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經濟行不行?看完這5個關鍵詞,你就有底了
邁入“十四五”,作為過去一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經濟在2021年將如何前行?
各界認為,強勁復蘇、綠色轉型、創新引領、提質升級、擴大開放,將成為2021年中國經濟的關鍵詞。
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國內市場、不斷提高的城市化率、民生改善激發消費新動能……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向好的有利因素十分明顯。
2020年,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從2月的6.2%下降到11月的5.2%;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增長0.6%……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室主任汪紅駒認為,2025年中國城市化率預計將達到65%左右,只要保持適當的經濟增長速度以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基本穩定,到“十四五”末達到甚至超過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到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每人平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經濟藍皮書: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指出,一系列逆週期調控政策已取得了明顯成效,經濟主要指標持續恢復,工業生産增長加快,服務業生産指數增速逐漸提高,産品和行業增長面繼續擴大。
國家智庫和分析機構普遍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將回到正常運作軌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經合組織對2021年中國GDP增速預測值分別為8.2%、6.9%和6.8%,顯示出全球對中國經濟復蘇的信心。
中國紡織重鎮江蘇盛澤,隨處可見各種可再生纖維産品的廣告牌,紮根於此的企業集群不斷攻克再生纖維、無銻纖維等綠色産品技術壁壘,推進綠色發展。
傳統産業加快轉型,網際網路經濟等新興産業逆勢成長,“綠色引擎”釋放出巨大的經濟推力。
從2020年9月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到同年12月的氣候雄心峰會,中國領導人倡議“綠色復蘇”,並主動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部署,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援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
根據“十四五”規劃建議,未來五年,中國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將取得顯著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將持續減少;到2035年,中國碳排放達到峰值後將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
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張暉認為,綠色、生態、環保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內涵,綠色産業即將成為新的增長點。“新的環保理念和高品質發展的要求,不僅會倒逼傳統産業綠色轉型,而且更多綠色新興産業會加速涌現,以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
為經濟社會發展源源不斷地“充能”,中國選擇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2019年,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5%;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評估顯示,中國創新指數位居世界第14位,保持上升勢頭。
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高於同期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7個百分點;1-8月,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也快速增長,以新技術為引領的新企業正為經濟帶來越來越強的動力。
南京大學長江産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認為,2020年雖然受到疫情衝擊,但是依賴創新,中國線上經濟、健康産業等發展亮眼,貿易摩擦也倒逼中國加速科技自立自強。
“未來,全球疫情如果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在技術和制度創新的推動下,中國經濟有望實現更高品質的發展。”劉志彪説。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增速在實現由負轉正後,繼續穩步回升。2020年1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7445億元,同比增長2.4%,增速比1至10月加快1.7個百分點,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5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
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説,2021年中國産業結構升級趨勢將更明顯,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繼續增長,製造業投資將恢復增長,科技創新會催生更多新發展動能。
祝寶良説,隨著新冠疫苗接種及擴大內需戰略逐步落實,消費也將提振升級。“消費遭受疫情衝擊最大、恢復最慢,基數效應也最大,預計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會反彈到12%左右。”
“升級版”的中國製造在新一年將繼續為全球提供支撐。
2020年,中國機電産品貿易産值及規模保持增長,引領全國外貿快速恢復。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會長張鈺晶説,目前,疫情相關産品的出口需求依然飽滿,非疫情産品因為國外進口商補充庫存也將加大採購力度。
“疫情不會改變中國世界機電生産製造中心的核心地位,家電行業出口全球佔有率將進一步提高。”他説。
成功舉辦第三屆進博會、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2020年,中國與世界的紐帶不斷加強。
“隨著2021年各協定順利推進,中國與東南亞、與歐洲將實現更高水準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説,“合作區域不僅內部,互相間的供應鏈也將更緊密結合,投資、貿易往來更加活躍。”
他認為,這也為未來中國加入CPTPP、促進中日韓FTA談判奠定基礎。
2020年正式實施外商投資法、自貿試驗區增至21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出臺、2021年起還將調整進口商品三種關稅稅率……中國營商環境優化不斷釋放對外開放紅利,吸引巴斯夫、殼牌、達能等跨國巨頭攜新項目紛至遝來。
中國歐盟商會副會長劉暢説:“中國潛力無窮、投資環境良好,不少外企看好中國市場,投資意願不減。”
屠新泉認為,系列舉措凸顯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和參與世界經濟體系的主動性。“中國擴大進口,堅持開放型經濟,最終將惠及全球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