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在為北京冬奧會奮鬥
他們年齡各異
來自各行各業
生活波瀾不驚
但是
2022年北京冬奧會
讓平凡的他們擁有了巨大能量
奮鬥在冬奧籌辦第一線
“大家都在為辦好一屆成功的冬奧盛會而努力,運動員在刻苦訓練,建設單位和建設者、保障團隊兢兢業業,成功打造了一批世界一流的精品工程,大家的奮鬥精神、奉獻精神令人感奮。”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時這樣説。
冬奧賽場上,他曾是最閃亮的明星;退役後,他投身教練工作。中國首枚冬奧會花樣滑冰雙人滑金牌得主、現任中國花樣滑冰隊總教練趙宏博,正在用自己的光和熱續寫與冬奧會的緣分。
2010年2月15日,中國選手申雪/趙宏博(左)在頒獎儀式後慶祝。新華社記者 武巍 攝
2021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首都體育館,了解運動場館建設和運動員參賽備戰等情況。時隔四年,同一地點,趙宏博再次見到總書記。他向總書記介紹了中國花滑隊備戰情況。
2021年1月18日,習近平在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的首都體育館考察調研,了解運動場館建設和運動員參賽備戰等情況,看望慰問運動員、教練員。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總書記多次了解我們的備戰成果,關心冰雪健兒的訓練和生活情況,讓我深深感受到總書記對冰雪健兒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47歲的趙宏博説,“這是我們繼續向2022年北京冬奧會奮進路上最好的鼓舞和支援。我感到榮幸的同時,更感到使命在肩、責任重大。我們需要扎紮實實走好備戰工作的每一步。”
當天,隊中的6名主力進行了集體訓練彙報。趙宏博透露,訓練彙報配樂是《我的祖國》,國家隊的主力們在短短3分39秒拿出了冬訓的“看家本領”,有些動作難度已經達到“奧運難度”。
2021年1月18日,習近平在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的首都體育館考察調研時同運動員、教練員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有了總書記的激勵,快來聽聽中國花樣滑冰隊的隊員們怎麼説?
參加訓練彙報的雙人滑運動員彭程説:“我們加入了雙人滑動作當中難度比較高的拋跳和托舉,就像是在參加一場重大比賽,希望能夠展現最好、最完美的自己。”
2020年11月8日,中國雙人滑組合彭程(左)/金楊進行表演。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國內最優秀的冰舞選手王詩玥/柳鑫宇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後就跟隨加拿大名師在國外訓練,進步迅速,兩人在去年四大洲錦標賽上獲得了第四名。他們説:“因為我們冰舞項目常年在國外訓練,這是我倆第一次見到總書記。在訓練彙報中,我們非常努力地將最好的訓練狀態呈現出來。我們知道總書記一直非常關注我們的備戰訓練情況,對於在異國他鄉訓練的我們來説,這是非常大的激勵。”
2020年11月7日,中國組合王詩玥/柳鑫宇(後)在冰舞自由舞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很受冰迷喜愛的女子單人滑選手陳虹伊是北京姑娘,她也參加了18日的彙報表演。她説:“作為一個北京姑娘,我希望能通過刻苦訓練,站上冬奧會的舞臺,用自己最好的表現為祖國爭光,讓家鄉為我驕傲。”
2021年1月1日,花樣滑冰——國家集訓隊團隊對抗賽在京舉行,圖為“精英隊”選手陳虹伊在女子單人滑短節目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雒圓 攝
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北張家口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時,現任上海體育學院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宇,正帶領一個7人團隊在跳臺滑雪出臺區域,根據運動員出臺動作進行三維動作捕捉採集與分析。
“我們很榮幸,能夠為‘科技冬奧’、提高運動員成績做出我們的最大努力。”劉宇説。
劉宇(左)在安裝測試標定架
61歲的劉宇是地地道道的張家口人,工作之餘熱愛滑雪。在家鄉為冬奧會出力,他感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説:“其實我們南方高校研究冰雪運動的機會不是很多,我一直在等待、尋找這樣的機會。我很幸運能夠承擔‘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冬季項目運動員技能優化關鍵技術研究’,而且還是在家鄉做項目,真是奇妙的緣分。”
1月4日團隊初到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寒潮就給了來自南方的科研人員們一個“下馬威”。劉宇保存的一張手機截圖記錄了1月6日當地實時氣溫:下午4點,氣溫零下30攝氏度,體感溫度零下41攝氏度。大家工作完畢,第一件事就是集體外出買厚棉褲。
劉宇(右)與中國跳臺滑雪隊外籍教練商討運動員技術優化方案
有了厚棉褲的“加持”,團隊每天在戶外工作。他們採集的數據可以在運動員跳完以後實時反饋出臺時的三維動作資訊,協助教練員優化訓練方案。科研人員們在戶外採集完數據後,趁著運動員休息的空隙趕緊鑽進旁邊的簡陋小屋取暖。
下面,我們來看看讓劉宇和他的團隊為之拼搏和驕傲的工作日常吧!
奮鬥不僅意味著收穫,還意味著成長。還記得2017年和習近平總書記“撞肩”的冰球男孩官子釗麼?當年9歲的孩童如今已是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初一年級學生了。
2017年2月24日上午,五棵松體育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實地察看北京冬奧會冰球比賽場館,觀看了青少年冰球訓練並和小隊員們握手。
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照片中和習爺爺“撞肩致意”的孩子是官子釗。當時習近平總書記俯下身,與官子釗肩碰肩。“撞肩”是冰球運動員相互問候的一種方式。
“習爺爺當時鼓勵我們勤學苦練,現在我長高了,變壯了,還取得了很多好成績。”官子釗很想向習爺爺彙報自己的成長。
自那之後,官子釗一直在堅持冰球訓練,現在已經成長為海澱區冰球隊一員,並在北京市中小學冰球聯賽、全國中小學冰球聯賽等比賽中取得佳績,2020年還入選了北京市青少年冰球隊。
“習爺爺鼓勵我們好好練習冰球。現在每當取得成績,總想和習爺爺分享和彙報。到了北京冬奧會,我想當志願者,向大家介紹冰球運動。”官子釗説。
在延慶賽區國家雪車雪橇中心,25歲的陶鑫是一名助理工程師,他從大學畢業就主動報名加入到這個項目中來,和77名項目管理人員、2400多名建築工人奮戰三年多,建成了全長約1.9公里、垂直落差超過120米的賽道,具有全球獨具特色的360度迴旋彎道。
陶鑫工作照
北京冬奧會時,雪車、鋼架雪車和雪橇比賽將在這裡上演,10枚冬奧金牌在這裡誕生。
這是2021年1月19日拍攝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連線延慶賽區場館建設者,給他們拜年,負責施工安全的陶鑫當時就在現場。他回憶説:“那時剛開工一年多,條件非常艱苦。總書記的親切慰問,給我們帶來巨大鼓舞,讓我們在後面的建設中更有勁頭,擼起袖子加油幹!”
此後的近兩年時間裏,陶鑫和他的小夥伴們踏踏實實“擼起袖子加油幹”。尤其是去年,他們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工友們從四面八方重新集結後加班加點趕工期,在2020年11月1日完成場地認證,建成了國內第一條也是唯一一條符合奧運標準的雪車雪橇賽道,保證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具備辦賽條件。
制冰師在維護冰面
2021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考察調研,看望慰問了運作保障團隊和建設者代表,陶鑫第一次在現場見到了總書記。他激動地説:“總書記這次來,是對我們建設完成後的肯定。我還將作為運營團隊的一員繼續留守,直到冬奧會結束。我會繼續全心全力工作,和小夥伴們一起參與歷史、創造歷史!”
32歲的劉馨蕊是北京人,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後的第二年,她第一次來到張家口崇禮滑雪,以前幾乎沒有碰過雪的她連滑30天,感覺自己“入坑”了。後來,她放棄了在北京的網際網路運營工作,在崇禮經營自己的滑雪俱樂部。
劉馨蕊近照
劉馨蕊説,崇禮每個雪季、甚至每個月都在變化。滑雪環境越來越好,交通越來越方便,來的雪友越來越多。
“北京冬奧會是一個起點而不是一個終點,是中國滑雪運動的一個新起點。中國滑雪産業一定會更加壯大。”劉馨蕊説。
曾經,冰雪運動不出山海關。如今,通過舉辦一屆冬奧會點燃冰雪運動火炬的作用,冰雪運動正在南展西擴東進,形成了東南西北遙相呼應、冬夏兩季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全面開花的新格局。
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必將帶動更多人走向冰場、走進冰雪,推動體育強國建設,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
在備戰北京冬奧會的漫漫征途中
他們通過奮鬥
讓北京冬奧會這幅宏偉畫卷
從“寫意畫”變為“工筆畫”
展望2022年的冬奧盛會
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
讓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莊嚴承諾
從願景變為現實
出品人:趙承、許基仁
策劃:周傑、霍小光
統籌:王絢、王敏
執筆記者:劉陽
參與記者:王鏡宇、楊帆、沈楠、殷家捷、王楚捷、李德欣、張驍
編輯:吳晶晶、楊文榮、姜瀟、朱高祥
視覺:吳晶晶、朱高祥
新華社體育部 國內部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