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日報: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2020-10-09 11:2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深化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領導我國經濟發展能力和水準”,並希望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理論工作者從國情出發,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使理論和政策創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學學科建設和教材建設的基本方向和重要內容。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新中國成立71年來,我國堅持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從我國經濟建設的實踐出發,創造性地提出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關於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的理論,關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理論,關於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理論,關於推動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的理論,關於農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屬性的理論,關於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理論,關於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理論,關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關於統籌發展和安全的理論,等等,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我國經濟學者應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立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推進我國經濟學學科建設和教材建設。

  在改革開放40多年偉大實踐的基礎上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根植于偉大社會實踐的、發展的開放的科學理論體系。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彰顯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和強大生命力,為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兩個方面優勢都發揮好,既要“有效的市場”,也要“有為的政府”,努力在實踐中破解政府和市場關係這道經濟學上的世界性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我們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社會主義’這個定語。”這深刻地揭示出,市場經濟作為一种經濟運作規則和資源配置機制只是經濟發展的手段,必須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制度框架內發揮作用,必鬚根據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的有效程度來評價其最終效果。經濟學者需要植根中國實踐,不斷完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經濟體制轉型的邏輯框架,揭示制度演變規律,創新經濟制度理論,增強我國經濟學學科建設和教材建設的中國特色。

  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深化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逐步探索出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形成和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中國的繼承、創新和發展。我國進行了很多有價值的經濟探索和實踐,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積累了許多可供總結和提煉的有益經驗。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是經濟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富礦”,為發展中國獨創性經濟理論提供了厚實的實踐基礎。中國經濟學者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入分析我國適應不同發展階段要求而確定的發展目標、戰略、方式、路徑等,更好總結中國經濟運作特徵與運作規律,更好闡釋中國經濟發展過程與內在動力,給出符合中國發展內在邏輯的學理解釋,使理論創新充分體現先進性和科學性。堅持開放包容、相容並蓄,在“不忘本來”的同時“吸收外來”,從西方經濟理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還要注意樹立國際視野,從中國和世界的聯繫互動中探討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我國經濟學學科建設和教材建設增添更多高品質的獨創性理論成果。

  (執筆:呂 煒)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09日 09 版)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