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先手棋,開創發展新局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
新華社合肥8月23日電 題:下好先手棋,開創發展新局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
人民日報記者杜尚澤、朱思雄,新華社記者張曉松
八月的江淮大地,驕陽似火。
8月18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安徽考察調研,並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
此次考察,兩大重點:一是防汛救災和治河治江治湖,二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入汛以來,長江、淮河、巢湖等一度處於超警戒水位。安徽南北三線作戰,防汛救災任務艱巨。如何加強防汛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加強淮河和巢湖治理,加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習近平十分關心,尤其惦念災區群眾,“這是我最牽掛的事情之一”。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以來,取得了哪些進展,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何育新機、開新局,習近平總書記實地調研、掌握最新情況。“長江經濟帶的上游、中游地區我都看過了,並開了座談會,這次要到下游看看,也開個座談會。”
國內外形勢紛繁複雜,安徽之行,重在回答兩大課題:
為了誰、依靠誰?“人民”二字重如千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這個根,永遠做忠誠的人民服務員。”
面對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最重要的是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一、治水之患,興水之利
2020年註定不平凡。疫情汛情疊加,一場又一場的大考。在全國防汛救災形勢最吃緊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研究部署,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安徽是汛情最嚴重的省份之一。境內長江、淮河干流全線超警戒水位,巢湖遭遇百年未遇高水位。王家壩閘時隔13年再次開閘蓄洪,巢湖主要圩口也實行了開閘分洪。入秋後,持續浸泡的湖堤壩圩險情隱患增多,防汛形勢依然嚴峻。
這次到安徽,總書記就是要實地察看災區情況,看看災區群眾生産生活恢復得怎麼樣。淮河之濱、長江岸線、巢湖堤壩……炎炎烈日下,他輾轉奔波。
第一站,王家壩閘,被譽為千里淮河“第一閘”和淮河防汛的“晴雨錶”。王家壩閘之下,是180平方公里的蒙洼蓄洪區。如今,洪水退去,河水波瀾不驚,同7月20日的驚心動魄形成鮮明比照。
當地負責同志向總書記彙報了開閘蓄洪情況。
大雨滂沱,河水洶湧。王家壩閘從警戒水位到保證水位只用了51小時。7月19日傍晚,他們接到開閘蓄洪和撤離群眾指令。風雨中,群眾趕牛羊、扛家當,扶老攜幼……從指令下達到蒙洼蓄洪區2000多位非安全區群眾全部轉移安置,只用了7小時。
在王家壩防汛抗洪展廳,習近平總書記仔細端詳防汛圖。60多年來,王家壩閘曾16次開閘泄洪。從2007年以來,這裡一直安瀾無事,如今要一夜間撤離!蒙洼人發揚王家壩精神,識大體、顧大局,舍小家、顧大家,主動配合、緊急轉移,為防汛救災作出重大貢獻。
“雖然不少群眾受了災,但總的看,一批重大水利設施發揮了關鍵作用,防洪體系越來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高,手段和資源也越來越豐富,在科學調度下,不再手忙腳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把70年來治理淮河的經驗總結好,認真謀劃‘十四五’時期的治淮方案。”
洪水浸泡過的田野還沒有排幹,蒙洼已經開始復蘇,尚未從防汛中喘口氣的鄉親們已經忙碌了起來。
附近的紅亮箱包有限公司,是在當地政府支援下辦的一家扶貧車間。在家門口就業,員工張麗每月能賺2000多塊,還能照顧家。洪水來時,她很擔憂會不會淹了“飯碗”。在黨委和政府幫助下,扶貧車間很快復工了。
總書記十分關心因災致貧返貧問題,詳細詢問扶貧政策、防汛補助落實情況,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保障受災群眾、貧困群眾就業。
離開扶貧車間,他趕往蒙洼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臺。看到鄉親們在田裏勞作,總書記下了車。
池塘裏,幾位村民在採摘芡實;退水地塊上,鄉親們正在補種包菜。看到總書記來了,鄉親們興奮地圍了上來。
“我這次是專程來看望災區鄉親們,看看災後恢復重建情況……”總書記話音未落,大家就搶著彙報:“請總書記放心!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餑餑種蕎麥,水退到哪,我們就跟到哪,種子就種到哪,儘量把損失搶回來。”
習近平傾聽著,汗水順著臉頰滴落到腳下的泥土裏。“看到鄉親們生産生活都有著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實。”
“實施鄉村振興,必須以確保行蓄洪功能作為前提。要因地制宜安排生産生活,揚長避短。同時引導和鼓勵鄉親們逐步搬出去,減存量、控增量,不搞大折騰,確保蓄洪區人口不再增多。”
蓄洪時,西田坡莊臺被洪水圍睏了20多天。
總書記關切地問:“鬧這麼大的洪水,鄉親們的生活怎麼樣?”
“過去發洪水時,莊臺東頭舀水喝,西頭涮馬桶。”“原來的變壓器都在莊臺下面,洪水一來就斷電。”鄉親們你一言我一語,“如今電不斷,水照供,船來船往吃穿不愁”……
聽説總書記來了,鄉親們都圍攏了過來。總書記動情地對大家説:“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華民族同自然災害鬥了幾千年,積累了寶貴經驗,我們還要繼續鬥下去。這個鬥不是跟老天爺作對,而是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積極應對自然災害,與自然和諧相處。”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也要現代化。制定‘十四五’規劃,要考慮這方面工作,堅持問題導向,總結問題和短板,不斷改善我們的工作。”
總書記來到馬鞍山市,察看長江水情水勢,了解岸線整治和漁民退捕工作落實情況。
薛家洼生態園地處長江岸邊,曾面臨十分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經過綜合整治,已成為百姓親江親水親綠的生態岸線和城市生態客廳。總書記看了十分高興。
“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一開始我就強調要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先給大家潑潑冷水,這恰恰體現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哲學思想。經濟發展要設定前提,首先要保護好生態環境。高品質發展的基礎,就是生態環境。生態環境保護不好,最終將葬送經濟發展前景。”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一個是治污,一個是治岸,一個是治漁。長江禁漁是件大事,關係30多萬漁民的生計,代價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態保護還是值得的。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手裏搞沒了。”
總書記特別強調,“長江禁漁也不是把漁民甩上岸就不管了,要把相關工作做細做實,多開發就業渠道和公益性崗位,讓漁民們穩得住、能致富。”
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對三省一市的負責人説:“長三角地區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不僅要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態保護和建設上帶好頭。”
巢湖,是安徽防汛救災的又一個主戰場。由於連續超警戒水位,合肥面臨巨大危險。合肥市主動啟用巢湖周邊的生態濕地蓄洪區,上攔、下排、邊分、固堤,有效緩解了合肥市的防汛壓力。
在合肥市肥東縣十八聯圩生態濕地蓄洪區巢湖大堤羅家疃段,習近平總書記詳細了解巢湖防汛救災和固壩巡堤查險工作。他強調,要堅持生態濕地蓄洪區的定位和規劃,防止被侵佔蠶食,保護好生態濕地的行蓄洪功能和生態保護功能。“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寶貝,是合肥最美麗動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態濕地保護好,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
大堤上戰旗獵獵,防洪沙袋一眼望不到頭,防汛救災一線人員和依然堅守在一線的部隊官兵整齊列隊。他們身後,八百里巢湖蔚為壯觀。
三位犧牲同志的家屬,站在隊伍最前面。陳陸、甘磊、帖克艷,就在這個夏天,他們在防汛救災中譜寫了悲壯的英雄之歌。
習近平總書記神色凝重,走上前向三位犧牲同志的家屬一一問候。
他深情地説:“你們的親人也是我們的親人,是祖國和人民的親人,他們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每當危難時刻總有英雄挺身而出,這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體現。你們要把工作生活安排好,保重身體,以最好的方式來告慰他們。”
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家表示親切慰問,並向全國奮戰在防汛救災一線的同志們致以誠摯的問候。他關切地説:“汛情還在繼續,黨和政府一定要關心關愛奮戰在第一線的同志們,特別是他們的飲食、休息,有的同志身上起了燎泡,有的腳上發炎化膿了,要關心他們的安全和健康。”
二、下好先手棋,開創發展新格局
4%的國土面積,不到10%的人口,創造了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在全國經濟版圖中,長三角地區是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
面對長三角地區負責同志,總書記開宗明義:“在當前的國內國際形勢下,要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詞,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
“一體化”在歷史的厚重積澱中謀勢醞釀,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中投子佈局。曾在長三角地區工作過的習近平總書記回憶:“我也曾深入思考和積極推動長三角發展的問題。”
那時候,滬蘇浙一體化大勢漸明,首次長三角發展座談會就由習近平任職的浙江省擔任“東道主”。鄰省的安徽也舉目瞻望。安徽省負責同志風趣地説:“那時候我們是旁聽生。在總書記批准和推動下,我們變成了插班生,現在成為了正式生。”
笑聲裏,習近平總書記娓娓道來:“當時主要考慮是拉兄弟一把。從安徽來講,加進來後,就猶如種地,改良了土壤和墑情,加上優質的種子,莊稼就長旺盛了。”
從區域實踐到國家擘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勢如破竹。2018年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宣佈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年後,《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出爐。
一年一個大手筆,一年一個大臺階。這次座談會開啟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又一個“加速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謀劃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要站在兩個大局的高度上看,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中央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定位是“一極三區一高地”:“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高品質發展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改革開放新高地。”
“在當前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深入分析國內國際形勢作出的重大判斷,也是一個長期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
二季度,長三角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三省一市地區生産總值由一季度的下降5.7%轉為增長0.2%,經濟總量佔全國比重由上年底的23.9%提高到24.2%,在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上走在全國前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在上海市委負責人發言時,習近平總書記詢問:“現在進博會籌備進度怎麼樣?”
“企業展位比上一屆還多了6萬平方米,疫情有影響,但誰都不願意放棄中國這個大市場。”
江蘇、浙江、安徽的負責人也彙報了進出口貿易和外來投資繼續增長的情況,他們講述了共同的感受:國外看好長三角、看好中國經濟發展的預期沒有改變。
一體化和高品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兩個關鍵詞。
一體化旨在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有利於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
“斷頭路”,過去的一個老大難問題。挨著的兩個縣,分屬兩個省,各自規劃不同,難以一體建設,通車前繞路走得花40分鐘,通車後為5分鐘。一體化潛力巨大。
高品質發展,長三角地區最有條件、最有能力率先實現,在全國發揮示範作用。這也是國家交付給長三角的一份沉甸甸責任。
高品質發展,關鍵在創新驅動。
“新中國成立後很長時期內,上海産品和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支撐了全國經濟建設。今天,上海和長三角區域不僅要提供優質産品,更要提供高水準科技供給,支撐全國高品質發展。”總書記對上海和長三角地區寄予厚望。
一位省市負責同志講述了當地中小微企業的“意外收穫”:“過去沒有機會和國際化大企業合作的省內小企業,現在紛紛接到國內的‘橄欖枝’,反而多了發展契機。”
習近平總書記感觸頗深:“創新驅動發展,我們有主力軍、集團軍,有時候也要靠中小微企業的‘一招鮮’,要支援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
前一天,他調研了安徽創新館。新技術、新材料、新産品、新産業薈萃。剛剛融入長三角的安徽,這些年來創新成績突出。“安徽要實現彎道超車、跨越發展,在‘十四五’時期全國省區市排位中繼續往前趕,關鍵靠創新。要繼續夯實創新的基礎,鍥而不捨、久久為功。”
馬鞍山市是安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前沿陣地,因鋼而設、因鋼而興。馬鋼是這座城市的亮麗名片。
60多年來,馬鋼創造了我國鋼鐵行業的許多“第一”,具有光榮的歷史,但新時代馬鋼發展也面臨許多新挑戰。2019年末,馬鋼和寶武集團實施戰略重組,更名為中國寶武馬鋼集團,一躍成為世界級鋼鐵企業。
優質合金棒材車間裏,鐵花飛濺,一片忙碌。習近平總書記從馬鋼看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和區域合作的巨大潛力:
“希望你們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特別是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能夠把握機遇、順勢而上,和長三角有機銜接,進一步發展壯大。機遇就在你們手裏。”
總書記叮囑安徽的負責同志,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城市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營商環境建設,暢通與長三角中心城市連接的交通網路,提高生産生活便利化、舒適化程度,更好吸引和承接長三角地區資金、技術、産業、人才等的轉移。
座談會持續了3個多小時。大家談成績、説問題、謀共識、獻良策,意猶未盡。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更是給長三角發展指明瞭方向。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是一日之功,我們既要有歷史耐心,又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既謀劃長遠,又幹在當下。三省一市和有關部門要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大膽突破。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十四五’時期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實施方案,不斷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三、永遠做忠誠的人民服務員
在近百年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中,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根本原因是始終堅持和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不論走到哪個地方,講得最多的是老百姓的事。在王家壩閘和蒙洼蓄洪區,他最關心的是受災群眾生産生活恢復和困難群眾就業情況;在馬鞍山薛家洼生態園,他諄諄叮囑要保障退捕漁民上岸後能夠穩得住、能致富。
他走進巢湖之濱的渡江戰役紀念館,更是有著特殊的寓意。
71年前,解放戰爭最後一場大戰役即將在長江邊展開。為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江,國民黨軍隊把沿岸的船隻強行拉往江南,來不及拉走的就地破壞或沉入江底、湖底。在人民群眾支援下,僅半個月時間,人民解放軍就徵集到1萬餘只船、2萬多名船工,人民解放軍一舉突破國民黨反動派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感慨:“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這個根,永遠做忠誠的人民服務員。”
在聽取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總書記再次強調人民的力量。“鄂豫皖蘇區能夠28年紅旗不倒,新四軍能夠在江淮大地同敵人奮戰到底,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能夠站住腳、紮下根,淮海戰役能夠勢如破竹,百萬雄師過大江能夠氣吞萬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們黨同人民一條心、軍民團結如一人。”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汛救災鬥爭再次表明,只要我們黨始終為人民執政、依靠人民執政,就能無往而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