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決定性成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6日訊(記者佘惠敏)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6日下午舉行新聞發佈會,請科技部介紹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支撐新發展格局有關情況。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介紹,“十三五”以來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變化。202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預計達2.4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預計會達到2.4%,其中基礎研究經費預計超過1500億元。2020年科技進步貢獻率預計會超過60%,實現預期目標。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排名從2015年的第29位躍居到2020年的第14位。“整體上,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了決定性成就。”王志剛説。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葉玉江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基本上增長了1倍,2019年達到了1336億元,佔全社會研發支出的比例首次突破了6%。“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增加基礎研究方面投入。“一是中央財政要持續加大投入。二是要引導企業和社會力量增加對基礎研究的投入。”
2020年,全國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27.5萬家和22.3萬家,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加快發展壯大。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1.3萬億元,同比增長13.8%;利潤總額3.8萬億元,同比增長20.1%。
“近幾年,國家高新區在各地的高品質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介紹,2020年,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不利環境下,全國169個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實現營業收入41.8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了8.4%。
“十三五”以來,我國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涌現,一批優秀科學家榮獲物理學菲列茲獎等國際重要獎項。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司長解鑫透露,“十四五”科技計劃項目改革中,將重點推進三大改革舉措:“揭榜挂帥”改革將通過“軍令狀”等舉措壓實責任,使科技計劃更加聚焦國家需求,增強攻堅能力;非共識項目改革將打破傳統做法,真正支援一批具有顛覆性且可能對未來産業變革帶來巨大影響的項目;全面推行青年科學家項目,將讓優秀青年科研人員挑大梁,獨立承擔任務,牽頭組織國家項目。
“目前,已經有17個疫苗開展臨床試驗,其中7個疫苗進入了Ⅲ期臨床試驗,4個疫苗已經附條件上市,正在對全國重點人群進行接種。”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在疫苗研發方面,為最大限度提高成功率,我國安排了滅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和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5條技術路線並行開展研究。
王志剛介紹,中國開展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應急攻關,一週內完成病毒基因測序、14天完成核酸檢測試劑研發上市。11種藥物或治療手段進入診療方案。參與世界衛生組織10個工作組,與美、歐、亞、非、拉美等國家開展科技抗疫交流合作,分享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