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醫護陳錦王:白衣執甲衝在前
新華社海口2月29日電(記者趙葉蘋)“腦出血”!近20天在方艙醫院的高強度救援護理,來自海南的28歲“小鐵人”陳錦王累倒了。
所幸的是,陳錦王第一時間得到全力救治,23日緊急手術後如今正在康復治療。
“現在可以在旁人幫助下下床走兩步了,只希望早點養好身體繼續投入工作。”陳錦王通過微信對記者説。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願意為黨的事業貢獻力量,救死扶傷也是我的職責。”這是海南第三批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隊員、省中醫院護理師陳錦王在入黨申請書中寫的話。
陳錦王是這樣寫的,也是這麼做的。他把支援任務當作自己思想和意志的一次淬煉,在正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踐行初心和使命。
2月4日淩晨,一條資訊把陳錦王的睡意打消了——海南正在召集組建援助湖北護理專業醫療隊,準備于當天下午赴漢支援,這是海南派向湖北的第三支醫療隊,將由100名具有豐富經驗的護士組成。
作為一名有著豐富手術室工作經驗的護理師,陳錦王沒有猶豫,也沒來得及跟家人商量,當即就向醫院遞交了報名申請。2月4日下午,陳錦王隨同醫療隊趕赴武漢,2月5日深夜接受培訓,第一批進入武漢市江漢方艙醫院工作。
江漢方艙醫院是武漢市首個方艙醫院。2月5日晚,江漢方艙醫院開始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接到緊急通知,海南省第三批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立即組織了12名隊員進艙工作,陳錦王和同為醫療隊隊員的女友陳小妹都在其中。
海南省第三批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領隊、海南省中醫院護士長張玲介紹,進艙後,陳錦王等人負責一樓東廳5到16病區的護理工作。從2月6日零點到9點,他們一共收治了近600名患者,平均每位護士負責50位患者。
之後的半個多月裏,醫療隊每10人一個班組,負責12個病區,每個病區至少30多個患者。時間緊、活兒雜、任務重,這是隊員們在方艙醫院的普遍感受。
因為是江漢方艙醫院首批進駐的護士,很多細節還不夠完善,且需要保證病區與外界的嚴格隔離,護士們除了輸液、發藥、測量體溫、採集咽拭子等護理工作外,還要為患者搬行李和拿毛巾、臉盆等生活用品,家屬與患者間的聯繫也需要隊員們幫著傳達,“2月5日22時一進駐,就忙了整個通宵,日常工作也經常忙得腳不沾地。”陳小妹説。
防護服緊缺且穿脫程式複雜,隊員們不敢吃、不敢喝也不敢上廁所。緊緊箍在頭上的口罩、護目鏡更是勒得每個人呼吸不暢、胸悶噁心,出艙的時候幾近虛脫,彼此之間相顧無言。
“只要是患者提出的問題,我們都儘量答覆;只要是患者提出的要求,我們都儘量滿足。否則,患者陷入焦慮,將更不利於病情恢復。”陳小妹説,值班時,她偶爾會經過男友身邊,每每那時,他不是在做護理,就是在幫患者領物資、送盒飯、打開水,或者教患者做穴位按摩緩解身體不適。
“他會不厭其煩地給患者解答問題或陪患者聊天放鬆。將近10個小時滴水不進,還要這樣一直講話、一直微笑,真的很辛苦。”陳小妹記得,有一天陳錦王的護目鏡出現了問題,一側眼睛被水霧完全遮擋了視線,可他還是堅持靠著另一隻眼睛做完了所有工作。“大家都笑話他當了一天的‘獨眼龍’,可他滿心想著剛剛收治的病人,話鋒一轉就聊起了工作。”
作為醫療隊裏為數不多的男護士,陳錦王一直衝在最前面,搶著幹一些累活、重活,由於10個護士負責12個病區,“陳錦王和組裏另一個男護士總是特別照顧女護士,陳錦王經常一上班就主動提出今天管兩個病區。”陳小妹説,每日三餐的運送他更是當仁不讓。
“幾百份飯,女生力氣小,根本拿不動。”張玲説,最常看到的身影是,身著防護服的陳錦王在醫院門口和各個病房之間忙碌地來回穿梭,確保按時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每位患者手中。“氧氣瓶太重,病人需要更換氧氣瓶,陳錦王也主動幫助女護士去搬運。”陳小妹説。
“有些患者親切地稱呼他為‘小鐵人’。”張玲説,有一次,陳錦王所管的病人出現過敏反應,病人非常難受,他跑遍整個病區為病人找藥,及時給患者服藥。他還經常鼓舞患者,為患者做心理輔導,帶練中醫操,做穴位按摩。
高強度的工作消耗著陳錦王的身體。2月16日,陳錦王開始感覺頭痛,“剛開始只以為是長時間工作導致的頸椎問題,可以扛得下來。”陳錦王説,武漢疫情嚴重,醫護人員緊缺,倒下一個意味著同事們要承擔更重的護理任務。就這樣,他又堅持高強度工作近一週,直到2月21日下午,陳錦王再次感覺頭痛,2月22日下午終於忍不住向張玲提出想獨自到醫院就診的請求。
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檢查,陳錦王被診斷為左側大腦中動脈囊狀動脈瘤破裂出血。在各方高度重視下,陳錦王第一時間得到全力救治,手術于23日淩晨順利完成,術後神志清楚,四肢活動正常,生命體徵平穩。目前,陳錦王已從重症病房轉至普通病房繼續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