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品質發展的“綠色”引擎
風中搖曳的枝葉在陽光映照下投下濃密的樹蔭,高大筆直的白樺樹整齊地挺立;鋼軌上隆隆的車輪聲,與電線上閃爍的火花交織在一起;遠處,一列有軌電車緩緩駛來,又輕輕駛去……
這列開在吉林長春土地上、低調行駛了70餘年的54路有軌列車,跨越時空見證城市變遷,是風景也是歷史。
車窗外的城市日新月異,車輪下的青草翠色依然,頭頂的樹冠繁茂依舊。
北國春城,曾經的“鐵銹地帶”,如今堅持“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的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打造“綠色引擎”推進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長春考察時再次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施好重大生態工程。”
綠色,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底色。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
何謂綠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一文中指出: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個規律誰也無法抗拒。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1989年1月,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提出,閩東經濟發展的潛力在於山,興旺在於林,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他引用閩東群眾的話“什麼時候閩東的山都綠了,什麼時候閩東就富裕了”來説明發展林業是閩東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
如今,森林覆蓋率66.8%,連續41年保持全國第一;水、大氣、生態環境品質常年保持全優;在2019年中國工程院發佈的全國生態文明指數中排名第一;萬元GDP排放強度僅為全國一半……福建矢志不移走綠色發展新路。
面對如何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兼顧的問題,早在十五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就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時至今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時隔十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浙江余村,這裡已經完美蛻變成國家4A級景區。2019年,全村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796億元,是遠近聞名的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明年我國將開始實施“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在這個特殊節點,總書記赴浙、陜、晉、寧、吉的五次考察行程和重要指示都鮮明傳遞了定力、信心和決心: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綠色映底蘊,山水見初心。一系列科學論斷,不斷在基層得到鮮活印證:
——浙江杭州西溪濕地正全力打造人民群眾共用的綠色空間,探索一條濕地保護與利用雙贏的發展之路;
——因茶致富,因茶興業,陜西平利縣20萬畝茶園,創造出的茶飲産業年産值已經超過10億元;
——汾河水又嘩啦啦,山西太原先後啟動治理工程,使“九河”重現一碧萬頃;
——立足河與山,寧夏走對路子,邁開步子,繪就出高品質發展“綠色藍圖”;
——發展綠色農業,吉林不斷做綠色的“加法”、污染的“減法”,走出一條速度快、品質高、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新路;
…………
眼下,既守住了“綠水青山”,也收穫了“金山銀山”的地區越來越多。在中國,綠色發展已不只是一種理念,更昭示著向高品質發展的轉變,對提升百姓生活品質有著重要意義。
隨著“十三五”規劃進入收官之年,新的五年計劃編制工作已經開啟。
今年4月,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試點工作啟動,首次嘗試“開門編規劃”。
《長江保護法》等法律、標準修編提速;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編制全面鋪開;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開始試點,綠色經濟政策越來越接地氣……
日前,籌備已久的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正式設立。作為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第一支國家級投資基金,它將重點聚焦長江經濟帶沿線的綠色發展,重點支援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生態修復和國土空間綠化、能源節約利用、綠色交通、清潔能源等領域。
今日之中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力十足。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