭“大工程”,著力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基地和科研院所合作,從源頭上、基礎上、根本上不斷突破制約産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抓住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帶來的機遇,把科技成果應用到農業現代化建設、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當好農業科技創新的領跑者、“新農科”教育的推動者、服務“三農”的踐行者、鄉村振興的建設者。
(作者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