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社會協同助力疫情監測

2020-03-19 10:48: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公共衛生體系一般分為預防、預警、響應、恢復等核心功能。我們有必要秉持社會力量協同理念,構建起基於專業化的監測檢測體系

  如果説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那麼公共衛生體系無疑是其中的一道難題,它是為保障人們健康所採取的集體行動,具有平等性、合作性和預防性特徵。

  傳統社會複雜程度較低,對疫情防控的協調性要求不高。然而,在現代社會,工業化、城鎮化、全球化帶來了系統性風險,公共衛生資源、資訊分佈十分離散,單一主體難免遭遇“孤掌難鳴”的尷尬。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社會力量參與疫情防控,要加強組織引導、暢通渠道、鼓勵支援。

  事實上,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發達國家就倡導以跨部門協同方式解決公共衛生難題,其特徵是在承認行政主導的基礎上,通過正式且清晰的制度安排,引導社會組織、企業、社區、公眾等多元主體參與,提高公共衛生決策和服務提供的效能。

  公共衛生體系一般分為預防、預警、響應、恢復等核心功能,此次疫情暴露出前期監測預警存在的短板。所謂監測預警,就是對潛在的系統性風險提前拉響警報。以新發傳染病為例,即便是專業人士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確定病原體、傳播規律、致死率等。因此,我們有必要秉持社會力量協同理念,構建起基於專業化的監測檢測體系,避免單個渠道預警失靈時,整個公共衛生體系都無法作出及時反應。

  首先是專業組織自律解決科學難題。要避免行政邏輯主導專業機制,防止科學問題行政化。例如,國外經驗是醫師協會等專業組織通過會員章程對執業醫師病例報告行為提出要求,惡意瞞報者將接受懲戒。這類專業組織每年都培訓呼吸科臨床醫生,提升其對傳染病例的了解程度和敏感性。專業組織自律能夠有效激勵專業人士,通過同行間的監督和促進,防止將傳染病例上報異化為行政體系中為完成任務的低效率攤派。

  其次是市場機制的補充和激勵作用。應該鼓勵開拓競爭性監測和檢測渠道,對結果持總體寬容態度,並告訴公眾潛在的風險。即使資訊不完全不準確,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給公眾適當預警,然後隨著資訊的完善不斷更新。政府部門在做好監管的前提下,鼓勵開拓競爭性的監測和檢測渠道,其基本假定是市場機制能夠有效發現真實資訊。這種市場化補充和激勵機制,恰好可以彌補政府內部渠道資訊傳遞不暢時的缺憾。

  再次是強化社區能力和社會參與。防疫和醫療存在本質差異,通俗地講,前者是讓健康人不得病,後者是將病人治好,因此社會整體免疫力和防疫體系的構築與治療本身同樣重要。當前,我國許多城市的發熱門診數量不足,依靠社區分級診療系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和篩選患者,避免患者集中到醫院引發大面積交叉感染,這也是前期防控舉措留下的深刻教訓之一。社區分級診療在疫情防控中應扮演好“守門員”角色。

  總之,現代社會的複雜性和科學的未知性決定了我們在重大疫情面前必須保持極度謙虛謹慎的態度,關鍵是“讓專業的力量有渠道作出正確的判斷”。要實現這一目標,以專業自律、市場激勵、社會參與為特徵的社會協同機制是不可回避的選擇。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