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天天學習|千年前的這則古語,今天依舊“動力”十足

2020-10-20 15:02: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天天學習改革開放40餘年來,中國人民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雖然我們走過萬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斷跋山涉水,前進道路上仍有許多溝溝坎坎、激流險灘要跨越。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要發展、要飛躍,就必須順應變革創新的時代潮流,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於向頑瘴痼疾開刀,勇於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

  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是民族進步之魂。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上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回顧了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他引用“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這句閃耀著歷史進化論思想光芒的古語,説明在新時代,中國人民將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中國變革創新的腳步永不停歇。

  【釋義】

  《更法》是《商君書》的首篇,記載了秦國實行變法之前,以商鞅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甘龍、杜摯為代表的保守派,圍繞著該不該變法、為什麼要變法等問題展開的激烈辯論。

  在當時,秦國在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弱,不僅受其他六國輕視,而且被拒之於盟會之外。秦國內部,由於貴族政治和君主的衝突,大權旁落在亂臣之手;在外部,鄰國魏國由於最早變法,國力日強,經常侵奪秦國領土。秦孝公繼位後決心圖強改革,便向社會公開招賢。衛國人商鞅(原名公孫鞅)所獻的改革方略得到秦孝公的稱許,卻遭到舊貴族的強烈反對。他們提出聖人不改變民風民俗就能施行教化,智者不改變舊法就能治理國家,堅持認為“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商鞅針鋒相對地指出,夏、商、週三代的禮制不同,但都成就了王業;春秋五霸的法度也各不相同,但都成就了霸業,必須“不法其故”“不循其禮”,這樣才能夠實現強國富民的目標。他提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的主張,意思是治理國家不一定用一種方略,只要對國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傚法古代。這堅定了秦孝公改革的決心,由此開始了彪炳史冊的商鞅變法,秦國逐漸走向富強。

  【解讀】

  改革,最本質的要求就是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創新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作用,指出“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誰排斥變革,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後於時代,誰就會被歷史淘汰”,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新引擎,領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當今世界,變革創新的潮流滾滾向前。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改革開放40餘年來,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輔相成、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勇於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革除阻礙發展的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改革關乎國運,創新決勝未來。中國發展到今天,每邁出一步都要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

  在改革創新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今天,我們要取得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這一系統工程的成功,就要以解放思想推動改革創新,敢於下深水、涉險灘,勇於破藩籬、掃障礙,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衝破制約發展的舊框框,讓各種發展活力充分迸發出來,推動中國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實現夢想、應對挑戰、創造未來,動力從何而來?只能從發展中來,從改革中來,從創新中來!(作者 楊立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