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長三角]上海嘉定區引領打造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
到上海市嘉定區採訪長三角一體化,就像在翻閱嘉定的“朋友圈”。
“朋友圈”中最重要的兩個好友,是江蘇省蘇州市的昆山、太倉。去年,三區市簽署協議,共同打造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今年,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寫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要一環。
高品質的協同創新鏈
“強調一體化,就不再是一個市、一個區的單打獨鬥,而是要形成協同創新的鏈條。”嘉定區政研室副主任李偉説,要讓科技創新的要素和資源在三地間更好地流動,幫助企業、科研院所、服務機構跨區域對接、合作,形成産業化、一體化的區塊。
李偉介紹,早在上世紀50年代,嘉定就被命名為“科學衛星城”。現在區內仍有11個國家級科研院所、3個科研中心和2個科研産業基地,50多名院士和2萬多名科研人員常駐。不僅如此,駐區高校院所相關企業400余家,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這是嘉定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鏈條的關鍵一環。”李偉説。
剛剛入駐嘉定兩年的上海烯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是鏈條上的受益者。這家公司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與江蘇悅達集團共同發起成立,研發中心設在嘉定,核心研發成員均來自中科院微系統所,而生産基地則散佈在江蘇各地。
“之所以要把研發中心設在上海,就是因為離微系統所很近。這不僅為企業節省了科研成本,也避免企業跑許多彎路、錯路。這個優勢是無法比擬的。”烯望公司董事長張正林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如果説科創是開端,那麼“飛地”和“聯盟”則是鏈條終端。
方興未艾的“飛地”模式,讓3個相互獨立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資源互補、協調發展。蘇州在嘉定設立“科技創新(研發)園”,而嘉定則在蘇州設立“嘉昆太科創産業園”,入駐企業享受兩地同等政策服務,跨區合作,利益共用。
“聯盟是指建立嘉昆太産業鏈創新聯盟。”嘉定區發改委負責産業規劃的汪汭淼介紹,聯盟意在構建錯位發展、分工協作的區域産業發展格局。通過聯盟,嘉昆太三地將共同打造汽車全産業鏈。同時,探索建立整合電路及物聯網、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智慧化、智慧製造及機器人、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生物醫藥)等4大産業鏈創新聯盟。“這是一次促進市場要素資源自由有序流動,促進創新政策供給的有益嘗試。”汪汭淼説。
全方位的資源共用鏈
在嘉定區科委辦公室,工作人員黃純熟練地打開“長三角科技雙創券服務管理平臺”,龐大的系統在她指尖上運轉如飛。黃純介紹,該平臺的共用資源涵蓋多地的高校院所、檢驗檢測機構、企業技術中心等130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儀器1705台,創新創業服務項目309條。三地企業可以在這個“資源池”中進行選擇,並使用“雙創券”購買相應服務。
“這相當於派發三地通認的科創‘糧票’。”上海嘉定區科委副主任金世珍表示,平臺剛剛建立一年時間,已有1369項服務資源入庫,共有147家企業申領了額度為1470萬元的科技“雙創券”。通過這種創新,三地率先實現科技資源、科技服務的互聯互通、合作共用。
一張“雙創券”,將不同地域間産業鏈上下游緊緊連接在一起。
江蘇尚飛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曾遇到過碘化銫陣列産品開發難題,就是在這個平臺上找到了解決方案。他們發現上海硅酸鹽所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精密加工非常“對路”,馬上聯繫該所進行重大技術革新,實現成品率的飛躍性提升。
“在嘉定設立研發中心,關鍵是能夠找到最適合的研發人才。”久恒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濟師吳旭浩嘗到了人才資源共用的甜頭,“公司研發部門遷到嘉定不到一個月,就與多年想引進的鐳射專業人才團隊達成合作協議。”
一張“人才網”,吸引了三地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將“最強大腦”落戶嘉定。
“我們還將推進三地科研人才聯合培育工作,明確嘉昆太科技人才培養合作的工作內容和責任單位,探索異地研發孵化,駐地招才引智,發揮人才優勢,推進三地協同創新。”金世珍説。
同頻率的服務供給鏈
三地統一規劃、統一部署,打造了服務鏈上3個關鍵詞:平臺、信用、資金。
嘉定的品牌活動——長三角科技交易博覽會就是重要“平臺”之一。
這個平臺吸引了長三角地區13個城市的161家企業、10家高校參展,平臺“服務包”發佈了企業技術需求500余項,可交易各類專利200項,達成技術交易13項,金額超過2500萬元。
“跨區域合作,企業信用問題就是‘腸梗阻’。”汪汭淼介紹,為打通這個“腸梗阻”,三地簽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合作框架協議,以及在環保和産品品質兩個重點領域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明確黑名單認定標準,完成三地紅黑名單資訊交換並開展信用平臺實時聯動工作。
為方便三地企業融資,嘉定聯合其他城市發起設立規模為100億元的上海長三角産業升級股權投資基金,努力培育新興産業,推動重點産業深度融合。李偉介紹,“上交所企業上市服務嘉定工作站”就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為嘉定量身打造的服務平臺,有效促進了金融資本與三地實體經濟有效對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朱磊 吳凱)