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日均新設 企業1.97萬戶(新數據 新看點③)
“新公司登記註冊,有位重要股東在四川出差,會不會耽誤辦手續?”通途國際旅遊(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克想起幾年前第一次辦理企業登記註冊的週折,仍然有些擔心,“要求10多個股東在一張紙上簽字,文件寄來寄去,光這一項,當年就折騰了一個月。”
現在,相關股東可以各自通過“企業登記e窗通”線上平臺,遠端簽名確認,辦手續一點不耽誤。今年10月28日,韓克在北京市東城區新註冊公司時,各股東“秒簽”,不到1小時通過資料審核,當天拿到營業執照。
今年前10月,我國日均新設企業為1.97萬戶,如果加上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日均新設市場主體為6.42萬戶。截至10月底,全國實有市場主體超過1.2億戶。
市場主體是經濟運作的“細胞”,“1.97萬戶”這個數字究竟意味著什麼?
數字背後是創新創業活力。
枇杷樹下,一場傈僳族婚禮直播吸引了200多萬粉絲觀看。誰能想到,四川攀枝花米易縣草場鄉的這場直播,竟把當地枇杷賣到了太平洋另一端的加拿大?“我們的直播吸引了一家水果出口公司,在市農牧局等部門支援下,首批出口了1噸枇杷。”
當地新開辦的一家電商企業負責人袁勇説,“創業夢在大城市能實現,在鄉村也能成真!”
今年以來,我國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大幅降低創新創業成本。在粵港澳大灣區,廣州番禺“雙創小鎮”每年安排近1.4億元人才專項扶持資金;在北京北大科技園,對優質創業企業不僅水、電、網全免費,租金也能打折;在陜西,省級創新創業基地已超過100家……新設企業如雨後春筍,爭相破土而出。
數字背後是新舊動能轉換的潛力。
初冬的北京中關村,夜裏溫度已降到零下,但室內的咖啡還冒著熱氣。“每兩周,同行們都會聚在一起,探討産品設計、前沿技術,我能感受到大家的拼勁!”妙筆智慧科技創始人周登平談起自己的創業領域——人工智慧時,話多了不少。
“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給企業帶來穩定預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又給高科技創業企業帶來更大機遇。”周登平説,“公司年初成立,業務量每月增長20%—30%,從十幾人快速發展到現在40多人。”
“在新設企業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資訊化學品製造業等高新技術製造業蓬勃發展是一大亮點,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的新動能。”中國市場監督管理學會研究員楊文説。
數字背後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過去要跑工商、公安、稅務、社保、銀行……辦企業‘跑斷腿’;現在資訊‘長了腿’,全程網上辦,方便多了。”江蘇南通宇速物流相關負責人邵季嚴説。
在北京,“智慧審批”模式再升級,住所核驗率先實現“秒批”;在上海,營商環境改革“3.0版”啟動,改革覆蓋面再拓展;在江蘇,150項任務清單出臺,優化企業“全生命週期”管理……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商事制度改革舉措不斷。世界銀行近日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我國營商環境排名第三十一位,較去年提升15位。明年1月1日起,我國將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大力度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破堵點、解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