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林振義:回答時代課題 推進理論創新

2020-09-23 11:32: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時代課題是理論創新的驅動力。在波濤洶湧的世界經濟大潮中,駕馭好我國經濟這艘大船,迫切需要深化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領導我國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準。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深刻闡述了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的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為我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思考和回答時代課題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是這樣,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這樣。因此,當形勢、任務、工作要求發生變化時,要能夠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而不能讓思想和認識還在原地踏步、落在時代和實踐的後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習近平總書記不斷通過思考和回答時代課題來推進理論創新。比如,在深刻洞察時代風雲、科學研判時代大勢的基礎上,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等。當前,我國發展的國內環境和外部環境又都發生了複雜深刻的變化,我國發展所具有的要素稟賦也發生了變化。事變時移,變法宜矣。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堅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的變化及其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論斷,以及以暢通國民經濟迴圈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舉措。

  育新機、開新局需深刻洞察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新方位

  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戰略部署,我國在勝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之後,就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是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從國內看,我國已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繼續發展有多方面的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今天,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是中長期的,是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的相互交織。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科學謀劃、統籌推進。

  新機遇、新挑戰擺在我們面前,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亟需作出科學回答。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論斷,有利於統一全黨的思想和行動,引導全黨更好認識我們的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的深刻變化,正確認識和把握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進一步明確各方面工作重點,從而從容地為今後幾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的發展謀篇佈局。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經濟結構與發達國家的互補性很強,通過發展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外向型經濟加入國際大迴圈,進而帶動了國內經濟迴圈。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伴隨著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一些國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沉渣泛起,特別是疫情大流行使得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遭到衝擊。與此同時,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統一市場的建立、人力資源的提升、科技創新的驅動,我國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已具備新的比較優勢。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既具備現實的物質基礎,也是發展環境變化的客觀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新發展格局在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的同時,還要做到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有機統一。逆全球化思潮難以阻擋經濟全球化浩浩蕩蕩的洪流。隨著我國向産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攀升,隨著我國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持續上升,同世界經濟的聯繫也會更加緊密,我國的發展也可以更好助力世界經濟復蘇發展,世界各國可以更好分享我國發展的紅利。

  應當認識到,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短期之策,也不是應對某些國家遏制我國發展的權宜之舉,而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社會主要矛盾轉變、著眼我國長遠發展的客觀要求。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本路徑在於形成更高水準的供需動態平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産、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準動態平衡。”可以説,這是在新發展階段以暢通國民經濟迴圈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本路徑。

  國內大迴圈,生産是起點。我國的供需關係,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供給體系優質高效,國民經濟迴圈才能暢通無阻。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從供給側發力,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工業體系完整優勢,穩定製造業發展,堅定依靠創新驅動,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産業鏈供應鏈水準,發展壯大新動能,從而改善供給結構,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推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擴大內需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把國內需求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堅持守正創新,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靠改革破除發展瓶頸、增強發展動力。要著力暢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實現良性迴圈。同時,還要通過完善共建共治共用的治理制度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

  進入新發展階段,一個時期內會更多地開頂風船。對此,我們既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也要做好充分的工作準備。我們要把思想和認識進一步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更加堅定地堅持新發展理念,更加自覺地適應新發展階段,更加努力地構建新發展格局,通過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為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打下堅實基礎。

  科研部主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秘書長 林振義)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