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贏了嗎?》作者馬凱碩:發展中美雙贏關係也符合美國的利益

2020-08-23 14:13: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國際論壇對話

《中國贏了嗎?》作者馬凱碩:發展中美雙贏關係也符合美國的利益

  馬凱碩

  (Kishore Mahbubani)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研究員。其新著《中國贏了嗎?——中國對美國優先的挑戰》最近由紐約公共事務出版社出版。

《中國贏了嗎?》作者馬凱碩:發展中美雙贏關係也符合美國的利益

  丁一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丁一凡:美國控制不住新冠病毒的傳播,轉而把中國當作矛頭目標,目的是要轉移人們的注意力,儘管這一意圖不可告人。中美關係的變化會給新冠肺炎疫情後的世界秩序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馬凱碩:與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尚未結束,疫情仍在肆虐。在這場戰鬥中,我們看到了兩個相互矛盾的衝動。一方面,包括歐洲、中國、日本和印度等世界主要國家在內的整個全球社會都希望將他們的注意力和資源集中在應對疫情上。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年來世界經歷的最大的健康和經濟危機。因此,沒有國家跟隨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加大了與中國的地緣政治競爭,這是不明智的,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是中美共同的敵人,兩國應暫時停止競爭,集中精力抗擊疫情。可悲的是,這種明智的做法將不會發生,因為美國兩黨候選人都正試圖通過指責中國來贏得選票。我預計,在11月前美方對中國的指責不會減少。

  丁一凡:中美互相關閉了兩個領事館,外交摩擦似乎正在升級。對此您如何看待?

  馬凱碩:最危險的時期是從現在到11月,因為特朗普政府的某些成員可能認為中美之間的有限衝突有助於特朗普的連任。這是非常危險的想法。

  丁一凡:中國現在已基本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恢復了經濟活動。美國控制不住疫情,但卻不顧一切地要開放其經濟。您如何看待這兩種心態?

  馬凱碩:在與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各國必須同時致力於挽救生命和挽救生計。由於特朗普總統想要爭取連任,因此他需要儘快結束由疫情引發的美國經濟衰退。

  重啟經濟,他可以立即宣佈美國完全停止對華貿易戰,並呼籲雙方取消已施加的所有關稅,從而極大地刺激美國經濟和美國股票市場。他還可以補充説,美國將與中國合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但目前美國國內的涉華政治環境十分惡劣,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在攻擊中國,所以這樣的舉動似乎是不可能的。

  現在,美國那些負責任的人應該站出來説,美國政府幫助美國人民的最好方法就是停止和扭轉與中國的貿易戰。

  丁一凡:在與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中國向許多國家提供了急需的醫療用品。但是美國認為它自己過於依賴中國,一些政客(議員和特朗普政府官員)強烈要求與中國脫鉤,試圖迫使美國公司從中國撤回。您認為,外國公司與中國脫鉤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外國公司遷出中國並與中國脫鉤,世界經濟將會如何發展?

  馬凱碩:確實,美國有不少聲音呼籲美國與中國脫鉤。但是,這些呼籲脫鉤的聲音正在犯我寫的書——《中國贏了嗎?——中國對美國優先的挑戰》中描述的重大戰略錯誤。美國的戰略思想家亨利基辛格博士2018年3月在紐約與我會面時傳達的重要資訊是:“美國正在犯一個重大的戰略錯誤,它在與中國展開競賽,而事先卻沒有制定與中國打交道的全面和全球戰略。”

  要求與中國脫鉤恰恰反映出美國缺乏這種戰略。美國許多大型公司,如波音公司、通用汽車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和蘋果公司等若與中國脫鉤,將遭受苦難。

  這裡必須強調一個關鍵點。呼籲脫鉤的美國聲音認為,如果美國企業與中國脫鉤,中國經濟將崩潰。這是一個巨大的妄想,反映出這些美國人對中國的悠久歷史缺乏了解。同樣重要的是,由於世界上有更多的國家願意與中國做生意,比願意同美國做生意的還要多,因此試圖與中國脫鉤的美國企業將發現自己會與世界脫鉤。這將傷害美國企業。美國方面應該聽從亨利基辛格博士的建議,並對美國的長期利益進行全面的戰略評估。

  丁一凡: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經濟癱瘓,並使本已脆弱的美國和歐洲經濟陷入衰退。您認為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經濟衰退會成為長期趨勢嗎?美聯儲和其他中央銀行採取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加上保護主義的回歸,是否會導致“滯脹”捲土重來?

  馬凱碩:對某些問題的誠實回答是説“我不知道”。我認為,的確,世界上沒有人,甚至是世界一流的經濟學家,知道歐洲和美國採取的超寬鬆貨幣政策的短期或長期後果。從理論上講,它可能導致通貨膨脹或滯脹。但是沒人確切知道。

  我們所知道的是,促進長期經濟增長的最佳方法是著眼于經濟基本面:提高工人的生産率,促進創新和開拓新市場。就像2009年4月于倫敦舉行的G20峰會那樣,在世界上所有主要經濟體之間協調經濟政策是明智之舉。

  所有關鍵決策者都應該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在過去的50年中看到了人類福祉的最大進步?答案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了國際貿易。中國成功實施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減貧計劃,這充分證明了國際貿易的重要性。因此,美國應從當前滑向貿易保護主義的道路上退回來,並再次促進開放的國際貿易。的確,許多工人將不得不接受再培訓,一些行業可能遭遇“創造性的摧毀”。但是總的來説,所有國家都會從中受益。

  丁一凡:自進入21世紀以來,亞洲一直是全球經濟中最具活力的地區。現在,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對全球化産生較大影響,開啟一輪新的逆全球化進程。這對亞洲經濟會産生什麼影響?您認為如果出現全球衰退,亞洲經濟能在世界舞臺上扮演什麼角色?

  馬凱碩:亞洲經濟體的回歸,特別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大經濟體的回歸,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發展之一。亞洲經濟體,尤其是東北亞和東南亞國家,絕不能跟著美國和歐洲一些人走向逆全球化。相反,我們應該繼續推動全球化。

  習近平主席2017年1月在達沃斯的演講中説,中國的成功是因為它跳入了全球化的“廣闊海洋”,這是對的。正如他説的那樣,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於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遠不敢到大海中去經風雨、見世面,總有一天會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國勇敢邁向了世界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嗆過水,遇到過漩渦,遇到過風浪,但我們在游泳中學會了游泳。這是正確的戰略抉擇。

  由於亞洲經濟體,特別是東亞經濟體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我們現在有責任從政治上和知識上領導全球化的發展。如果我們這樣做的話,東亞經濟體將仍然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這將確保21世紀給我們的人民帶來和平與繁榮。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3日 08版)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