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每日觀察丨習近平《求是》重要文章傳遞的深刻涵義
3月1日出版的今年第5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結合當前抗疫鬥爭中積累的好經驗,也針對暴露的短板不足,文章提出了重要的改革任務、法治建設任務,傳遞了豐富、深刻的涵義。
改革與法治這“兩翼”“兩輪”要加快轉動
這篇文章,是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在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的講話內容節選。把兩個委員會、兩次會議上的講話內容放到一起,形成一篇文章,這本身就充滿涵義。
兩次會議,雖然一個側重法治建設,一個側重全面深改,但實際上可把它們看作一個整體——都是在抗疫之際,站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站在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角度,作出思考和部署。
“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過的。所以,兩個會的講話內容,可以很自然地集合在一篇文章裏。比如,文章中來自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會議的內容,是循著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邏輯推進;而來自中央深改委會議的內容,所提五點要求,第一點就是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並首先談到了相關的立法。前後兩個部分,都具體提及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傳染病防治法等的修改完善、堅決執行。
法治能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改革則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科學立法是處理改革和法治關係的重要環節。要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發展需要。這場疫情提醒我們,在相關領域,改革與法治這“兩翼”“兩輪”,要加快轉動。
鮮明提出“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中央深改委會議上提出的重要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自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來,進一步聚焦在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上。一場大疫,讓我們意識到了“生物安全”的極端重要性。這方面的治理能力建設,在國家治理能力建設的任務書上,位置顯然要進一步靠前。
圍繞著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我們既要重視傳統安全,也要重視非傳統安全。就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到過很多“安全”——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資訊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等。“生物安全”他也多次提及。而這方面的具體改革動作,首先是從法治建設開始。針對生物安全立法,近年來,全國人大已經有了很多實質性的推進。此“疫”之後,應還會加速。
既要重視自身安全,也要重視共同安全。當前,全球戰“疫”的局面已形成。中國不是只關起門來忙自己的事,而是一直與國際社會展開雙向合作。這是對世界公共衛生盡責,是維護共同安全的積極態度。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以人民安全為宗旨”。這與近期總書記反覆強調的“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涵義相通。
堅持預防為主,避免小病釀成大疫
在這篇《求是》重要文章中,有一個段落,專門談及“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習近平總書記説,“我講過,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常備不懈,將預防關口前移,避免小病釀成大疫”。
△2016年8月,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
為了更深入地體會其中涵義,我們不妨把視線拉回到四年前。2016年8月,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召開。從大會名稱中與“衛生”並列的“健康”二字,就能體會新意。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提出,“要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用”。
“健康”,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當時,總書記就專門談到過“預防”——“要堅定不移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週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要重視重大疾病防控,優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減少人群患病”。對照一下當前全社會的所思所做,能體會到,此“疫”所暴露的一些短板和不足,恰是在“健康”涵義下,一些該做的事情還沒有做好,而對一些已做成的事情,還要再進一步,提出更高要求。
“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準的制度保障”,這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所提出的。其中,不僅專門提到了“加強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也圍繞衛生與健康,部署了諸多重大改革。從《求是》這篇重要文章中,既能體會其內在涵義與四中全會精神的相通性,也能體會到此“疫”帶來的緊迫感。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要解決問題,當前是做好疫情防控,長遠是讓改革與法治這“兩翼”“兩輪”更多地發力。(文|特約評論員 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