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萬億元新增貸款投向了哪?——解讀一季度我國金融數據
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 題:7.1萬億元新增貸款投向了哪?——解讀一季度我國金融數據
新華社記者吳雨、張千千
一季度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7.1萬億元,同比多增1.29萬億元,為疫情防控、企業復工復産提供了有力支援。新增貸款主要投向了哪?貨幣政策傳導效率如何?個人消費貸款可有改善?這些引起市場普遍關注。
超八成新增貸款投向企(事)業單位
“近期中信銀行給我們辦理了票據貼現180多萬元,幫我們解決了採購原材料的資金問題。”浙江省余姚市蘭山電機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魯孝良告訴記者,2月中旬復工後,原材料成本上漲一度令企業流動資金緊張。此時多家銀行伸出援手,最終他選擇以2.75%的利率辦理了票據貼現,大大降低了融資成本。
這家企業之所以能較低成本拿到資金,得益於人民銀行再貼現政策支援。人民銀行增加的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以及給銀行2.25%的再貼現利率,讓銀行更有動力和能力支援企業。
“當前貨幣政策逆週期調控效果逐步顯現,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不斷增強。”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在一系列貨幣政策支援下,信貸投放力度和規模遠超去年同期,推動3月新增貸款規模大幅回升。
數據顯示,3月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85萬億元,同比多增1.16萬億元。一季度,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6.04萬億元。
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介紹,一季度貸款主要投向實體經濟,各項貸款新增總量的85.1%投放給企(事)業單位,短期貸款為企業正常經營提供了必要的流動性支援,中長期貸款則為企業復工復産提供了長期資金保障。
專家表示,信貸供給增加與企業融資需求回升,從供需兩端推動了3月新增社融大幅回升,表內、表外融資均明顯增長,企業和政府債券發行速度進一步加快。
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明顯提升
近日,天弘餘額寶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連續多日跌破2%,這不僅關係著個人理財收益,其背後還反映出宏觀層面的一些新變化。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表示,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通過全面降準、定向降準、公開市場操作、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等,為市場提供了合理充裕的流動性,引導市場利率整體下行,貨幣市場基金、結構性存款等市場化的類存款産品利率也隨之走低。
3月份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0.1%,增速大幅回升。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但仍有部分企業“喊渴”。有市場人士擔心,人民銀行釋放的流動性會不會出現局部性淤積。
對此,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分析稱,從“量”上來看,一季度人民銀行通過降準、再貸款等工具釋放長期流動性約2萬億元,而新增人民幣貸款7.1萬億元。也就是説,每1元的流動性投放支援了約3.5元的貸款增長。從“價”上來看,3月份一般貸款利率比去年高點下降了0.6個百分點,今年以來下降了0.26個百分點,明顯超過中期借貸便利中標利率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降幅。
“這説明貨幣政策的效果已傳導到了實體經濟。”孫國峰認為,與國際對比來看,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較高,不存在流動性淤積現象。流動性合理充裕並不是大水漫灌,不論從我國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數量來看,還是從利率來看,都距離“流動性陷阱”很遠。
當前,仍有不少中小微企業面臨現金流壓力、資金週轉困難,渴望得到金融支援。董希淼認為,要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落實銀行盡職免責相關制度,適度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激發銀行放貸積極性。
個人消費貸款出現積極變化
擴大消費是對衝疫情不利影響的重要著力點,這離不開消費金融的支援。3月住戶部門貸款明顯好轉,尤其是個人消費貸款由降轉升,顯示出積極變化。
“住戶部門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消費部門,其信心增強有利於實體經濟恢復增長。”阮健弘介紹,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居民消費信貸大幅減少,但3月情況發生了變化,當月新增個人消費貸款6094億元,扭轉了2月份凈下降的走勢。其中,個人住房貸款新增3472億元,其他消費貸款新增2622億元。
業內人士看來,除了消費信貸領域出現積極變化,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全面推進復工復産,企業生産經營中的資金需求也逐步增多,3月份企業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開始明顯恢復,説明我國經濟在邊際改善。
“隨著政府推動重大項目投資計劃逐步開工,相應的貸款需求也會快速增長。”阮健弘表示,從人民銀行的銀行家問卷調查結果來看,二季度貸款需求預期指數是83.1%,比一季度高17.1個百分點。
專家建議,未來信貸投向應進一步加大對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新基建、民生工程等領域的支援力度,支援居民消費升級,提高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信貸佔比,不斷優化信貸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