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社區群幹、下沉幹部與志願者共同守好老舊社區的“安全門”
無物業、無圍墻、無安保,管理力量薄弱、出入路口眾多、人員流動性大……武漢市中心城區的老舊社區、城中村及城鄉接合部的還建小區一直是社區防控的短板與難點。這一防控難題該如何破解?2月28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多個社區發現,得益於社區群幹、下沉幹部與志願者共同努力,一座座沒有圍墻的老舊、還建小區豎起了嚴密防控的“無形之墻”,不少社區還實現了“零感染”“零疑似”。
洪山東方紅社區
每天響起防疫“小喇叭”
28日上午10時,洪山區東方紅社區村灣5組準時響起了“小喇叭”的聲音:“各位鄰居您好,根據防疫指揮部要求,現在進行全體居民體溫測量工作,為了您的健康安全,請戴好口罩積極配合……”
攜帶小喇叭的是長江新城管委會發展三處的邱勝。他穿戴著護目鏡、口罩、防護服等,攜帶消毒噴壺,用小喇叭迴圈播放防疫工作要求,逐戶敲門喊人。邱勝説,他每天在3個村灣為居民測體溫、排查“四類人員”、重點部位消殺、送菜送藥,走一圈下來要花四五個小時,“每天步行3萬步以上,微信運動排名長期佔據‘第一’。”
東方紅社區有3個成建制村灣,散落于友誼大道北到團結大道南,面積大、分佈廣,村灣之間最遠相距數公里。村灣沒有物業管理,呈開放式結構,進出口多,管控壓力大。長江新城管委會發展三處黨支部書記陳剛介紹,2月3日,管委會發展二處、三處黨支部下沉到東方紅社區。武漢宣佈社區實施24小時封閉管理後,他們和社區協商,以最快速度對村灣實行打圍硬封閉,每個村灣只留一個卡點,並至少安排5名下沉黨員和社區志願者進行值守。
“下沉社區黨員步行前往各個村灣,逐戶敲門登記,摸清底數。”陳剛説,村灣超九成居民為外來租戶,人員流動性大,且很多老人不會上網,不能僅通過網路、電話聯繫,必須靠腳底板逐一到府。僅2月27日,他們就對村灣5組150多居民全部到府,垃圾池等特定地點消毒20余個,解決村民買菜、買藥等難題50余次。
青山47街坊
群防群控保民生
青山47街坊僅有兩棟4層樓的紅房子,一直沒有物業管理。28日記者探訪時,小區3個出入口已打圍封閉,只保留一個出入口。上午9時許,一名男子走向卡口。那裏,8名下沉社區幹部全副武裝值守。該男子是一名志願者,拿出通行證,表示要出門幫忙運送愛心菜。體溫檢測正常後,登記放行。至下午3時,沒有人再出門。
余傑是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下沉幹部,家住東西湖,來此值守已5天。“這幾天每天出門的都只有四五個人,包括4名上班人員,都辦了通行證。”他介紹,小區有住戶70戶約150人。白班8時30分至17時30分,由武漢中院、青山區公安局下沉幹部守控,夜班由區城管隊員輪班值守。
2月中旬以來,武漢市中院分兩批派駐8名黨員幹部來到該小區,作為隊長的李莉榮是第一批下沉人員。“小區老年人多,還有10戶是空巢、困難家庭。守好這個‘門’不容易。”在李莉榮看來,封閉管理不是一封了之,而是在強化值守、思想勸導的同時,協助社區做好服務保障,讓居民生活無後顧之憂。一位患糖尿病的居民緊急需要胰島素,李莉榮輾轉多家醫院代購後送到府。一位60歲爹爹眼皮腫了5天,區公安分局下沉幹部黃娟通過手機線上問診,20分鐘不到線上醫生便給出診斷結果。很快,一瓶紅黴素軟膏便送到府。
社區幹部李靜介紹,得益於多方力量下沉基層,各項封控措施得到嚴格落實。目前,47街坊確診、疑似病例均為零。
東西湖陳家衝大隊
2200余人“零感染”
陳家衝大隊是東西湖區東山街人口最多的農業大隊,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還建小區。疫情發生以來,大隊黨支部帶領志願者在小區居民樓,安排“守門員”封閉管理、“勤務員”強力保障、“網管員”溝通引導。截至目前,大隊2200余人未發現一例確診或疑似病人。
28日上午,陳家衝小區內沒有居民在外走動,但志願者何社會仍在9棟1單元樓棟口值守。他説:“我的任務就是勸導本單元住戶不要出門,其他單元住戶不來串門。”陳家衝小區是一個還建小區,居民來自東山街3個不同的大隊和社區。2月6日,陳家衝大隊居民所在的11個樓棟就率先實行封閉管理。每個樓棟設立“守門員”,一人一崗,從每天7時值守至21時。陳家衝大隊黨支部書記吳磊解釋:“小區出入口設立門崗是阻斷外來傳染源,樓棟設立‘守門員’是防止內部交叉感染,相當於上了‘雙保險’。”
除了“守門員”,陳家衝大隊每天還要安排兩名志願者充當“勤務員”,分別統計居民生活物資需求和藥品需求,形成清單後派人負責代購。住在小區4棟1單元的李風榮今年78歲,因患有冠心病,需每天服用酒石酸美托洛爾片等3種藥品。疫情發生以後,一直都是大隊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替其購買。
1月23日武漢防控措施升級後,大隊書記吳磊的微信裏每天都會收到一二十條資訊,全是居民求證、辟謠的消息。隨後,吳磊決定充分利用微鄰里和微信群等網路傳播平臺,安排工作人員每天及時轉發黨媒黨刊發佈的權威消息,穩定人心。“小區80%的居民都加入了這兩個平臺。”居民李翠萍説,“他們就跟網吧裏的網管員一樣,總有人線上,對問題答覆很快。”
武昌西城壕社區
夯實街巷封控管理
“不能進,要找誰請打電話叫下來。”28日上午10時許,武昌得勝橋一條小巷口,一名快遞員被卡點值守人員叫住,只好在原地等待客戶來取貨。一頂帳篷、兩張桌子,一個登記本、一個測溫槍,每班2名值班員把守。
“背街小巷繁多,四通八達,有些就是兩棟房子中間的縫隙,連名字都沒有。”武昌區中華路街西城壕社區黨支部書記翁文靜介紹,該社區是典型老舊社區,私房、開放式院落多,居民2392戶5216人,僅3個小區有物業管理,封閉管理難點多。
社區內得勝橋是一個開放式集貿市場,商品種類繁多、價格優惠,一直是附近居民購買生活物資的主要場所。疫情發生後,該市場全面關停。封閉初期,一些外社區居民不知情,總想來購買物品,導致部分巷口圍擋被破壞,給社區封閉管理帶來隱患。“凡是能通行的巷口,一律安排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翁文靜説,隨著省、市、區機關單位黨員下沉社區,西城壕值班巡查團隊已有45人。經過排查梳理,社區對邊界全面打圍,與鄰近社區交界位置重點打圍,防止居民走動。社區僅保留必須的出入口,只供工作人員及必須出行居民出入,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針對此前出現的漏洞,西城壕社區還組織巡查隊伍,每天定期巡邏,對被破壞的圍擋及時修整加固;城管、市場監管部門在得勝橋區域聯合執法,嚴防“掩門交易”的情況發生。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成熔興 王哲 夏中華 吳純新 通訊員 宋亮 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