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攤上的“中國經濟”】推動餐飲業快速回血 路邊攤成效顯著
央廣網北京6月1日消息(記者劉倩茹)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為復蘇經濟、重振餐飲,各地都在問計。最近,中央文明辦明確表態,不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地攤經濟”獲得鼓勵,有其現實的考量。在釋放政策善意的同時,也隱含了“小吃小喝”的潛在市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推出系列報道《路邊攤上的“中國經濟”》,從微觀民生看經濟活力與潛力。6月1日推出第一篇:推動餐飲業快速回血,路邊攤成效顯著。
“地攤經濟”被鼓勵 四川成都餐飲業加速回血
“馬上就好了,馬上就來,還有2分鐘……”在四川成都的黌門街上,川菜館老闆姜韓正在忙碌著。此時,店外的8張桌子已經坐滿了客人,呈現出了一片熱鬧的市井煙火氣息。
這家川菜館外熱鬧的場景只是成都眾多街道中的一個縮影。作為全國第一個允許佔道經營擺路邊攤的大城市,成都早在今年3月中旬,就推出了“五允許一堅持”政策,其中包括允許設置臨時佔道攤點攤區,允許臨街店舖臨時越門經營,允許流動商販販賣經營等。
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地攤經濟”在連接大眾日常消費需求的同時,也推動著餐飲業的快速回血。姜韓説,餐桌可以擺在戶外了,店裏的營業額也開始提高了。姜韓表示:“餐桌能擺到外面來了,一是吸引客人,二是外面涼快。我們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去年一天營業額1000元,現在營業額能達到(一天)2000元。”
最近,成都又升級出臺了城市管理“八項機制”,包括攤點攤區設置引導機制、商販攤主榜樣示範機制、商販攤區擇優拓展機制等,從服務保障、正向激勵等維度,推動佔道經營更規範有序,城市消費更活躍。四川省成都市城管委副主任何汝雲介紹,目前,成都的餐飲業復工率已經達到了98%。何汝雲説:“成都這塊的煙火氣、市井氣更濃了,消費者的信心也更足了。到目前為止,全市設置的臨時佔道攤點、攤區2234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的點位是17748個,中心城區的餐飲店舖復工率超98%。”
“地攤經濟”漸熱 商戶生意回暖
“地攤經濟”獲得鼓勵。目前,除了四川成都,浙江杭州、河南許昌等地也都已經允許在不影響疫情防控、不妨礙居民生活、不擾亂市容環境秩序的情況下,擺攤經營,助力商戶恢復經營和經濟復蘇。
在河南許昌,為了讓流動攤販規範經營,許昌市增加開放一批背街小巷,讓流動攤販們在道牙以上區域經營。統計顯示,最近2個月裏,已經有將近20家曾經的流動攤販在文化路中段的便民服務點安了家。從事火鍋食材生意的蘭紅利就是其中之一。蘭紅利説:“生意比疫情期間強多了,給咱們提供的這個平臺挺衛生、挺乾淨,下雨可以挪進去,非常好。”
“小吃小喝”潛力大 餐飲業活力盡現
政府在變“堵”為“疏”,釋放政策善意的同時,也激發了“小吃小喝”的潛在市場。餐飲業也正在“流動”起來,釋放出新的活力。
最近一段時間,山東濟南的不少夜市先後開放了,攤主們騎著電三輪,戴著口罩集體出攤,其中有煎餅攤,有鮮榨果汁,還有東北烤冷面、鐵板魷魚,而食客們正在大快朵頤。
這樣的熱鬧場面還出現在了上海、天津、杭州多地的夜市裏。食客們的胃被流動攤位滿足了,餐飲業紅火多了,商戶們的錢包也鼓起來了。
商戶:開業以後,每天的桌數能有120桌,營業額有4萬多塊錢。
商戶:在允許出店經營的情況下,至少每天都在3萬塊錢以上;現在有77桌了,估計兩萬七八千塊錢是沒問題的。
商戶:整個銷量對我們來講是平穩有提升的,我相信一定會很好的。
“地攤經濟”成為促進消費增長的重要抓手
截至5月中旬,我國的住宿和餐飲業復工率達到87%左右。在推動餐飲業快速回血的過程中,路邊攤將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説,“地攤經濟”是促進消費增長的重要抓手。趙萍表示:“從當前來看,消費快速回暖是我們當前工作的一個重要著力點。今年1—4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8萬億元,其中65%是由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貢獻的,這些主體實際上就是當前地攤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從長遠發展來看,這個舉措可能會成為一個長期措施,從而成為促消費增長的重要抓手。”
央廣短評:小地攤 大民生
有網友説:如果要拍中國版的《深夜食堂》,路邊攤、大排檔將是最合適的場景之一。在沉寂了幾個月後,如今,路邊攤正在逐步回歸。一個個香氣四溢的攤位前,食客的腸胃得到滿足、靈魂得到安撫,城市也更有煙火氣。而從長遠來看,小地攤背後的“地攤經濟”連接著就業、消費等大民生,各地為“地攤經濟”鬆綁,讓食客有了更多、更實惠的選擇,也讓攤主們重新走上了他們的“崗位”,錢包逐漸鼓了起來,小地攤也不斷釋放出巨大的經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