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走秦晉,關注脫貧攻堅三問題
陜西、山西。
一個月內,習近平總書記兩度外出考察,脫貧攻堅都是核心議題之一。從這兩次考察透視出總書記關注的三個問題。
關鍵詞一 産業興
從“小木耳”到“黃花菜”,總書記點讚兩個“大産業”,反映出他對老百姓就業脫貧、興業致富的深切期望。
5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赴山西考察調研。這是習近平在大同市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了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情況。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距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時限越來越近了。習近平總書記此時不僅關注當下任務推進情況,更在謀劃如何實現好穩定脫貧、脫貧與鄉村振興相銜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産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
他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産業扶貧癥結:“發展扶貧産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無恒業者無恒心,可持續的産業發展才能鞏固脫貧成果。
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陜西考察。這是4月20日,習近平在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培訓中心,了解該村發展木耳産業情況。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在大同,當地建起了農業産業園,引入了黃花種植險;金米村,當地修建智慧大棚,搞起直播帶貨;老縣鎮“山上興産業,山下建社區,社區辦工廠”的思路則激活了發展活力。
各地的探索,既是對黨中央戰略部署的貫徹落實,也體現了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坊城新村對鄉親們説,共産黨是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利益的,現在不收提留、不收稅、不收費、不交糧,而是給貧困群眾送醫送藥、建房子、教技術、找致富門路,相信鄉親們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
為民置産,人各安其業。脫貧攻堅,成韆鞦偉業。
關鍵詞二 穩得住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出一山攔。”深度貧困地區大多地處深山、交通閉塞、長期與外界隔絕,是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的硬仗。
4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陜西考察調研。這是習近平在位於商洛市柞水縣的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大同市雲州區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安康市地處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登山則情滿于山,山區百姓的生活狀況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
從秦嶺的山溝溝到雲州的坡梁地,瘠土頑石縱橫連綿,阻擋百姓脫貧增收的腳步。危窯之下,大山之中,基礎條件薄弱,公共服務不足,攻堅戰貧更需要凝聚移山力量,下足繡花功夫。習近平總書記説,“這件事我要以釘釘子精神反反覆復去抓。”
總書記在陜西和山西都考察了易地扶貧搬遷情況。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
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山西考察。這是5月11日下午,習近平在大同市雲州區西坪鎮坊城新村,同搬遷戶白高山一家人坐在炕沿兒上拉家常。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後,總書記又特別關心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的問題。
全面脫貧,承諾如山。攻堅戰貧,愚公移山。
關鍵詞三 保民生
定基壓艙,收官取勝。“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兩次考察,總書記都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辦好民生實事。金米村、老縣鎮、坊城新村已脫貧摘帽。幫助群眾守住脫貧成果,是總書記傾心關注的大事。
在陜西,總書記強調,易地搬遷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加強社區建設很重要。基層黨組織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把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抓好,求真務實,讓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陜西考察。這是4月21日,習近平在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村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範園區,同茶農們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在山西,他指出,實實在在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兜住民生底線,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快補齊這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衛生體系方面的短板弱項,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
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陜西考察。這是4月21日,習近平在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同搬遷戶汪顯平一家圍坐在一起拉家常。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接下來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而千千萬萬個基層“堡壘”是最堅強、最可靠的保障。
問冷暖,保生活之基。富百姓,穩大國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