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京彩好評:再接再厲建設美麗北京守護綠水青山

2020-09-02 15:41:00
來源:京報網
字號

  高峽出平湖,碧水潤京華。在密雲水庫建成6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勉勵大家再接再厲、善作善成,繼續守護好密雲水庫,為建設美麗北京作出新的貢獻。殷殷期盼,諄諄囑託,總書記的回信,鼓舞激勵著幾代水庫人,也為首都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指明瞭方向。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自行設計修建的華北地區最大水庫,密雲水庫的60年,也是北京向綠色進軍的60年。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為解決潮白河水患及京津“水荒”,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修建密雲水庫”的戰略決策。京津冀20萬建設大軍齊聚燕山腳下,經過700多個日夜的大會戰,實現了“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水利奇跡,鑄就了一座新中國歷史上的治水豐碑。60年來,密雲水庫在防洪、灌溉、發電等方面發揮出巨大效益,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踐行“兩山”理論,努力走出一條保水富民、綠色發展之路,密雲水庫生態效益愈加彰顯,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了堅實保障。

  “京城三杯水,兩杯密雲來。”北京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山區是首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地,地位十分重要。京北“大水缸”的漲落枯榮,也始終牽動著黨中央和兄弟省市的心。為興建水庫,黨中央堅強領導、統籌協調,各地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為護萬頃碧水,上游省市積極配合治污,通過與北京共建生態清潔小流域等方式,確保清水下山、凈水入庫;為給北京“解渴”,“南水北調”沿線省市、民眾全力護水進京,密雲水庫得以休養生息,蓄水量持續回升。“全國一盤棋”的制度優勢,“上下一條心”的通力協作,千千萬萬建設者、搬遷者的無私奉獻,見證了使命擔當,書寫了大愛真情。為守護好這份來之不易的“無價之寶”,北京始終堅持節水優先、內部挖掘、迴圈利用,堅持“一龍護水”厘清權責提高治理效能,堅持推動治水與治山、治林、治田等有機結合,一步步構築起了“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堅實防線。打造安瀾之水、生命之水、潔凈之水、生態之水、民生之水,北京矢志不渝,始終在路上。

  保護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韆鞦。保水、護山、守綠、興城的過程,凝結著無數付出、奉獻與犧牲。水庫建設時期,遍地紅旗,機器轟鳴,人拉肩扛,涌現出“十姐妹突擊隊”“九兄弟隊”等英雄團隊和四萬名勞動模範。密雲歷經三次大移民,近7萬父老鄉親搬離故土。60年來,為保護水庫,庫區人民關工廠、關礦山,退耕還湖、畜禽禁養,為首都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區裏積極帶領群眾一次次轉産、從零再創業,發揮好山好水的優勢,日子越過越紅火。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圍繞這一泓碧水,密雲人不僅找尋到了“保水能富民,富民促保水”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更涵養出了無私奉獻、艱苦奮鬥、勇於探索、同心創業的水庫精神。這種精神的力量一直支撐著、激勵著密雲人堅持“保水是第一責任、生態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持續鞏固並擴大著北京的生態優勢。

  六十一甲子,新起點,新征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以總書記回信為契機,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戰略性任務來抓,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生態涵養區建設,健全生態補償機制。要加強與上游河北省張承地區合作,共同做好保水護水工作。要打好碧水保衛戰,充分發揮四級河長作用,持續開展“清河行動”和“清四亂”專項行動。要加大對生態涵養區支援力度,不讓保護生態環境的吃虧。要針對北京“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的特點,充分發掘生態優勢和潛力,不斷探索保水富民新路,讓綠水青山真正變為金山銀山。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群山黛綠間,萬頃碧波盪漾,60歲的密雲水庫風華正茂、生機勃勃。生態文明建設沒有終點,讓我們保持“咬定青山”的勁頭,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協力為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生態北京貢獻力量,共同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

  高峽出平湖,碧水潤京華。在密雲水庫建成6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勉勵大家再接再厲、善作善成,繼續守護好密雲水庫,為建設美麗北京作出新的貢獻。殷殷期盼,諄諄囑託,總書記的回信,鼓舞激勵著幾代水庫人,也為首都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指明瞭方向。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自行設計修建的華北地區最大水庫,密雲水庫的60年,也是北京向綠色進軍的60年。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為解決潮白河水患及京津“水荒”,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修建密雲水庫”的戰略決策。京津冀20萬建設大軍齊聚燕山腳下,經過700多個日夜的大會戰,實現了“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水利奇跡,鑄就了一座新中國歷史上的治水豐碑。60年來,密雲水庫在防洪、灌溉、發電等方面發揮出巨大效益,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踐行“兩山”理論,努力走出一條保水富民、綠色發展之路,密雲水庫生態效益愈加彰顯,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了堅實保障。

  “京城三杯水,兩杯密雲來。”北京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山區是首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地,地位十分重要。京北“大水缸”的漲落枯榮,也始終牽動著黨中央和兄弟省市的心。為興建水庫,黨中央堅強領導、統籌協調,各地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為護萬頃碧水,上游省市積極配合治污,通過與北京共建生態清潔小流域等方式,確保清水下山、凈水入庫;為給北京“解渴”,“南水北調”沿線省市、民眾全力護水進京,密雲水庫得以休養生息,蓄水量持續回升。“全國一盤棋”的制度優勢,“上下一條心”的通力協作,千千萬萬建設者、搬遷者的無私奉獻,見證了使命擔當,書寫了大愛真情。為守護好這份來之不易的“無價之寶”,北京始終堅持節水優先、內部挖掘、迴圈利用,堅持“一龍護水”厘清權責提高治理效能,堅持推動治水與治山、治林、治田等有機結合,一步步構築起了“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堅實防線。打造安瀾之水、生命之水、潔凈之水、生態之水、民生之水,北京矢志不渝,始終在路上。

  保護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韆鞦。保水、護山、守綠、興城的過程,凝結著無數付出、奉獻與犧牲。水庫建設時期,遍地紅旗,機器轟鳴,人拉肩扛,涌現出“十姐妹突擊隊”“九兄弟隊”等英雄團隊和四萬名勞動模範。密雲歷經三次大移民,近7萬父老鄉親搬離故土。60年來,為保護水庫,庫區人民關工廠、關礦山,退耕還湖、畜禽禁養,為首都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區裏積極帶領群眾一次次轉産、從零再創業,發揮好山好水的優勢,日子越過越紅火。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圍繞這一泓碧水,密雲人不僅找尋到了“保水能富民,富民促保水”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更涵養出了無私奉獻、艱苦奮鬥、勇於探索、同心創業的水庫精神。這種精神的力量一直支撐著、激勵著密雲人堅持“保水是第一責任、生態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持續鞏固並擴大著北京的生態優勢。

  六十一甲子,新起點,新征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以總書記回信為契機,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戰略性任務來抓,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生態涵養區建設,健全生態補償機制。要加強與上游河北省張承地區合作,共同做好保水護水工作。要打好碧水保衛戰,充分發揮四級河長作用,持續開展“清河行動”和“清四亂”專項行動。要加大對生態涵養區支援力度,不讓保護生態環境的吃虧。要針對北京“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的特點,充分發掘生態優勢和潛力,不斷探索保水富民新路,讓綠水青山真正變為金山銀山。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群山黛綠間,萬頃碧波盪漾,60歲的密雲水庫風華正茂、生機勃勃。生態文明建設沒有終點,讓我們保持“咬定青山”的勁頭,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協力為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生態北京貢獻力量,共同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

[責任編輯:陳文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