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沒倒下,有種精神支撐著我” ——記“燃燈校長”張桂梅

2021-03-02 14:01: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我沒倒下,有種精神支撐著我”

  ——記“燃燈校長”張桂梅

  為了燃起希望,她聽從黨的號召,紮根邊疆、巾幗建功,把40多年美好人生奉獻給黨的教育事業;

  為了燃起希望,她踐行教育使命,與時代同行、與疾病抗爭,推動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10多年來,先後讓18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夢圓大學;

  為了燃起希望,她願做幸福使者,不是媽媽、勝似媽媽,為136個兒童福利院的孩子撐起愛的藍天。

  她,就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四有”好老師要求的優秀榜樣,是脫貧攻堅中涌現出的教育扶貧先進典型,是新時代婦女投身脫貧攻堅巾幗建功的傑出代表,是點亮鄉村女孩人生夢想的優秀人民教師,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和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張桂梅。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宣傳部分別授予她“全國優秀共産黨員”、“時代楷模”榮譽稱號;2021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她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她頒獎。

  信仰如炬 一盞星火照遠方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共産黨員為黨的事業而奮鬥,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念,為的就是一種理想。“燃燈校長”張桂梅,就是這樣的人,讓華坪女子高中的師生們遠方有燈、腳下有路、眼裏有光,讓理想信念迸發出改天換地的強大力量,為山區女孩追夢人生鋪起了一條光明大道。

  這是拔掉窮根的堅定信念。華坪縣地處金沙江腹地,山區面積佔97%,2/3以上的大山在海拔1500米以上,散居著傈僳族、納西族、彝族等民族。走出大山、改變命運、過上好日子,是山裏人世世代代的夢想、心心唸唸的追求。

  山裏人窮,窮在意識落後、文化落後。與教育和貧困打了半輩子交道,張桂梅最懂山裏孩子的渴望,最懂這片山。1996年8月,張桂梅到華坪縣中心學校任教,“女生比例很低”、“很多女孩讀著讀著不見了”的現象,引起她的極大不安。通過不斷的家訪她發現,在家務農、外出打工或早早嫁人,是大多數當地女孩的共同命運。面對山區教育的“錐心之痛”,張桂梅認為,“女孩的教育問題解決不好,就會陷入貧困女孩—貧困母親—貧困下一代的惡性迴圈,所以救一個就是救三代!”水激則石鳴,人激則志宏。“我把那些姑娘一個個往回撈,哪怕我自己出錢,也一定讓她們讀書!”在那片貧瘠的土地上,張桂梅孜孜不倦地播種教育脫貧、創造美好新生活的希望,並將這一希望撒向雲嶺山鄉。

  張桂梅始終秉持著對教育事業的癡心和執著,創造了貧困山區教育史上的一個又一個奇跡,詮釋了一名共産黨員對基層教育工作的責任和擔當,用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幹事品格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圖為2016年5月21日,張桂梅在課堂講述自編的故事,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華坪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是拿命來拼的堅定信念。越是在艱苦的地方,信仰越容易生長;越是經風雨的考驗,信仰越歷久彌堅。幼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還身患骨瘤、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20多種疾病,經歷了數次病危搶救。張桂梅忘我工作的同時,忍受著常人無法承受的心靈傷痛和身體病痛。連續的命運重擊,怎麼挺過來?靠堅定的信念!困難沒有將張桂梅打倒,反而成了她燃燒自己的柴火。

  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1997年4月,張桂梅被查出身患腫瘤。沒錢治病,舉目無親。她決定瞞著病情,把初三畢業班帶到畢業,這一拖就是3個多月。後來,學校了解到她帶病教學,送她去醫院做手術,當時取出來的腫瘤重達2公斤,非常危險。“我是老師,講臺就是我的生命,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她的事跡傳開後,華坪縣各級幹部、老百姓主動給她捐款,一位到縣城開第七次婦代會的代表也捐出僅有的5元回家路費,這樣的善舉,極大地溫暖了她的心,給她以新的生命力。人在難處最知暖。“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為華坪做些事。”從此,張桂梅的人生就與山區教育事業深深融合一起,燃燒自己、照亮學生,她用拼命精神,換來了貧困山區女孩人生命運的轉折。

  這是教育報國的堅定信念。貧困山區教育起步晚、資源少、底子薄。有好心人勸導她:“張老師,女孩輟學問題在貧困山區具有普遍性,各級黨委政府會逐步解決的。”張桂梅卻回應説:“我們等得起,可孩子們的成長等不起,她們可都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山區的希望,女高早辦一天,就能少讓一批山區女孩輟學,就能多為山區發展點燃一分希望啊!”張桂梅只是一名鄉村教師,但她在教育工作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她的心中有強烈的家國情懷。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尤其貧困地區學生的受教育水準全面提高,離不開無數個像張桂梅一樣的優秀人民教師的努力奮鬥。從邊疆到內地,從鄉村到城市,從高山到海島,涌現出張麗莉、李保國、黃大年、張桂梅等一大批優秀人民教師,一棒接一棒,一代接一代,提高人民教育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斷為築牢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做出貢獻。

  擔當如鐵 一份責任築夢想

  巾幗之志不可奪,弱肩也能擔道義。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參會,當聽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時,她眼睛裏跳動著熱切的火苗。作為黨代表,“不僅是榮譽,更是一種責任”。為了實現辦一所不收費的女子高中、把山裏的女孩子都找來讀書的夢想,張桂梅積極探索,努力辦好教育,在黨和老百姓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從無到有,辦負責任的教育。負責任是辦教育的前提,哪是痛點,哪就是教育改革的著力點。山區女孩完成基本義務教育後無法繼續求學,怎麼辦?張桂梅決定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讓每個山區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對於辦學之初的艱難,張桂梅記憶猶新:資金短缺、招生困難、條件簡陋,沒有圍墻、宿舍、廁所,也沒有保安。為此,她拖著病體四處籌集經費,有人懷疑,認為她是“騙子”,想著自己的委屈,她也曾放聲大哭過……但為了山區孩子,她都選擇默默承受,繼續奔走不斷呼籲,決心毫不動搖。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8年9月1日,通過張桂梅的不懈努力,在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心支援下,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終於建成並正式開學!只要是女孩,只要還想上學,女高都向她們敞開懷抱。張桂梅下定決心:“家長們既然信任我們,把孩子送到女子高中來,那我們一定教好孩子,給她們未來。”

  從有到好,辦有品質的教育。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女高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山裏孩子學習基礎差,要想出成績,不嚴、不狠、不拼,怎麼行?為此,張桂梅制定了一整套嚴格的工作制度。在張桂梅看來,她的“狠”能幫助孩子們突破成長的堅冰,培養吃苦耐勞精神,讓學生經得起風吹雨打。她注重因材施教,探索民族山區學生教育規律,總結出“三點三路教學法”:鑽研教材時拋開細枝末節,捨棄貪多求全,突出解決好授課的重點、難點和特點;編寫教案、開展教學時,弄清作者的思路,設計自己的教路,指引學生的學路。

  山裏的女孩,一樣能考上好大學。建校10多年來,在沒有入校門檻的情況下,高考本科上線率最高達到99%,綜合上線率一直保持100%,幫助1804名貧困山區女孩圓了大學夢。她們,曾經是貧困生、輟學生、落榜生,如今考入了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等知名學府,繼續讀研、讀博,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閃閃發光。

  為師為母,辦有溫度的教育。澆樹要澆根,育人要育心。張桂梅是校長,是老師,也是母親;不僅管學習,還要管生活、管心理。她把“家”安在學生宿舍,每天5點多起床、晚上12點後才休息,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起床、吃飯、做操,陪伴學生晨讀、上課、自習。她的床旁邊還有一張床,留給需要特別照顧的孩子。她是嚴厲的老師,也是和困難學生抱頭痛哭的溫暖媽媽,胸懷最真摯的母愛。女高沒有專職的心理醫生,老師們説:“張桂梅校長就是心理醫生。”2001年3月起,張桂梅一邊在華坪縣民族中學當老師,一邊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的院長,給孩子洗衣洗澡、收拾大小便、買玩具,把孤兒院變為兒童樂園。

  愛是教育的底色,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女高,多數學生叫張桂梅“張老師”、“老媽”、“老太婆”,真摯而依戀。相對於傳授知識,女高師生對張桂梅的愛和責任,感受更加真切。張桂梅與孩子們成為一家人,媽媽能做到的、她做到了,媽媽不能做到的、她也做到了。在學生心裏,她是最偉大的老師,是最優秀的媽媽!

  堅守如磐 一片丹心育新人

  擇一事終一生,愛一行專一行。1998年4月,張桂梅在華坪縣民族中學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多年來,她把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用常人吃不了的苦創造了山區教育奇跡,用紅色基因為女高師生注入精神力量,用不怕掉一層皮的付出讓山區孩子鳳凰涅槃!

  無論時代怎麼變,優良傳統沒有變。“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不能丟,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丟,在學生心中埋下紅色教育的種子很重要。”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這是張桂梅的育人理念,也是女高的育人特色。

  一走進女高操場,遠遠地就會被“共産黨人頂天立地代代相傳”12個巨幅紅字鎖住目光,這是張桂梅辦教育的“魂”和“錨”。建校10多年來,學校堅持“五個一”教育:黨員一律戴黨徽上班,每週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週組織一次理論學習,每週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週觀看一次紅色影片。紅色文化教育,早已滲入師生言行舉止和精神風貌,成為女高的一道風景線。紅色文化教育,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激發起巨大精神動力。

  無論學校怎麼變,教師天職沒有變。女高的巨變,是我國山區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經過張桂梅和其他老師的不斷努力,女高在辦學思想、教育品質、管理水準、師資隊伍、基礎建設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在校學生一天比一天多,高考成績一年比一年好。這些年,儘管學校發展快了、工作崗位變了、個人名氣大了,但張桂梅始終牢記並踐行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在她看來,唯分數並不是山區教育的出路,必須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

  張桂梅不僅是教書匠,更是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她把育德放在第一位,引導學生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塑造女孩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氣質和品格。成就一個學生,扶起一個家庭,造福整個社會。女高畢業生,很多人選擇醫生、教師、警察等相關專業和職業,在求學、工作過程中積極參與公益、扶貧項目,主動投身偏遠艱苦地區的建設和發展。張桂梅倍感欣慰,心裏想的是:“事業後繼有人了!”

  無論歲月怎麼變,奮鬥精神沒有變。為了學生的一切,老師苦教,全校教職工苦幹。在40多年的執教經歷中,張桂梅與疾病鬥,説“我就看老天能把我領走不”,“不能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休止的看病上”;與貧困鬥,探索教育扶貧,把絕望變成希望,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她就是這麼一個人,沒人不打心眼裏佩服。

  奮鬥精神,在女高延續著,雨水衝不倒,大風刮不倒。張桂梅有一段令人肅然起敬的獨白:“有人説我愛崗敬業,有人説我瘋了,也有人説我為了榮譽,也有人不理解。一個人渾身有病卻不死,比正常人還苦得起,男老師被我拖垮,女老師累得哭,兩個單位來回跑,我沒倒下,有種精神支撐著我,説到底是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裏不愧。”她寄望她的學生們刻在心上的誓詞是:“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這樣的自信心,不僅生動詮釋了張桂梅的奮鬥精神,更激勵學生們志存高遠,走向更廣闊的人生舞臺。

  奉獻如歌 一生情懷鑄豐碑

  巍巍玉龍雪山高,脈脈金沙江水長。40多年來,在紅土高原上,張桂梅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貧困山區人民,用無私奉獻精神譜寫出教育脫貧的紅梅讚歌。

  視學生為期盼,所以癡心執著。張桂梅所有的努力,就是希望學生有出息,成為國家的未來;最鮮明的個性特點是堅定執著,一旦認定一件事,不管多少人反對都要做成,絕不妥協。為了留住學生,多年來,她走了11萬公里的家訪路,走進1000多名學生的家。車輪到不了的地方,她騎馬翻山也要去,哪怕摔斷肋骨、舊病復發暈倒在路上,還是堅持每年寒暑假都走。有一次家訪,遇到一個輟學放羊的學生,張桂梅苦口婆心説服了女孩父母,把女孩帶回了學校。為了給學生鑄魂塑形,她提出剛強、勤敏、寬厚、慈惠、知禮、質樸的校訓,在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精心引導學生破繭成蝶、茁壯成長。

  師者桂梅,心之所向,百折不撓,不為投桃報李,惟願百花齊放。她是學生的幸運,是女高的榮光。

  視事業為一切,所以樸實純粹。她淡泊名利,把獲得“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等200多件獎狀、獎盃、榮譽證書,全部捐給華坪縣檔案館,説“這些年,我只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力所能及地為山區女孩教育做了一點事情,我只是盡了一個人民教師的應盡之責,這些榮譽不屬於我一個人,應該屬於黨和人民”。她固守清貧,對自己和親友“摳門”,吃、穿、住、行、用節儉到了極致,過著苦行僧似的生活,卻把獎金、工資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共100多萬元全部用在了學校和孩子們身上。2013年以來,她每年出差、家訪那麼多次,但沒有報銷過一筆差旅費。她看淡生死,多次向華坪縣領導提出,“如果自己突然走了,葬禮就不辦了,骨灰直接撒到金沙江,能不能提前把喪葬費預支給我,我想把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面對繁華和榮辱,她一心撲在事業上,私情與大愛,她分得很清,教師本分,她守得很牢。這份質樸和純粹,是共産黨人的真本色。

  視組織為依靠,所以忠誠感恩。張桂梅對黨的忠誠是發自肺腑的,嵌入靈魂的。建校不到半年,女高老師流失超過一半,學校快辦不下去了。最艱難的時候,張桂梅想到依靠黨組織的力量,一下子來了底氣。她把剩下的6名黨員教師召集起來開會,説:“抗日戰爭時期,只要陣地上還有一個共産黨員,陣地就不會丟。今天,我們這麼多黨員在,還能把這塊教育陣地弄丟嗎?”隨後,老師們在教學樓墻上畫了一面很大的黨旗,面向黨旗重溫入黨誓詞。當念到“為共産主義奮鬥終身”的時候,大家都哭了,堅信一定能夠克服困難,把女高辦好!人心齊了,女高又有希望了。

  在黨言黨,愛黨護黨。女高能辦起來並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後盾,如今的女高,已經成為一所設施齊全、朝氣蓬勃的現代化學校。一次家訪中,學生的母親拉著她的手,哭著説:“女子高中不收錢,讓娃娃有書讀,你是恩人,我們都感謝你。”她卻説:“不要謝我,我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女子高中是各級黨委政府出資修建的,你的夢,是黨和政府、是社會幫你圓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張桂梅忠誠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矢志不渝跟黨走、癡心執著辦教育、無私無我育新人,紮根邊疆教育一線,當好教育改革的奮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用愛心和智慧點亮萬千鄉村女孩的人生夢想,展現了當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責任擔當。

  (中共雲南省委)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