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周”傳遞出哪些創新創業新風向
光明日報記者 詹媛
疫情後,找準創新創業著力點,化痛點為新動能,是很多人的迫切願望。然而競爭少、利潤豐厚的“藍海”究竟在哪兒?10月15日,2020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以下簡稱“雙創周”)開幕,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為主題的活動周,內容涵蓋五大展區160多個項目,記者梳理了潛力巨大的新領域,幫大家看懂“雙創周”,找準創新創業“風向標”。
新農業:功能農業帶動精準扶貧
郝衛芳將自己的創新創業經歷帶到了本屆“雙創周”上,她曾背著一口鍋和家鄉山西晉中的黑小米走遍中國三分之二的城市。作為返鄉創業大學生,她的辛勞沒有白費。如今,郝衛芳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後團隊等打造的晉中萬畝富硒雜糧基地,帶動家鄉200戶貧困戶精準脫貧。
郝衛芳是生態高值功能農業領域的深耕者。所謂“生態高值功能農業”,是用現代生物技術,以生態為基礎、高值為目標、功能農業為抓手,推動農業邁向更高階段的新農業。我國著名土壤學家、農學家趙其國院士曾預計,中國功能農業前景廣闊,到2025年,其規模將達2000萬畝,産值將突破2000億元;到2035年,全球規模將超過3億畝,産值突破3萬億元,其中,中國將佔三分之二。
如此大的市場,中國功能農業的發展不僅會大大增進本國和世界民眾的健康福祉,對於創業者來説,這樣的“新農業”領域也值得深耕。
新教育:人工智慧催發智慧教育市場
教4至7歲幼兒編程,是李天馳參加“雙創周”的項目。他的團隊自主研發了零文字移動端幼兒編程學習平臺——小火箭幼兒編程。這個幼兒編程工具,可幫助幼兒學習使用電腦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創新和自主學習興趣。目前,李天馳不僅自己創業成功,還帶來了很多就業崗位——他的企業擁有3000余名員工,研發團隊人數超過400人。
今年的疫情讓3億學生觸網,也助推更多像小火箭幼兒編程這樣的智慧教育走進千萬家。在這樣的“新教育”領域,結合5G、物聯網、雲計算等前沿技術,優質教育資源可以深度覆蓋更多中小城市與偏遠地區。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位居全球首位,人工智慧發展基礎堅實,而且我國擁有龐大的適齡教育群體。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人工智慧教育將有近3000億元的龐大市場,稱得上“前程似錦”。
新航太:衛星“變現”邁入藍海市場
雲遙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在“雙創周”上帶來了商業空間氣象探測項目。這個創新型企業通過完成80顆氣象小衛星組網工作,填補了相關領域的探測空白。他們未來的目標是服務全球的地震短臨預報及氣象預報,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實時性優於20分鐘的地震短臨預報資訊及氣象預報資訊。
今年4月,我國將衛星網際網路首次列入新基建範圍,此後隨著北斗組網、“天問”升空等一系列重大航太事件,目前的商業航太市場炙手可熱。不過,商業航太技術門檻高,設計製造衛星和發射火箭耗資巨大。因此,儘管前景非常廣闊,這一領域對創業者的技術創新能力和資本運營能力仍有較高要求。
新文旅:打造沉浸式高品質文旅業態
今年4月26日,利用互動新媒體、光影秀、增強現實、大數據等新技術,姑蘇老城成為沉浸式網紅美食集市和文化潮流集市。在“雙創周”,該項目的打造者中關村中恒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展示了相關成效——開街以來,人流量突破1800萬人次,通過電子圍欄和聚合支付為商家提供大數據服務,觀前街大型商城的銷售額累計超10億元,充分顯示了文化、科技、金融整合創新的突出作用。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節,旅遊業成績喜人,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測算,8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15省份旅遊收入超百億元。
疫情後的旅遊市場呈現出低密度、高品質、微度假的發展趨勢,非標化、個性化、智慧化、自助出遊等特徵凸顯。面對如此大的文旅市場,探索由大眾旅遊向高品質旅遊升級,推動文旅産業從傳統旅遊觀光向文化體驗消費的轉型才是創新創業該看準的“風向標”。
新藝術:融合科技拉動就業
網易原創音樂內容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是一個基於數字音樂智慧推薦、數字音樂智慧處理兩大核心技術,將人工智慧與音樂産業融合的音樂藝術平臺。在“雙創周”上,這一平臺展示了其對原創音樂及原創音樂人的扶持,目前平臺已累計入駐原創音樂人16萬人,孵化音樂人工作室(公司)200余家,直接拉動就業崗位新增近2000個,助力上萬音樂人就業創業。
事實上,疫情的催化和科技的變革,使得線上音樂快速成為國內服務領域的創新點。線上演唱會、線上音樂會等“雲演藝”模式,顯示出音樂線上行業的巨大市場與創新活力。
9月份,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還正式發佈5G數字音樂超高清音質團體標準,這被認為將促進數字音樂千億産業創新發展。科技與藝術相融合,相信也會帶動更多的“新藝術”創新創業形態出現。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17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