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半年消費扶貧過百億
這些天,來自湖北十堰的扶貧企業負責人陳初葵忙著四處聯繫貨源,北京需求量大,貨有點供不上來了。自從本市首座扶貧超市正式營業以來,綠色優質的扶貧農産品與首都市民的“菜籃子”便聯繫得越來越緊密。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菜籃子”,一頭連著貧困群眾的“錢袋子”。近年來,北京積極創建消費扶貧示範城市,將受援地的優質農特産品與首都大市場有效聯結,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既豐富了“菜籃子”,又鼓起了“錢袋子”。去年,全市消費扶貧總額達177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銷售扶貧産品106.96億元,帶動受援地27萬貧困人口增收。
“首創精神”打造消費扶貧範例
顧名思義,消費扶貧是社會各界通過消費來自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産品與服務,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一種扶貧方式。簡而言之,就是“以購代捐”,促進受援地脫貧。
位於南三環草橋的北京消費扶貧雙創中心,展示著北京扶貧支援協作8省區90個縣的扶貧産品,被譽為“永不落幕的扶貧産品展銷會”。從去年1月開館至今,這座場館線上線下大宗銷售額累計突破6.5億元,前來參觀、採購的市民超百萬人次。
西藏當雄的冰川水、河北阜平的焦棗茶、湖北十堰的魚糕……消費扶貧雙創中心的成立,讓這些過去只能在原産地買到的産品擺上了北京市場的貨架。7月28日,本市首家扶貧超市開門迎客,進一步拓寬了扶貧産品的銷售渠道。
“今年有疫情,但我們的銷售不降反升!”雙創中心湖北館負責人陳初葵難掩興奮地説。今年上半年,十堰扶貧産品在京銷售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僅“十堰禮物”大禮包,就賣出去了3萬多個。這兩天,他正為貨源供不上而發愁。北京消費扶貧的濃厚氛圍,給了他克服困難的信心。
近年來,北京發揚首創精神,在全國率先建成消費扶貧雙創中心、率先發佈《北京市消費扶貧産品名錄》、率先發行第一張消費扶貧愛心銀行卡……日前,北京消費扶貧雙創中心被國務院扶貧辦評為“全國消費扶貧示範單位”,為全國開展消費扶貧提供了範例。
建立長效機制破解“銷售難”
除了雙創中心,還有更多的消費扶貧渠道將受援地的優質農産品與首都大市場有效聯結,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是北京消費扶貧工作面臨的大課題。
“保定有好貨,北京不知道。”北京挂職幹部、保定市政府副秘書長馬東感慨,保定距北京只有150公里,但在北京,保定農産品卻沒什麼存在感。一提保定,大多數北京人只知道驢肉火燒。
在北京挂職團隊的推動下,保定版的“消費扶貧雙創中心”——保定市扶貧産品直供北京採購基地掛牌成立,為保定8個受援縣的扶貧産品提供了集中展示的平臺。北京企業到保定採購扶貧産品,可以一站式購齊;保定的扶貧産品直供北京後,可以直接送到社區和門店。更重要的,盲目生産如今變成訂單式生産,農産品滯銷的“老大難”問題也迎刃而解。
今年,市扶貧支援辦等部門印發《北京市2020年消費扶貧行動方案》,繼續開展消費扶貧“七進”活動,大力推動“網際網路+”消費扶貧,在本市大型農産品批發市場中設立受援地區扶貧産品銷售專區。北京市扶貧支援辦會同北京市16個區、各受援地區製作了《北京市消費扶貧産品名錄(2019年版)》,名錄包括2106種産品、514家供應商,涉及北京市受援地區90個貧困縣,帶動當地建檔立卡貧困人數276693人。此外,全市還將布設約1萬台消費扶貧專櫃,使扶貧産品離首都市民更近。
消費扶貧帶動扶貧産業升級
北京常住人口超2000萬,是一座特大型消費城市。把受援地農産品賣到北京,不但需要平臺和渠道,也要靠品牌。而大部分扶貧産品,缺少的偏偏是品牌加持。
北京消費扶貧雙創中心開業之初,入駐扶貧企業200多家,能夠上架銷售的商品卻不多。在受援地,許多扶貧産品沒有品牌甚至沒有包裝,不具備進入北京市場的資質。
從2018年開始,首農玉樹公司手把手地幫助當地扶貧産品打造品牌,推動玉樹牦牛、玉樹黑青稞、扎什加羊等優質農特産品進京。如今,“首玉”品牌已經成為優質牦牛産品的代名詞。
在河北張家口,北京挂職幹部助力當地註冊了“京西宣府”“中都農臻”“洋河古韻”等一系列農特産品公共品牌,幫助中小規模的扶貧企業提升産品品質,增加産品附加值。以一袋250克的花生米為例,有品牌、有包裝的比散裝的貴了3塊多。
在內蒙古太仆寺旗,京蒙雙方從去年開始共同舉辦“我在太旗有只羊”認養活動,通過創新消費扶貧形式撬動當地旅遊發展,將認養活動做成了品牌。隨著消費扶貧的深入,扶貧産品已不限于農特産品,民俗旅遊、鄉村民宿已經成為消費扶貧新的門類。
扶貧産品多賣一分錢,貧困戶就能多一分收入。消費扶貧已不僅僅是“以購代捐”,還推動了受援地的産業振興。扶貧産品標準化、品牌化之後,有利於扶貧企業在市場上立穩腳跟,從而持續地帶動貧困群眾增收。這不啻于在受援地種下了一棵“搖錢樹”。
目前,消費扶貧已成為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大力實施消費扶貧,不僅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還有利於增強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實現貧困地區産業持續發展。在北京,“購買一份扶貧産品、獻出一份首都愛心、幫扶一戶貧困家庭”已形成精準扶貧的良性迴圈。(本報記者 王琪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