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新基建注入強動力(新基建的創新密碼(上))

2020-06-08 10:1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圖為中國電信六安分公司工人正在安裝、調試5G基站設備。

  新華社發

  近期,新基建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新基建具體內涵是什麼,新在哪兒?如何建好用好新基建?本版推出“新基建的創新密碼”兩篇報道,敬請關注。

  ——編 者

  目前,中央對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接連作出重要部署,多地推出了許多投資和建設計劃,科技行業特別是數字型科技公司紛紛參與新基建。

  新基建為何受到如此關注?為何要選擇此時按下“快進鍵”?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相關專家。

  新基建新在哪兒

  新基建主要指以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資訊數字化的基礎設施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此前,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並將聯合相關部門研究出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指導意見,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按下“快進鍵”。

  什麼是新基建?它與傳統基建相比有哪些不同?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徵,對國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指‘鐵公機’,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等建設項目,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新基建則主要指以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資訊數字化的基礎設施。”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説。

  傳統基建解決了物和人的連接,公路、機場的修建,給區域帶來繁榮的商業。數字化新基建則解決數據的連接、交互和處理。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等新技術,作為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將給産業升級帶來更大的空間,推動形成新的産品服務、新的生産體系和新的商業模式。

  鐵路和高速公路是工業時代的基礎設施,資訊時代,更多體現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算力、演算法等基礎設施能力。北京百分點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蘇萌形容,從要素上説,如果説數據要素是“石油”,新基建就是“油井和輸油管道”,那麼數據智慧就是“煉油技術和設備”;數據智慧把資源加工成可使用的、高價值的産品和服務。

  中國航太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紅衛表示,我國的基礎建設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建立能源與工業品生産體系和生産能力為主要目標,第二階段以提升“流通能力建設”及“城鎮化建設”為主要目標。目前所處的第三階段以提供産業治理、資訊治理、生態治理和安全治理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為主要目標,其中重點包括了資訊治理基礎設施。

  阿里巴巴副總裁劉松認為,新基建是對基礎設施的創新,可以推動創造新服務、新業態。它可以改變科學研究、研發設計、供應鏈協同的基本模式。比如,在生産過程中建立基於數據創造的新價值網路,可以實時把消費者需求傳遞給生産側。這種數字基礎設施可大幅提升全要素的經濟效率。

  劉松説,未來10年是新型基礎設施的“安裝期”。當前,以5G、數據中心、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為基礎,形成了包括購物、出行、娛樂、政務、智慧製造等各類數字平臺,這些平臺又是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此外,“鐵公基”在內的傳統基礎設施經過數字化改造形成融合型基礎設施,加上3D列印、智慧機器人、AR眼鏡、自動駕駛等科技,新型基礎設施將是一個全新的技術圖景。

  新基建有啥用

  先進的智慧科技跟産業深度融合,新基建將加速金融、製造、能源等傳統行業的智慧化變革

  運用大數據技術搭建疫情傳播模型,對病毒的傳染源、傳播速度、傳播路徑、傳播風險等進行快速評估和預測;人工智慧遠端問診、輔助診斷、影像分析,有效降低醫護人員近距離接觸感染的風險,大幅度提高診斷效率;眾多企業免費開放算力,支援病毒基因測序、新藥研發等工作,幫助科研機構縮短研發週期……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工作中,健康碼、線上網課、智慧零售等新事物、新業態的背後,是5G、大數據、人工智慧、超級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投入應用,展現了新型基礎設施的強大支撐作用。

  新基建把先進的智慧科技跟産業深度融合,將加速金融、製造、能源等傳統行業的智慧化變革。

  在能源行業,風力發電的風場多分佈在偏遠地區,工程師團隊則常駐異地研發中心,很難對風機設備進行現場運維。由於大型風電設備內部結構複雜,風場本地管理人員往往無法很好地預測故障和維護,造成設備維護成本居高不下,運營成本也難以降低。“工業網際網路結合雲計算和物聯網技術就可以幫助解決這樣的難題,降低運營和維護成本。”聯想集團副總裁喬健説。

  在航太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在助推數字化轉型方面也同樣發揮重要作用。中國航太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一家位於貴州的航太電器公司,以航太雲網為平臺,實現了從行銷簽約到研製排産,從供應鏈及製造再到結算和售後的全流程、自動化和智慧化,解決對市場多樣性需求做出敏捷反應的問題。“目前該公司年訂單量數以十萬計,每天最多可處理2000份訂單,可以應對各種個性化産品的單件、小批量生産需求,實現效率、品質和效益同步提升。”高紅衛説。

  新基建還能夠拉動基礎産業尤其是資訊技術産業的升級發展,既帶動産業本身擴大規模,也能促進産業鏈上下游發展壯大。

  以5G為例,5G網路建設不僅涉及大量的工廠、基站、供電等基建投資,還將帶動工廠改造、建設運營、系統升級、技術培訓等各行業轉型升級。據中國信通院預測,到2025年,5G網路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累計帶動相關投資超過3.5萬億元。

  有專家指出,新基建還將推動基礎研究的深入,促使雲計算、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晶片等領域取得更多成果,有助於科技領域補上短板。

  為何此時按下“快進鍵”

  既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客觀需要,也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與産業變遷大趨勢基礎上作出的戰略抉擇

  近年來,我國一直致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産業優化升級。新基建的謀劃佈局早已展開,為何要選擇此時按下“快進鍵”?

  專家表示,這一決策既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客觀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與産業變遷大趨勢基礎上作出的戰略抉擇。

  工業和資訊化部資訊技術發展司一級巡視員李穎認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傳統基建投資邊際效益下降和産業滲透率下降的挑戰,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對衝疫情影響、優化投資結構、刺激經濟增長的有效方法。

  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離不開資訊化、數字化、智慧化的強力支撐。澎思科技創始人兼CEO馬原認為,疫情期間線上需求的集中爆發,展現了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帶動社會經濟整體發展的潛力,客觀上也打開了新基建的窗口期。

  潘教峰分析説,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原有基礎設施體系的不適應問題更加凸顯,基於新時代新使命,基礎設施體系也必然要進行戰略性調整。

  加速推動新基建,價值不僅在眼前。5G、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資新基建,實際上是投資未來,服務長遠。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認為,新基建是圍繞科技這一經濟新硬核掀起的基礎建設浪潮,是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大“數字動力”,為高品質發展蓄能。

  “從長遠看,新基建是強基礎、利長遠的戰略性、先導性、全局性工程,既要著眼長遠,又不能脫離國情,要量力而行。”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萬勁波説。

  高紅衛表示,參與新基建的企業也要有能力、有決心、有耐心,要做專業對口的事,著眼長遠,保障新基建的速度和品質。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08日 19 版)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