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實事求是,以信心與定力共克時艱
今天,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細心的人發現,這份“疫情背景下的特殊報告”是改革開放以來篇幅最短的,只有萬字出頭;報告內容是時間跨度最長的,不僅回顧了2019年的工作,還報告了今年以來抗擊疫情、經濟運作等工作。
儘管報告篇幅較短,但全是幹貨、實貨,最大限度彰顯了務實、體現了實幹。正如許多網友共同的心聲:“困難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動搖,幹勁不能鬆懈。”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對全年經濟增速不設具體目標。有網友疑惑,不設具體目標,怎麼做目標管理、預期管理?政府工作報告給出的解釋是,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確如所言,從外部風險來看,疫情對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形成較大衝擊,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蕩,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從國內來看,內外需求下降導致經濟迴圈受阻,行業企業運作困難較多,社會民生領域面臨較大挑戰。在不確定性加大、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增多的情況下,確立一個目標並不具備指導意義,反而會影響宏觀政策的精準度、靈活度。
不對經濟增長目標作量化要求,是綜合考慮內外部環境變化做出的重要決定,體現了務實的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這樣做,有利於針對當前面臨的主要矛盾、困難、問題,將工作重心放在抓“六穩”促“六保”任務和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上。“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 “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同時需要明確的是,不提經濟增速量化指標,並不意味著不要經濟增長,保住就業民生、實現脫貧目標、防範化解風險,都要有經濟增長作為支撐。
儘管不設定GDP增長目標,但群眾合理的期待不能忽視。我們看到,無論是“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還是推出“抗疫特別國債”“居民醫保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或是“擴大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規模”“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堅決兜牢基本民生的底線,努力辦好群眾關切的事情,是政府工作報告一以貫之的人民情懷。這樣厚重的民生底色,給予百姓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有利於凝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與定力。
當然,實現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等目標並不容易。儘管當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嚴峻複雜,我國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但是“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對此,我們要深入分析、全面權衡,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推進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工作總體部署,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動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走出一條有效應對衝擊、實現良性迴圈的新路子;向創新驅動要活力,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産業發展,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
全國兩會時刻,每一聲“嘀嗒”都凝聚著智慧與力量。在代表委員的智慧激蕩中,我們要堅定信心,不要被問題和困難嚇倒。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抓住“陡峭輕寒春已回”的勢頭,把握“危中有機天地寬”的機遇,就能努力完成黨中央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