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人民性、系統性、創新性為核心提升國家治理效能

2020-11-21 11:42:0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我國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開啟了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當前,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對國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既要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又要增強國家治理的人民性、系統性和創新性。

  筆者認為,國家治理效能是國家治理體系所蘊含的積極作用以及在國家治理過程中取得的效力、效果的總和,《建議》中提出的國家治理效能突出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治理效能的人民性、系統性和創新性三大特點。

  “以人民為中心”體現國家治理效能的人民性

  國家治理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提高公民福祉的基本方式。治理效能是衡量國家治理能力的關鍵性指標。《建議》明確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充分展示了我國今後經濟社會發展秉持的人民性目標,將民之所盼轉化為政之所向,在提升國家治理效能中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建議》始終關注民生,把反映人民意志、凝聚人民智慧、團結人民力量、改善民生福祉貫穿在未來五年治國理政的各項工作和自始至終的發展進程之中。《建議》維護人民根本利益,體現出人民共同意志,最大限度地將實現人民群眾的全局利益、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作為治理效能的衡量標準,在提升國家治理效能中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堅持系統觀念”強調國家治理效能的系統性

  《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五大原則之一是堅持系統觀念。這就要求要從事物的全局視野與整體視角上,從要素之間的結合與聯繫中探究事物發展規律,進而構建系統,實現整體的優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正是基於馬克思主義系統觀制定的國家發展戰略。

  國家治理效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各項制度相互配合、協同運轉,從而整合和釋放每項制度功能的結果,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各個領域,具有系統性、整體性屬性。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資訊化高速發展、全球化程度加深,局勢複雜多變,我國在發展中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結構性問題,在此背景下,必須運用系統性、整體性思維解決空間擴展、繁雜多樣、變化快速的國家治理問題。治理思維和過程的整體性決定了治理效能的系統性。因此,要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斷提升和完善我國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與整體性,協調推進經濟發展、改革開放、社會文明、生態文明、民生福祉等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建設事業,實現國家治理在各領域的系統性效能,整體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堅持創新驅動”突出國家治理效能的創新性

  筆者認為,國家治理效能是國家治理能力的表現,國家治理能力寓于國家治理體系之中,國家治理體系建立在國家制度基礎之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由此,解決新問題、抵禦新風險、化解新危機,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必須走創新之路。通過治理思路、制度構架、治理方式的持續創新,在制度的基礎上發揮社會各種資源和組織的作用。

  一方面,建立互利互惠、協作治理的立體化、多樣性治理模式,尤其是創新基層治理方式,調動基層資源與社會力量,將我國制度整體性、層級性優勢通過基層治理對於社會治理的直接作用,高效、持續地轉化為治理效能,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眾。另一方面,治理創新還應將提升國家治理效能放置在推進全球治理合作的視野中,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秉承開放包容的理念,集我國傳統智慧、制度優勢于一身,凝結成具有適應現代化發展趨勢的中國特色治理方案和治理經驗,並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方案貢獻給世界,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分別係: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