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丨“中國經驗”為全球生態保護注入正能量
“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在9月30日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就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提出四點建議、分享三點經驗。特別是習主席重申中國碳排放目標、呼籲以多邊主義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等倡議,展現大國責任擔當,為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動力,贏得國際社會高度讚賞。
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一場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給人們敲響警鐘: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刻不容緩。習主席就此提出四點建議,呼籲各國堅持生態文明,增強建設美麗世界動力;堅持多邊主義,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保持綠色發展,培育疫後經濟高品質復蘇活力;增強責任心,提升應對環境挑戰行動力。可以看出,在各國抗擊疫情、推動經濟復蘇的關鍵時刻,上述建議既針對當前全球環境治理問題提出解決之道,又著眼長遠,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指明方向,體現出一位大國領導人對實現人類長遠發展的思考與擔當,成為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又一具體實踐。
這四點建議中,堅持多邊主義尤為重要。守護地球家園、實現可持續發展,不能僅依靠少數國家行動,必須堅持多邊合作,讓各國共同參與進來。然而,由於發展水準、能力和利益等原因,各國在全球生態治理方面步伐不一。一方面,一些西方國家在溫室氣體減排等方面未能充分兌現承諾;另一方面,它們無視發展中國家的實際困難,向其施壓或提出過高要求。以美國為例,作為全球累計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它既不批准《京都議定書》,又退出《巴黎協定》,否認自身約束性量化減排任務,徹底游離于全球碳排放體系和安排之外。這種單邊主義和霸權行徑嚴重阻礙了全球綠色發展進程,成為全球生態保護的最大破壞者。
正因此,在當前形勢下,堅定捍衛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維護國際規則尊嚴和權威,對提升全球環境治理水準至關重要。習主席強調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照顧發展中國家資金、技術、能力建設方面的關切,可謂直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的關鍵矛盾,有助於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 林斯指出,習主席提出的主張對人類社會實現綠色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具有重要啟示,確保疫後經濟高品質復蘇需要不斷加強國家之間的協作與聯繫。
“過去10年,中國森林資源增長面積超過7000萬公頃,居全球首位”“中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85%的重點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中方已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和設立自然保護區相關目標”……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近年來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綠色發展方面不斷交出亮眼答卷,習主席在講話中從“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發展”“採取有力政策行動”“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等三方面梳理分享了中國經驗與中國實踐,為全球加強環境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鑒。正如很多國際人士所評價,儘管各國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有別,但中國在處理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方面的探索實踐對其他國家有著重要啟發。
這其中備受關注的,是習主席繼上周在聯大一般性辯論發表講話之後,重申中方“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表示為實現《巴黎協定》作出更大努力和貢獻。外界評價説,中方再次在聯合國舞臺鄭重承諾上述“硬目標”,意義不言而喻,令人倍感鼓舞。俄羅斯自然資源和生態部顧問葉夫根尼 瑟羅耶奇科夫斯基指出,中國在加強本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為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作出重要貢獻,中國的經驗值得借鑒。
按照計劃,中國明年將在昆明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力爭達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執行的行動框架。“面對全球環境風險挑戰,各國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單邊主義不得人心,攜手合作方為正道。”習主席這一論斷代表了國際社會共識,也指出了明年昆明締約方大會達成共識的關鍵。一個致力於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中國,將繼續秉持多邊主義,承擔與發展水準相稱的國際責任,為守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