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 無理打壓別國企業實屬霸淩行徑
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9月27日裁決,暫緩實施美國政府關於將TikTok從美國移動應用商店下架的行政命令。
對此,相關領域專家認為美國在TikTok問題上不斷反覆,美國政府是否會找其他理由繼續向TikTok施壓還需進一步觀察。TikTok只是一個案例,美國無理打壓別國企業從來都沒給出過證據,今後,美國可能以同樣的理由去懷疑其他別國企業。
“美國無理打壓別國企業的行為是違背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
對於美國聯邦法院裁定否決政府TikTok行政令,中國資訊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表示,這是積極現象,但不是最後結果。美國政府不達目的不罷休,不會因為法院作出的一個裁決而改變原本的計劃。
左曉棟認為,TikTok只是一個案例,美國懷疑別國産品威脅自身國家安全從來沒給出過證據,完全不尊重其他國家,想怎麼辦就怎麼辦,這就是美國的霸權主義。
今後,美國可能會以同樣的理由去懷疑其他別國企業。這種無理打壓別國企業的行為,實質上是在打擊新技術,是違背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這種做法不僅對在美外企自身的合法運營造成影響,也限制了美國本土用戶使用網際網路服務的權利。這説明美國政府非常偏執,以犧牲本國公民享用資訊技術的權利來達到少數政客目的。
長遠上看,這是全球數據治理規則缺失、美國為所欲為的結果,建議全球及早達成公平合理的數據安全國際規則。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網路空間國際治理研究中心秘書長魯傳穎表示,美國法院“叫停”TikTok下架禁令,這反映出美國政府的禁令涉嫌違反美國國內法律規定。事件不僅涉及到美國政府和TikTok,還有中國政府維護本國企業正當利益的決心和能力。事件的核心問題在於交易的內容,裁決只是緩解了各方的緊張情緒,交易各方對交易內容的態度和立場很難妥協。
魯傳穎認為,美國打壓TikTok的主要原因不在於它是中國企業,而是因為它不是美國企業。美國無法容忍其他國家的企業比美國企業更優秀,更有競爭力。從歷史上來看,美國多次以國家力量打擊別國企業。1982年美國打壓日本高科技企業,法國企業阿爾斯通也遭美國算計,最後“慘遭肢解”並且不得不支付鉅額罰款。近期,美國還指責德國與俄羅斯建設天然氣管道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很多企業迫於美國壓力選擇認罰了事。各國政府沒有和美國公開撕裂,導致美國的霸淩行徑屢屢得手。
TikTok事件不只是中美兩國關注的焦點,國際社會對此也高度重視。美國如何看待中國科技企業的崛起,中美科技企業如何在新時期共存,這些問題對未來全球創新生態、全球供應鏈體系的重組有重大影響。
“美國不再是全球商業的保障者,而是潛在威脅”
《哈佛商業評論》雜誌評論稱,“TikTok禁令進一步表明美國不再是全球商業的保障者,而是全球商業的潛在威脅,這種觀念正在深刻地重塑世界經濟並危及美國企業。”
△《哈佛商業評論》:TikTok禁令讓所有企業感到擔憂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的報告稱,委員會中86%的公司表示中國相關業務受到負面影響。最大的影響是因持續供應的不確定性,客戶轉移了供應商或採購來源而造成的銷售損失。一些擔心美國禁令的公司可能會啟動“去美國化”計劃,移除或替換産品和供應鏈中的美國部件。
魯傳穎表示,無論是“去美國化”還是“去中國化”都不利於全球科技和經濟的發展,由此導致的嚴重後果可能需要更多的美國企業來承擔。
監製 | 王姍姍 張鷗
製片人 | 王薇
主編 | 李瑛
編輯 | 湯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