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品質發展新動力源——中部五省前三季度經濟觀察
新華社武漢12月17日電 題:培育高品質發展新動力源——中部五省前三季度經濟觀察
新華社記者
2019年前三季度,中部五省GDP增速跑贏全國,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等省增速進入全國前十。在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同時,中部地區經濟運作展示出高品質發展的鮮明“氣質”和強大“韌性”。
高品質投資是“壓艙石”
位於大別山南麓的湖北省武穴市最近傳喜訊。規劃面積5000畝的武穴電子資訊園于10月底正式開園。一年前雜草叢生的荒地變成了廠房林立的園區。
目前,資訊園已引進35家電子資訊企業落戶,項目達産後可實現年收入100億元,稅收2億元以上,安排就業不少於4000人。未來,這裡將積極承接沿海地區産業轉移機遇,崛起一座“芯屏”産業新城。
高品質投資,成為穩住經濟大盤的“壓艙石”。前三季度,湖北省以“芯屏端網”項目投資為主的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20.3%,快於全國7.7個百分點。其中,京東方、長江存儲、華星光電分別完成投資197億元、118億元和74億元。
“今年我省重點項目的投資進度,大大超預期。”湖北省發改委主任程用文介紹説,截至9月底,全省41個省委、省政府督辦的重大産業項目、316個省級重點項目提前超額完成全年投資計劃,分別為年計劃的100.7%、102.4%。
江西近年來在承接産業轉移擴大投資方面也嘗到了甜頭。2017年,江西省廬山市政府部門人員找到了在外發展的查春軍、王雪飛,向他們介紹投資環境和招商引資政策。兩人了解家鄉環境後,決定投資1.2億元設立思特達公司,打造防靜電無塵産品的高科技企業。
江西省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9.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平均水準4.0個百分點,居全國第六、中部第三。
創新帶動傳統産業升級
老工業基地湖南省株洲市,最近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動力谷”。
2013年以來,株洲圍繞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等三大産業,通過集群發展、創新驅動,實現了“老樹發新芽”。中國首列中低速磁浮列車、8英寸IGBT生産線、全球首列虛擬軌道列車……株洲生産的軌道交通産品不斷刷新“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高度。
近年來,湖南省一手抓傳統産業的智慧化改造,一手抓新興産業的智慧化培育,産業不斷提“智”升級。前三季度,湖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同比加快1.3個百分點。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和專用設備製造業等實現顯著增長。
在有“煤都”之稱的山西省大同市,50輛氫燃料公交車今年6月底正式上線運營,全國首座制氫加氫一體站每天可生産500公斤氫氣,十幾分鐘就能加滿一台公交車,使其續航里程達450公里。
山西正在甩掉“煤老大”的帽子,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近四年,山西累計退出煤炭産能11556萬噸,非煤工業特別是製造業持續引領山西工業增長。前三季度,山西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3%,高於煤炭工業2.5個百分點。
湖北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加快,高品質發展勢頭良好。武漢加快建設芯屏端網、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等三大世界級産業集群,前三季度新引進德國思愛普等世界500強26家,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800多億元。
據湖北省統計局局長朱慧介紹,前三季度湖北新興動能加快成長。其中,高新技術産業成長較快,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5.5%,同比加快2.4個百分點。
區域協同産業佈局更合理
位於湖北最西部的恩施州藥材資源豐富,被譽為“華中藥庫”。今年初,恩施與千里之外的武漢光谷生物城結下“親戚”,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助推恩施中醫藥産業發展。
自2008年開工建設以來,光谷生物城已在宜昌、十堰、鄂州、荊門、天門、黃石、黃岡、仙桃、恩施等地建立“飛地園區”,各園區之間發展特色鮮明、産業功能互補、生産佈局差異化,形成了區域協調發展的“湖北模式”。
在江西省工信系統,流傳著“四張圖”,分別是産業鏈圖、技術路線圖、應用領域圖、區域分佈圖。
“繪製産業地圖,是為了全省科學佈局産業,明確了産業發展路徑和關鍵環節,有助於培育産業生態。”江西省工信廳廳長楊貴平説,依據産業地圖,江西“一産一策”打造産業集群,或延鏈補鏈強鏈,或強化區域協同。
從“埋頭做事”到進入“讀圖時代”,反映的是江西佈局産業的理念之變。從“産業四圖”看去,一幅江西經濟的新版圖正在加速繪製。
與江西挖掘自身優勢不同的是,河南則將目標投向海外,一躍成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以鄭州、洛陽、新鄉3個國家高新區為核心的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通過開放合作、改革創新、人才集聚、協同發展,促進創新能力跨越式提升,撬動三城乃至中原城市群經濟發展,外溢效應初現。
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和促進中部崛起等重大戰略的穩步推進下,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格局更加凸顯。(記者徐海波、梁曉飛、陽建、余賢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