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讓“老有所養”的幸福成色更足

2021-03-11 14:27: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編者按】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在此節點舉行的全國兩會,無疑承載了更多意義和期待。一張藍圖,一份願景,“十四五”的中國,令人期待!3月4日起,人民網推出“開局十四五代表委員説”系列報道,帶您一起聆聽兩會“好聲音”,暢想“十四五”美好新生活。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養老不僅是每個家庭面臨的問題,也是全面小康不可或缺的一環。如何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民生福祉。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列出了一系列“民生清單”,既強調紓困兜底,又強調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明確指出,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代表委員紛紛表示,從政府工作報告裏,看到了黨對人民群眾的關切。一系列養老服務舉措,既有制度保障,又有社會溫情,為老年人養老撐起一片晴天,讓“老有所養”的幸福成色更足。

  解民憂: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上調17年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在於加強基本民生保障。圍繞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等話題,代表委員們展開熱議。

  “‘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意味著從2005年起,將連續17年上調基本養老金。今年將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充分彰顯了黨執政為民的理念。”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説道。

  他強調,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收入端連續減費減收,但在支出端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卻一點也沒受影響,這些負擔完全是由財政給予解決。財政對社會補貼轉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這充分説明政府社會保障工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張紀南在國新辦此前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為了養老金能夠足額發放,人社部已全面啟動了省級養老基金的統收統支,加強省域內基金之間的平衡和調度。去年底,全國所有省份,包括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都實現了省級養老基金的統收統支。2020年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4.7萬億元。目前在實現省級統籌的基礎上,正在加快研究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這將進一步提高養老基金的抗風險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孫潔提出,“十四五”時期是實行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最佳時間窗口,現在已是加緊制定具體方案、籌備實施的關鍵期。

  她表示,無論採用何種管理體制和機構設立方案,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都須強化政治、組織、技術三方面措施:一是加強黨的領導,規範各級政府事權,包括統一思想,落實決策,知人善任,政績考核,獎罰嚴明。二是加強組織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效率,重點加強央、省兩級經辦機構建設,統一定名、定編、定崗、定員、定責、定經費,骨幹人員參公管理;基層實行網格式一體化運作,其工作人員實行櫃員制和勞動合同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外包非核心業務。三是自上而下,建設高水準的全國社保資訊系統。

  紓民困: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成為近兩年的高頻詞。一些國家的經驗教訓表明,構建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僅僅依靠政府,或者單純依靠市場,都存在較大缺陷,必須統籌發揮好市場和政府兩個作用。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可以緩解目前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第一支柱“獨木難支”的問題,增強養老保險體系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表示,開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是一個重要方向,商業健康保險、養老保險具有很好的業務空間。

  “‘十四五’時期我國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王濱也持相同觀點。他認為,應加快推進業務創新試點,大力發展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産品,包括養老儲蓄存款、養老理財和基金、專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王濱建議通過開展試點探索多層次、多形態養老金融産品體系的業務新模式,更好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收入水準、不同風險承受能力人群的差異化養老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保監會信託監管部主任賴秀福則建議,要加強頂層設計,擴大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覆蓋面和供給能力,目標是實現全人口10%以上的覆蓋,以彌補第二支柱在覆蓋面上的不足。還要調動銀行、保險、信託、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主體積極性,增加金融機構供給能力,豐富養老金融産品的選擇。

  當前,我國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發展剛剛起步,合格的養老産品在市場上並不多見。“此次政府工作報告用‘規範發展’這一詞框定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建設,目的在於正本清源,發展真正具有養老概念的産品,聚焦退休老年人經濟方面的需求,而非打著‘養老’旗號推出的投資理財産品。”孫潔表示,未來應加大對第三支柱産品的政策支援力度,出臺所有強有力的激勵政策,包括稅延、稅免、直接補貼等舉措。

  “針對第三支柱養老金融産品,應配套出臺機制相容的監管規定、會計準則、業績考核辦法等,堅定長期化定位,統一標準,統一領取期限及條件,並在估值核算、投資範圍和投資比例等方面給予鼓勵性政策,強化養老金融産品的專屬屬性。”王濱表示。

  為了便於居民在長週期中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家庭結構、風險偏好等變化,統籌規劃和動態安排,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壽險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周燕芳建議探索建立養老金第三支柱專屬賬戶體系,實現資金在三支柱之間的銜接轉換貫通,實現不同層次養老保險産品的便捷轉換和退出。

  暖民心:健全“醫養康”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政府工作報告在概述“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時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以 “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準,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5%,優化社會救助和慈善制度。

  “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十四五’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胡祖才在3月8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他談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回應社會關切,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路,推進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多措並舉擴大養老機構床位供給,提升服務能力和水準,護理型床位佔比提高到55%。

  提及目前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周延禮稱,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當前我國仍面臨較大的養老壓力,依舊存在基本養老金面臨較大缺口,養老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對此,保險業應多管齊下,構建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全方位的養老金融及服務體系。

  “健全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四川省人社廳一級巡視員張力委員建議,健全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相關部門應儘快推動相關工作,建立以賬戶制為基礎,個人自願參加、國家給予稅收支援、資金市場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制度,以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鄭秉文指出,“十四五”時期,人口老齡化對我國各個方面將産生深刻、重大影響,必須加快夯實養老金制度。他建議“十四五”期間向資産型養老金過渡的頂層設計應提到案頭。此外,未來應加快擴容養老金投資管理人數量,以更好地提高養老基金投資管理的經營能力。

  周延禮進一步建議,未來保險業要進一步聚焦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深度參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並積極針對老年人群進行專項健康醫療保險産品的開發。同時推進商業養老保險産品的落地和革新,加快第三支柱養老金融業務發展,在明確養老金融産品標準的同時,穩步推進創新試點,為養老金融全面發展探索出新的道路。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