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鬆綁頻“變卦” 專家:各類炒房需求仍被管控
原標題:樓市鬆綁頻“變卦”房住不炒思路未變
降首付等調控政策現“一日遊”,專家:各類炒房需求仍被管控
深圳嚴查“房抵經營貸入樓市”、東莞等地調整公積金貸款政策……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各地密集調控樓市持續吸引著市場的關注。
有機構統計稱,今年以來,全國各地發佈房地産相關調控政策已達百次。其中,降低人才落戶門檻、調整公積金政策、調整限購門檻等“鬆綁”政策成為主流。不過,也有一些地方政策頻現“一日遊”、“兩日遊”。
隨著疫情好轉,近期樓市已現復蘇跡象。華泰證券研報認為,樓市在4月以及二季度修復可以預期,但考慮到疫情對於經濟、居民收入的影響以及疫情的管控可能仍將在中期持續,預計在二季度的修復之後,下半年仍將面對壓力,因此政策改善空間仍將持續。
多地鬆綁樓市,政策“先發後撤”頻現
疫情暴發以來,不少城市促進房地産市場加快回血。本月中旬,蘭州調整了商業地産貸款的首付款比例,由現行的70%調整為50%。東莞市則從3月1日起實施公積金新政,降低了申請最長30年貸款年限的條件。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一季度已經有50城發佈了人才政策。以南京市為例,其4月份發佈的政策進一步降低了人才落戶門檻,本科學歷人才從40周歲放寬到45周歲,40周歲以下大專學歷人員,在南京就業參保半年就可以落戶。有分析認為,人才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地人員在當地市場購房的門檻。
實際上,去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已定調今年的房地産政策走向。會議確定,要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上述多個省市發佈的房地産政策正是因城施策的一種具體體現,但也有一些地方政策發佈之後又撤回。
4月22日,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江蘇淮安放鬆了限購,外地人在淮安購房不再需要提供個稅或社保證明。但僅過了一天,當地就“改口”稱,還在執行以前的政策。而此前山東青島、浙江海寧也有階段性放鬆限購的規定,例如海寧發佈的消息稱,3月25日至4月24日,“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但隨後這些政策很快便被撤回或修改。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告訴記者,已有廣州、濟南、寶雞、駐馬店等7個城市出現政策“幾日遊”的情況。宏觀經濟變化,在因城施策的原則指導下,房地産政策可以調整,特別是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原則下針對剛需及改善住房人群出臺一定的政策,這並不違背樓市調控原則,也不會給市場帶來太大影響,但包括大幅降低首付等在內的鬆綁政策,的確有不妥之處。長遠看,各地城市鬆綁政策的試探依然會頻繁出現。
央行嚴查違規經營貸,嚴控樓市政策不變
當前,並非所有城市政策指向都為鬆綁,其中最典型的是深圳。3月份萬科星城採取線上開盤模式,僅7分30秒,4棟288套特惠房源就全部售罄。3月深圳全市二手住宅均價為59048元/平方米,環比上升0.95%。在業內看來,深圳樓市這輪熱潮,除了個別賣家、仲介人員參與市場炒作外,消費貸、房抵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産市場成了幕後主要推手之一。
4月22日,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等五部門通報房抵貸買房調查情況。其中,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表示,未發現支小再貸款信貸資金通過房抵經營貸形式流入房地産市場的情況;轄區存在個別商業銀行有客戶先全款買房,再以該新購置房産作為抵押申請經營貸的情況,但規模佔比很小。已要求商業銀行對信貸資金是否違規流入房地産領域開展全面排查。
一位地産業分析師告訴記者,有些仲介的説辭偏理論化,實際執行中有難度或風險很大。例如疫情貼息企業貸款沒人敢用來買房,但這些資金弄出來再貸款給別的企業是有可能的。他也提醒,深圳樓市假消息滿天飛,如“零首付買房”等,炒作很容易讓正常購房者失控。
4月23日央行上海總部要求,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嚴禁以房産作為風險抵押。早在4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房住不炒,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從這一表述可以看出儘管第一季度GDP出現了較大幅度下降,但房地産市場依然堅持房住不炒,進一步説明既有房地産調控思路是不變的,各類炒房需求依然要被管控。此外,政策明確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繼續強調了房地産發展的導向,從目前房地産市場來看,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是成交量過快地下滑,所以後續預計穩定市場成交量會成為各地的關鍵點。 (記者 潘亦純 程維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