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觀察丨疫情下的美國經濟:預算赤字創紀錄 債臺高築不可持續
當地時間10月8日,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美國預算赤字在2020財政年度增加了兩倍,達3.1萬億美元,佔GDP的比重為15.2%,創1945年以來新高。分析認為,新冠疫情導致美聯邦政府支出激增,以及經濟停擺導致收入下滑,令預算赤字不斷擴大。隨著美國政府持續債臺高築,美國經濟將會面臨一系列挑戰。
△《華爾街日報》稱,為應對新冠疫情,聯邦政府預算赤字在2020財年達到2019財年的三倍
聯邦政府支出激增
無黨派傾向的國會預算辦公室10月8日稱,預計2020財年(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聯邦政府預算赤字將達創紀錄的3.1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15.2%,是2019財年的三倍以上,為二戰以來最高水準。
其中,聯邦收入為3.4萬億美元,比前一年下降1%,大部分下降發生在3月疫情暴發後;聯邦支出為6.5萬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47%,增長部分主要用於小企業緊急貸款、額外失業補助,以及對美國家庭的直接付款。
根據跨黨派研究機構“爭取制定負責的聯邦預算委員會”的估計,3月疫情暴發以來,美國國會已經批准了大約4萬億美元的額外支出,包括用於疫苗研發和病毒檢測的資金、每週額外發放的聯邦失業補助、一次性提供給每個家庭的1200美元付款、援助各州和城市的資金,以及小企業的工資補助。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聯邦政府為管控新冠疫情併為經濟提供紓困,支出已經激增,加上大範圍停工和裁員導致聯邦收入下降,2020財年預算赤字因此不斷擴大,這些因素可能助推美國國債佔GDP比重超過100%,而上一次美國聯邦政府債務水準超過經濟産出規模還是1946年。
由於赤字需要借債彌補,美國國債規模近年來一直持續攀升,為了應對疫情衝擊,國債規模更是加速上行。一些經濟學家指出,鉅額國債讓美國面臨財政風險,如果未來疫情影響持續,很多美國人賴以生存的補貼、福利待遇就將面臨削減。國會預算辦公室主任菲利普 斯瓦戈爾此前警告稱,雖然目前還沒有發生財政危機的明確時間點,但隨著債務增長,風險也在逐漸累積。
美國財政部將於10月晚些時候公佈最終的赤字和國債數據,2020財年的財政情況屆時將會完全揭曉。美國財政部上月表示,新冠疫情已將2020財年前11個月的聯邦預算赤字推高至超過3萬億美元,此前財政部報告的11個月預算赤字最高紀錄為1.37萬億美元,這一紀錄是在2009年8月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期間報告的。
△美聯社稱,疫情救助措施將美國預算赤字推至創紀錄的3.1萬億美元
紓困措施加劇赤字
分析認為,疫情暴發後的幾個月裏,美國政府史無前例的財政刺激措施給家庭和企業注入了強心針,支撐了居民收入並穩住了消費者支出,但目前仍有1000多萬人失業,而隨著一系列紓困計劃到期,經濟復蘇正在放緩,包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內的眾多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多次敦促國會出臺新一輪紓困措施,未來預算赤字繼續擴大或將難以避免。
在突然叫停紓困談判三天后,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態度又出現了大轉彎。他于10月9日表示,希望看到一個比民主黨人或共和黨人提出的更大規模的刺激計劃。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當日也稱,特朗普希望就紓困措施達成協定。不過,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認為,新一輪紓困措施不太可能在未來三周內出臺。
目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已經排除了在沒有一項整體救助協議的情況下,為遭受重創的航空業提供特別援助的可能性。根據佩洛西發言人的説法,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在8日下午的一次通話中明確表示,特朗普有興趣就一項整體性法案達成協定。不過,很少有國會議員對11月3日大選前出臺新一輪紓困措施持樂觀態度。
“鋻於經濟危機的嚴重性,鉅額赤字會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情。”牛津經濟研究院美國首席經濟學家南希 范登 豪頓説,“事實上,我們應該做得更多。如果不能出臺新一輪規模達1.5萬億美元的紓困計劃,脆弱的美國經濟將會面臨更大的下行風險。”
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如果沒有政府的財政支援,經濟崩潰造成的財政損失,要比赤字問題嚴重得多。庫德洛此前也稱,人們必須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應對債務和赤字的問題,但在危機期間,人們不必過於擔心負債的問題。
△《福布斯》稱,特朗普將比奧巴馬創造更多的債務
聯邦債務不可持續增高
赤字需要借債彌補。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此前發佈報告稱,由於新冠疫情導致政府支出增加、收入下滑,公眾持有的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將於2021財年(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超過GDP。報告預計,公眾持有的聯邦政府債務2020財年將達到GDP的98%,遠高於疫情前2019財年的79%,這一比重在2021財年將超過100%,2023財年將升至107%,2030財年將達到109%。
美國跨黨派研究機構“爭取制定負責的聯邦預算委員會”指出,考慮到政府“不負責任”的稅收和支出政策、不斷上升的醫療和退休成本,以及為應對疫情而增加的財政支出,美國財政狀況將繼續惡化。
儘管有觀點認為,在危機或戰爭期間,債務問題可以容忍,但眼下的不同尋常之處在於,此次疫情暴發前,在未陷入重大武裝衝突或經濟衰退的情況下,美國已經債臺高築。長期以來,經濟學家一直警告稱,債務與GDP之比過高是無法持續的,不是導致增長放緩,就是推高利率或通脹。
此外,債券投資者可能會對美國財政部如此大規模發行債券感到擔憂,因為這會衝擊債券市場,作為回應,投資者會對這些債券索要更高的收益率。對美國政府而言,這將意味著利息成本上升,對許多其他類型的借款,如抵押貸款、汽車貸款或商業貸款而言,後果也是一樣。經濟學家認為,當政府借款有損私營部門時,就會出現“擠出效應”。
正是因為意識到了債務過高的危害,美國近來不乏約束財政支出的呼聲。芝加哥大學哈裏斯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丹 布萊克(Dan A. Black)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我認為我們需要一些財政紀律,國會經常在制定財政紀律時遇到麻煩,人們總是更願意花錢,特別是在不需要徵稅的情況下。我認為未來幾年我們會面臨赤字問題,這對國會來説是個難題。”(央視記者 顧鄉 許驍)
(編輯 楊曉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