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共産黨與香港抗戰

2020-09-20 12:53: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

  1941年12月8日,日軍開始入侵香港。當時的港英總督僅僅堅持了18天,就率近萬名英軍放棄抵抗,于12月25日正式投降。香港危難之際,中國共産黨高舉團結抗日旗幟,領導香港民眾及海外華僑同仇敵愾、共禦外侮,譜寫了一部輝煌動人的香港抗戰史,成為中華民族無比珍貴的共同記憶和集體史詩。

  

  香港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資料圖片

  香港淪陷,山河泣血

  抗戰時期,香港不僅是重要的地區商業中心,也是中國對外聯繫的關鍵窗口,具有特殊的戰略地位和價值。然而,在當時的英國殖民者眼中,香港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1937年抗戰爆發後,英國對香港的防衛漠不關心。1938年4月,“英國皇家防衛委員會”甚至建議將香港的防衛力量削減一半,英國首相丘吉爾也表示要將香港的防衛力量削減至一個“適當的程度”。直到1941年歲末,日軍已迫近香港,英國當局才象徵性地下令增調兩營加拿大步兵防禦香港。

  日軍佔領香港後,燒殺擄掠,無惡不作,香港人民不僅毫無自由和尊嚴,而且陷入深重的災難。日本軍政府制定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規例,並以犯例為藉口,隨意打罵、囚禁甚至殺害香港居民。香港居民如果不向站崗的日軍鞠躬行禮,輕則遭受掌摑,重則招致殺身之禍。他們還強徵慰安婦,僅1942年8月就在灣仔等地強徵房屋設立500間慰安所,罪行之殘暴令人髮指。在廣州“南石頭懲戒場”,十余萬被關入的香港難民成為日軍波字8604部隊細菌戰的試驗品。許多香港同胞被誘騙到外地當勞工,遭受了非人的壓榨和虐待。據《香港行醫》記載,當時在九龍開辦醫院的華人醫生李樹芬“至少治療了1萬名強姦受害者,很多人被刺刀捅倒在大街上”。英國人約翰斯特瑞克在《日佔時期》中回憶,他曾目睹“有些人被用繩索穿過手臂上用刺刀戳出的洞穿在一起,被推入港口的海裏”“三串像珍珠串一樣的華人……其中一人精疲力竭地倒下,拉倒了另一個人,他們就這樣相繼死去”。

  在日軍的鐵蹄蹂躪下,繁華的“東方之珠”香港,陷入無盡的黑暗。

  

  1945年香港社會各界慶祝抗戰勝利。資料圖片

  

  港九大隊在行動中。資料圖片

  中流砥柱,風雨如磐

  疾風識勁草,板蕩見忠貞。在香港淪陷的至暗時刻,中國共産黨積極開展統一戰線、國際宣傳及武裝鬥爭等工作,領導港九獨立大隊頑強地在港堅持抗戰,建立抗日根據地,成為香港抗戰中堅持最久、團結最廣、影響最大的政治力量。

  1941年12月9日,即日軍入侵香港的第二天,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前身)就遵照黨中央制定的方針,抽調黨員骨幹挺進香港,組建遊擊隊,開展武裝鬥爭。當時,侵佔香港的日軍主要由陸軍第38師團、海軍第二遣華大隊及第23軍飛行隊等裝備精良的精銳部隊組成,僅陸軍部隊就有步兵、炮兵、裝甲兵等共1.5萬人。而挺進香港的黨員骨幹,最初僅有配備了少量手槍和步槍的50余人。為了把光明帶到波濤彼岸,他們在夜色中分3個方向冒險潛入香港。

  遊擊隊骨幹抵達香港後,迅速展開工作,發動群眾。在敵人力量薄弱的山村建立抗日據點;搶運駐港英軍遺棄的武器裝備,壯大抗日力量;在八路軍駐港辦事處領導下開展“省港大營救”,保護轉運民主人士、文化名人、國民黨高級官員家屬等在港愛國人士及英、印、荷、比等多國僑民近千人。1942年2月,為加強港九地區敵後遊擊戰爭,在港遊擊隊統編為港九獨立大隊,隸屬東江縱隊。

  通過不懈奮鬥,截至1943年夏,港九獨立大隊以星火燎原之勢在西貢、沙頭角、元朗、大嶼山、上水等地建立了抗日遊擊根據地,部隊人數增至約800人,下轄5個地區中隊、1個海上中隊、2個長槍中隊和1個直屬中隊,並在各中隊中設立了黨支部。1944年8月17日,延安《解放日報》以《東江縱隊威震港澳》的大字標題,報道了東江縱隊1944年上半年的戰績:“與日偽軍進行較大的戰鬥148次,攻剋日偽軍據點10個,破壞公路377里,鐵路70里,橋梁12座,斃傷日軍440人,偽軍560余人,俘偽軍764人,偽軍反正144人。東江縱隊像一把鋼刀插入華南敵後,威震港澳。”

  至1945年8月日本戰敗時,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港九大隊已成為當時唯一控制香港的軍事力量。

  凝心聚力,共禦外侮

  自日軍侵華以來,中國共産黨人就以組建抗日團體、開辦工人夜校、參加群團組織等方式在香港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凝聚港人抗戰意志。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共中央迅即派遣張文彬、廖承志等人急赴香港,先後建立中共香港市委、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等組織與機構,使香港地區黨組織得到迅速恢復發展,為後續香港抗戰積蓄了力量。

  中共香港市委先後建立工人、學生、知青、街坊等47個支部,深入進行抗戰宣傳教育工作,促進香港市民覺醒,團結香港各界民眾參與抗戰救亡運動。

  中共香港文化工委建立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香港分會等多個文化進步團體,組織夏衍、茅盾等在港百餘名文化名人開展抗日文化創作,培養和團結了大批進步人士。

  中共香港海員工委及週邊香港海員團體著力發動海員抗日救國,動員約1.6萬名海員停止為日本船隻做工,並組織大部分人員回鄉繼續參加抗日活動,其中1萬多名香港海員因抗日犧牲。

  中國共産黨籌劃創建的保衛中國同盟廣泛開展群眾統戰工作,組織義賣、義演等活動募集抗日物資,激發港民抗戰熱情。1941年7月發起的“一碗飯運動”,呼籲每人用“一碗飯”的費用支援抗日鬥爭。香港各界踴躍參與,很多飯店挂出“歡迎來吃救國飯”的標語橫幅,店內張貼抗戰軍人英勇殺敵圖片。許多香港市民把參加相關活動“作為一生最光榮、最有紀念意義的活動”。據當時的《華商報》報道,一個小攤販平時連買火柴都要掂量再三,卻毫不猶豫地用辛苦賺得的10元錢買了5張“一碗飯運動”餐券,並高興地説,“我們一家算是盡了中國人應盡的一份責任,良心上感到安適”。

  

  香港元朗大棠楊屋村曾接待過數百名文化界人士,是營救行動西線的重要交通站。資料圖片

  

  港九大隊散發的傳單。資料圖片

  彪炳千古,青山為證

  中國共産黨自抗戰伊始,就在香港高舉愛國主義旗幟,以犧牲精神和優良作風贏得香港市民、海外華僑和國際友人的廣泛認可,逐步成為抗戰時期香港最具影響力和凝聚力的政治力量。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港九獨立大隊,被譽為“香港人民的子弟兵”。劉錦進、方蘭等黨員的英雄事跡廣為流傳。港九獨立大隊還根據中央指示,與盟軍開展軍事合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傑出貢獻。他們在出色完成各項任務的同時,先後營救英軍、美軍84人,得到東南亞盟軍總司令蒙巴頓及美軍陳納德等將軍來信讚許和表彰。

  抗戰勝利後,許多有識之士希望借此契機收復香港,但英國當局卻蠻橫拒絕。“中華民國”政府雖幾經交涉,最終還是被迫同意由英國海軍上將夏愨率兵進駐香港接受日軍投降。對此,蔣介石曾在日記中憤然寫道:“惟英國侮華之思想,乃為其傳統之政策,如我國不能自強,今後益被侮辱矣!”

  據英方史料記載,當英軍重新進入香港時,“成千上萬面中國國旗淹沒了寥寥無幾的英國國旗”。事實也確實如此,當習慣蔑稱華人為“支那佬”的夏愨乘坐“不屈”號航空母艦前來“接收”香港時,中國國旗在海面上無數只帆船小艇和岸邊幾乎每一棟房屋乃至每一扇窗口迎風飄揚。香港居民用這種無聲的方式,表達著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懷和不屈精神。

  1945年9月28日,港九獨立大隊撤出香港時,香港民眾紛紛登報讚頌功績,自發夾道淚別。港九獨立大隊發表了飽含深情的宣言:“別了!親愛的港九新界同胞們!今天,我們離開港九了,但我們關心你們的自由幸福仍和以前一樣”“我們希望你們光榮的鬥爭能引起國際人士應有的尊敬,獲得應有的自由、和平與幸福的生活。今天,我們撤退了,但我們的心卻是永遠不會離開你們的”。

  1951年,香港民間人士衝破港英當局阻撓,自發籌款在港九獨立大隊曾經活動的烏蛟騰村立起了紀念碑。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香港回歸曙光在望,海外僑胞和香港同胞既激動又振奮,紛紛踴躍捐款重修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西貢區的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也于1989年落成。1998年12月28日,特區政府隆重舉行儀式,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親自將港九獨立大隊犧牲的115名烈士名冊安放在香港大會堂供市民憑吊。2002年,數百名健在的老戰士出席了港九獨立大隊成立60週年慶祝會。他們雖然已過耄耋之年,但目光中的堅毅一如往昔。他們見證了香港抗戰的歷史,併為自己參加過保衛香港的鬥爭而感到無上光榮與自豪。

  2015年,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被列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今年9月3日,港九獨立大隊15名成員入選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也被列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山林蒼翠,精神永恒!巍然聳立的紀念碑,向後人訴説著那段永遠不能忘卻的歷史。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20日 07版)作者:尚 偉、周 雲(分別係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員、研究實習員)

[責任編輯:樊繼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