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春走基層】探訪四川金堂燈籠廠:讓“中國紅”點亮世界

2020-01-17 19:1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1月中旬,地處中國西南的成都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在成都以北的金堂縣金龍鎮鴻發燈籠廠內,卻正是一年中最紅火的時候——車間裏剛制好的燈籠堆積如山,廠房外一個個飽滿的大紅燈籠曬滿院壩,滿地“中國紅”令人驚艷。

  

  圖為1月14日,一名女工在車間裏製作燈籠。 中新社記者 王磊 攝

  “今年,我們的中式傳統燈籠將挂在新加坡牛車水的唐人街上。”鴻發燈籠廠總經理陳洪高興地説,新加坡的客戶已經收到了總價值100萬元人民幣訂單的燈籠,對品質很滿意,並表示明年還要繼續來購買手工燈籠。

  金龍鎮是遠近聞名的“燈籠之鄉”,手工製作燈籠的傳統已延續了數百年。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手工製品因費時費力,中式傳統燈籠的製作技術逐漸面臨失傳。陳洪是土生土長的金龍鎮人,他從小耳濡目染,堅持把這項手藝傳承了下來,並利用現代技術加以包裝,發揚光大。他所在的燈籠廠有廠房4000多平方米,130多名工人,每年能製作500萬隻燈籠。

  

  圖為1月14日,一名女工在縫製燈籠罩。 中新社記者 王磊 攝

  打燈籠套、串骨架、繃燈籠、拉金條、曬燈籠、做裝飾、安配件……一個看似簡單的大紅燈籠,需要七道製作流程,純手工製作,工人分成若干組,每組負責其中一個製作環節,既分工明確,又高效快捷。

  在生産車間一旁的燈籠展示廳,記者看到,近百個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燈籠,喜慶紅火,充盈著傳統與現代融合之美。“這裡有我們建廠23年來生産的全部樣式的燈籠,13個大類,40個品種,有倣古宮燈、植絨燈籠、精品燈籠、廣告燈籠等,規格從40釐米到4米不等。”陳洪如數家珍。

  圖為1月14日,鴻發燈籠廠總經理陳洪(中)和員工一起把製作好的燈籠拿到院壩晾曬。 中新社記者 王磊 攝

  優質的用料、藝術美觀的造型、精細的做工、嚴格要求的産品品質,“鴻發燈籠”不僅在中國國內廣受歡迎,還以其良好的口碑火到了海外。自2011年起,“鴻發燈籠”開始走出國門,銷往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當年出口銷量即突破10萬元。“那時候出口,一般是客戶在國內購買以後直接帶出去,也有的是沿海的經銷商通過海運運到國外,這種運輸時間很長,要40多天。”隨著中歐班列(成都)的開通,“鴻發燈籠”又搭乘國際班列銷往歐洲國家,“10多天就能到達目的地。”陳洪説,2019年就有10萬隻燈籠賣到了歐洲。

  “中國年味中最具表現力的便是紅燈籠,它象徵著團圓、興旺和紅紅火火。”近年來,中式傳統燈籠在海外市場越來越受歡迎,陳洪認為,除了中歐班列(成都)帶來的運輸便利外,還有海外華人對祖(籍)國傳統年味的喜愛、重視、追求,以及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欣賞、認可中國傳統文化等原因。

  2019年,鴻發燈籠廠實現産值3000萬元,讓當地農村120余人實現了在家門口上班。村民何開蘭和陳素蘭從2016年起就一直在此做燈籠。“現在家裏農活少了,到這裡上班一年能掙4萬多元。”43歲的陳素蘭説,一些村民選擇了更靈活的做工方式,領材料在家做燈籠,既能照顧家庭又能打工掙錢,一年也能從燈籠廠獲得兩三萬元的收入。

  每年春節前都是鴻發燈籠廠的銷售旺季,由於外銷渠道增加,燈籠廠的備貨時間也提前了幾個月。從2019年10月至今,何開蘭和工友們都很少休息。“雖然很忙,但一想到自己親手做的大紅燈籠能在其他國家點亮,被全世界人民觀賞,心裏頭還是很自豪、很驕傲的。”何開蘭説著,臉上露出了樸素又真切的笑容。

  “2019年的海外訂單都已經全部寄出了。”對於未來,陳洪信心十足,“我們想要繼續擴大規模,讓年産值達到4000萬元左右,爭取把我們的燈籠賣到更多更遠的地方,讓‘中國紅’點亮世界!”(完)

[責任編輯:王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